《编舟记》

这是青色兰香推荐的第406部作品

《编舟记》

作者:三浦紫苑

译者:蒋葳

长度:15.8万字

适合:初中以上

这本书是走现代畅销书路线的:讲一个充满温情和正能量的故事,没有深刻的思考。这类书我一般是不推荐的,用我女儿的话说:“太薄。”但这本书有一个亮点打动了我:辞典。那么,今天我就把它推荐给广大初中同学及家长,并以此书为例讲一下经典文学和流行文学的差异,供广大家长参考。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并且非常不专业,请大家使劲反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绝对真心话,大家反对我,我会非常高兴,因为大家在思考,只要思考就会有收获,最终获益的会是孩子们。)

就本书而言,它讲了一个当下非常流行的观念——匠人精神,立意没有问题。这本书讲的是一本名为《大渡海》的辞典的编撰过程——前后经历了十五年。同时,它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匠人形象——主编马缔,和一群同样具有匠人精神的同事。这群人用时间和生命打磨出了一部非常完美的辞典。

这样的故事长处在于它有一个很容易被读者接受的立意,简单的讲述方式也不会让人觉得伤脑筋,人物形象单纯可爱。但是就文学性来讲,这样的书并没有太深刻的价值。简单直白的立意使得可供读者发散思维的空间不大,读者与书的互动性就不强了,文字的价值就相应的不那么高;表达手法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更明显的不足就是人物形象的简单公式化——全是编辞典的天才,全是既认真又讨人喜欢的人——不是十分真实。我倒并不是说这种事实不存在,或者说非要安排些反面角色来衬托,但是,要知道,把好人,尤其是一群好人写得鲜活,写得真实,写得令人信服是一件相当相当难的事,要比写一个坏人,写一件怪事难得多。很明显,本书的作者并没有这个功力。托尔斯泰的那句经典:“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把相似的“好”写得与众不同,令人印象深刻,是最难的,就如把家常菜做得出色一样,连大文豪也不轻易尝试。

另外,这类作品难免会传达出一种暗示——努力就会有回报——这种暗示相当肤浅,甚至是有害的。(这个话题就不展开了。)以我本人的感受,这类正面的主题更适合用纪实文学表达,而非小说。

我这样评价这本书,没有黑它的意思,我很喜欢里边的辞典编撰的细节,这一点我在别的书中没读过,原来编辞典是一个那么另类的工作啊!有意思。

这本书适合初中生速读。

关注“青色兰香家长鉴书”与孩子共同见证文学的力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