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 | 方有规矩用在巧——腹胀、腹大医案一则
张某,男,69岁,干部。2007年10月9日初诊。
半年前曾患“带状疱疹”,后遗“胁痛”,多方治疗无效。近半年来自觉腹部明显胀大,小便欠清利。尿常规和腹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初诊处以四逆散合牵正散方加减,次诊处以温胆汤合牵正散方加减,三诊处以温胆汤合牵正散、旋覆花汤方加减。每诊皆有效,诸症逐步减轻。
厚朴
于2007年10月23日四诊
胁痛已不明显,小便已转清利,但腹胀、腹大不减,腰部有胀闷感。舌质淡暗,舌苔黄白,脉弦缓。湿邪始终未去,故腹胀、腹大依然,平胃散方当为合适方选。但考虑到此湿邪沉痼(患者年高,病程较长,前服二陈汤对苔腻未效),也许杂有阳虚、寒邪与血瘀(血不利也可为湿),非平胃散独力所能奏效。遂以平胃散方加减。处方:制附子(先煎)12g,干姜6g,厚朴12g,陈皮9g,生薏苡仁30g,僵蚕12g,全蝎6g,土元12g,益母草30g,茜草12g,炙甘草3g。5剂水煎服。
2007年10月28日五诊
自诉上方大效,腹胀、腹大明显减轻。患者的这种欣喜之情是前几诊所未有的。苔腻也减。上方加杜仲9g,继服4剂。
药后无明显不适,停药。
古法古方,在于使人与规矩。要想临证时方证合拍,效如桴鼓,用方者必须使以巧。
按:
古法古方,在于使人与规矩。要想临证时方证合拍,效如桴鼓,用方者必须使以巧。反思本方见效,可为治疗顽固性湿邪和苔腻提供了一种处方思路。平胃散方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清代医家费伯雄称其为“治脾胃之圣剂”。有人误以为本方出自李东垣之手,但李东垣善用平胃散方却也是事实。张景岳以干姜代苍术,变平胃散为和胃饮。尽管其出发点并不在阳虚与寒邪,但受此影响,笔者在上方中去苍术加干姜,不单加干姜,同时又加制附子,变平胃散中以四逆汤代苍术。同时加用利湿之生薏苡仁,活血化痰通络之土元、僵蚕、全蝎,活血利水之益母草、茜草,不期见效倒也捷速。
本文摘自高建忠老师《临证传心与诊余静思--从张仲景到李东垣》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高建忠
编辑:釋慧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