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篆刻学》:如何选择性地临摹古印 2024-07-29 15:05:18 接着读邓散木先生的《篆刻学》,读章法部分的“临古”部分,这是邓散木先生所谓的第一种章法分类。 (临古章节)学篆刻必须临印,尤其以临摹古印最为重要。但邓先生的话也有道理:古印不可尽学,要当择善而从。其平正者、质朴者、有巧思者可学。板滞者、乖缪者,过纤巧者不可学。古印需要临,但邓先生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古印都是好的样本。可临者有以下三类:第一类:平正一路 (平正一路印例)这三方基本上是西汉白文官印,均依照均分印面,任疏任密的章法原则,字法也是典型的缪篆,横平竖直,端端正正。第二类:质朴一路 (质朴一路印例)这三方,前两方白文是东汉官印,后一方是朱文汉私印。说它们质朴,是因为这三方印极少作字法、篆法方面的调整,简简单单,保持原貌。第三类:有巧思者 (有巧思者印例)这三方印,第一方是汉印,后面两方是战国古玺,第一方印里的“州”取巧,斜笔均是“取巧写过”;第二方印里的“郢”(“程”的异体字)字的“阝”部,也是取巧;第三方印里的“臤(读qiān,坚固)”字,有斜笔,同样取巧处理。第四类:板滞一类 (板滞一类印例)这三方印,第一、三方肯定是汉印,第二方不确定,但邓先生的审美之下,他认为这三方都属于板滞而缺少变化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同类型的线条,作者都做了同样的处理,完全没有变化,对于初学者,临习这样的印,也不是坏事,但要注意它们的审美特征。第五类:乖缪一类 (乖缪一类印例)这三方印的乖缪主要指的是章法方面的乖缪,因为没有秩序,凌乱,歪斜(审美方面的乖缪)。第六类:过巧一类 (过巧一类印例)这三方印,第一方费县令印的“令”字改变了字法,第二威烈将军印“威烈”二字都改变了字法,第三方印的“兹”字也有过巧的改变篆法,实际上就是所谓的设计过了头,由此影响了字法,甚至让这些字都变成了错字。接下来,邓先生讲他临印的经验:临古要不为古人所囿,临其神不临其貌,取其长不取其短,有似而不似处,有不似而似处,斯为得髓。若一味摹拟,求其貌似,则近世铸板之术大行,摄影铸板百无一失,何贵乎再借刀锲哉? (邓散木先生临古印例)先生的看法很简单:临古印,临神而不临形,因为在先生看来,临古印临到一横一样,还不如拍照制板来得快。这个经验对于初学者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最初的临印,只有在临到与原印一模一样(即我们前面强调过的“毕肖”之后),才会体会到其神髓所在。 (邓散木像)邓先生一派印风出自赵古泥印风,所以,他又强调了关于封泥的临摹:封泥多板拙,以印于泥,凹者凸而凸者凹故也。故临封泥,必须从死中求活,于板拙中寓巧思方可,然巧不能过,过即恠(怪)诞。 (邓散木先生临封泥)右临本与原拓之不同处,在“司”及“宫”之右直画,“丞”下之“山”,所谓死中求活,此其一斑。注意观察临本与原拓的差别,体会这些差别,司字的右竖,宫字的右竖,丞字下部的一横,邓先生都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对于临古,我们有这样的建议,即以较大的临摹量,接触足够多的审美样式,在脑海里形成审美记忆,在手上形成肌肉记忆。为此我们准备了500方临摹量的作业,其中,汉印220方,秦印50方,战国古玺50方,明清名家印180方。这些作业是经过我们细心挑选,依照学习进度安排的。 赞 (0) 相关推荐 邓散木先生篆刻印谱(一): 邓散木先生篆刻印谱(一): 邓散木先生篆刻印谱(三): 邓散木先生篆刻印谱(三): 邓散木先生篆刻印谱(四): 邓散木先生篆刻印谱(四): 邓散木先生篆刻印谱(二): 邓散木先生篆刻印谱(二): 细读《篆刻学》:古人的成语印 接着读邓先生的<篆刻学>,说说成语印. 这里的成语,并不是指后世所说的"成语"入印.后世所说的"成语",指的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 一般意义下的成语 ... 细读邓散木《篆刻学》:古人的“书简印”和“斋馆别号印” 古人的私印,除了姓名字号印外,还有很多种,今天再介绍另外两种:书简印和斋馆别号印. (书简印和斋馆别号印) 先说书简印 所谓的书简印,就是古人们在写完书简之后,加盖在书简上的私印.那时的书简,其实就是 ... 细读邓散木《篆刻学》:“朱白相间印”及其对姓名章创作的启发 古代的匠人是深具审美理想的,这充分体现在中国古代的印章里.比如,在汉印里就有半朱半白的印章,也有朱白相间的印章,这打破了印章非朱即白的审美样式,使印章之美大幅度地丰富起来. 邓散木先生在<篆刻学 ... 临摹古印,赵之谦老先生的餐经养年! 临摹古印,赵之谦老先生的餐经养年! 细读《篆刻学》:“印文”的统一与篆刻实务中字典的选择 <篆刻学>全书的最后,下编的第五节,邓散木先生归纳了几条"賸言",賸,同"剩",余留下来的,也就是说,这部分内容是没有办法归入前文的各种杂项内容,但 ... 篆刻学习:临摹古玺,我该从一方古玺里学到哪些东西? 小引:我们知道,临摹几乎是学习书法篆刻等艺术的"不二法门".篆刻学习时,临摹的对象无外乎秦汉印.战国古玺.明清名家印.因为"印宗秦汉"的概念长期在篆刻界占统治地 ... 细读《篆刻学》:篆刻的“款识” 读<篆刻学>接近技法部分的尾声,是款识部分.款识如书法创作之落款,是篆刻创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一个人学会刻印,还不算是一个完备的印人,还得学会刻边款.老办法,还是原文照读,另加 ... 细读《篆刻学》:关于篆刻刀和“印床” 我们的细读<篆刻学>系列已经读到了全书的最后一章"杂识". 所谓的"杂识",邓先生有解释: 杂识云者,凡工具之选择,印材之判别,制泥拓款之法则,以及 ... 细读《篆刻学》:邓散木先生认为这些刀法不能称之为“刀法” 讲完执刀.运刀,邓先生的<篆刻学>专设了"辟谬"一节,其实就是邓先生针对前人刀法理论中错误的刀法和错误的理论进行了逐一的批评和辩证.原文照读: 前人论刀法者,有正入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