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中 | 手太阴肺经五腧穴详细解析(收藏版)

《灵枢·本输第二》:“岐伯曰:请言其次也。肺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溜于鱼际,鱼际者,手鱼也,为荥;注于太渊,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俞;行于经渠,经渠,寸口中也,动而不居为经;入于尺泽,尺泽,肘中之动脉也,为合。手太阴经也。”

【少商】

手太阴肺经第11个穴,位于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处。

释字:少者,《说文解字》:“不多也。不多则小。故古少小互训通用。”商者,《说文解字》:“从外知内也。”《礼·月令》:“其音商。《注》商数七十二,属金者以其浊次宫,臣之象也。秋气和,则商声调。”《前汉·律历志》:“商之为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也。”

少商穴,五腧穴的井穴,五行属木,其性从酸味,其用为收。顾名思义“少商”的意思是小金或者阴金,“商”又是指商音,五行属金,与肺的五行属性相同。商调(乐曲七调之一,其音凄怆哀怨);商歌(悲凉的歌),肺的情志属悲,因此商音表现出的是肺的情志。

此穴用一个五音之一的商音来命名应该还有一个含义,就是想说明此穴与发音与咽喉有关,临床上常用于点刺放血,清肺热,治疗上焦有热的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症状有效。而少商的“少”字,是小的意思,与手阳明大肠的井穴相比较,“少”有阴的意思,选用此穴治疗肺热引起的咽喉肿痛,应该是以阴虚发热为主,如果是实热证,应该选用大肠经的井穴商阳更好一些。

《难经·六十八难》云:“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疼,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而肺经的井穴所治的“心下满”,应该是由于上焦肺热,肺气不降而形成胸闷痞满之症。又因为阴经井穴五行属木,其性为酸,其用酸收,有敛肺气、滋肺阴的作用,应该适用于肺的阴液不足所形成的肺燥的症候。

【鱼际】

手太阴肺经的第10个穴,位于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并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释字:鱼者,《说文解字》:“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际者,《说文解字》:“壁会也。”本义:两墙相合之缝。《易·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际有天地交会之意。

鱼际穴,五腧穴的荥穴,五行属火,其性从苦味,其用为坚。鱼际的鱼字是水中之虫,水为阴,虫为水中之火,所以“鱼”寓意为阴中之阳。“际”还有阴阳相互转换的意思,因此,鱼际是包含有阴阳相交,阴中有阳,阳又寓于阴之中等含义。肺藏气,太阴主收,犹如水中之鱼,阳气在内,太阴在外,所以阳气收敛。鱼际穴主要是通过闭藏肺之精气,以达到清肺热的目的。《难经》:“荥主身热。”鱼际穴闭藏肺精,清肺热从其根。临床上主要用于因肺热引起的咳嗽,还可以配伍尺泽穴以降肺气。如果配伍合谷还可以治疗因风寒袭卫所引起的肺气上逆的症状。

《黄帝内经》中有关鱼际穴的临床应用:《灵枢热病第二十三》中说:“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太渊、大都、太白,泻之则热去,补之则汗出,汗出太甚,取内踝上横脉以止之。”《灵枢厥病第二十四》中说:“厥心痛,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取之鱼际、太渊。”

【太渊】

见本章第二节“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

【经渠】

手太阴肺经第8个穴,位于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释字:经者,《说文解字》:“织从丝也。注:织之从丝谓之经。必先有经而后有纬。是故三纲五常六艺谓之天地之常经。大戴礼曰。南北曰经。东西曰纬。”渠者,《说文解字》:“水所居。”

经渠穴,五腧穴的经穴,五行属金,其性从辛味,其用为散。从穴名的本意来看,是水在经中流过的样子,经文云:“行于经渠,经渠,寸口中也,动而不居为经。”本穴为阴经经穴其性从辛味,主要功能是散肺中寒湿。因其流动之性,动而不居,也主温散肺中寒湿,助肺藏气。《难经》云:“经主喘咳寒热。”经渠穴温肺祛寒而止咳定喘,同时增强卫气功能以解表。由于此穴位于骨上,难以得气,因此临床不常用。

【尺泽】

手太阴肺经第5个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释字:尺者,《说文解字》:“十寸也。”泽者,《说文解字》:“光润也。”

尺泽穴,五腧穴的合穴,五行属水,其性从咸味,其用为软坚。从手腕部到肘部长12寸,寸口脉长2寸,前臂也称为尺肤,寸口脉中的最后一个称为尺脉。尺为阴,寸为阳。尺泽有阴水的意思,与此穴属水有关。水的性质主收藏,从表面看尺泽主肺精的收藏,阴经合穴其用的特点从咸味,功能软坚,其性为平,也就是不散不收。经云:“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在前面曾多次讨论过,气以土为平,精以水为平;阳经中的合穴属土性平,阴经中合穴属水性平。《难经》云:“合主逆气而泄。”尺泽穴主治肺气的宣发肃降。尺泽穴与其他肺经的五腧穴相配伍有缓和、调节肺气的功效。《黄帝内经》还有秋取合穴之说,同时还有“咸味性阴”之说,因此,考虑合穴还有清降之性。

本文摘自《闯关记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燕中

编辑:釋慧祥

(0)

相关推荐

  • 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妇人杂病类 大敦—隐白

    [单穴功用] 大敦,又名大顺.水泉.在拇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为足厥阴肝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出,为井木穴.本穴具有通经活络.醒神开窍.回阳救逆.疏理下焦.调经止血之功.用于治疗阴挺.疝 ...

  • 六阴原穴之太渊穴

    原穴 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原穴名称,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中提出了五脏原穴,肺原出于太渊,心原出于大陵,肝原出于太冲,脾原出于太白,肾原出于太溪.晋代<针灸甲乙经 ...

  • 第四章:三、手太阴肺经(左右二十二穴)

    三.手太阴肺经(寅时3-5点) 肺经概述: <内经>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 ...

  • 五腧穴五腧穴是十二经脉井、荥、输、经、合...

    五腧穴 五腧穴是十二经脉井.荥.输.经.合五个穴位的总称,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 五腧穴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腑 ...

  • 「针灸」64.经渠(手太阴肺经)

    今日要点提示: 经渠 五输穴治五脏六腑疾患 别名 无. 来源 本穴最早见于<灵枢·本输>. 肺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溜于鱼际,鱼际者,手鱼也,为荥:注于太渊,太渊,鱼后 ...

  • 8.大都、经渠

    对穴:大都.经渠 单穴功用: 大都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溜,为荥火穴. <难经·六十八难>云:"荥主身热,"故本穴具有清热退烧作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 ...

  • 腧穴之道-手太阴肺经(阴金)

    手太阴肺十一穴,左右二十二孔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井穴(木)荣穴(火)俞穴(土)经穴(金)合穴(水)郄穴少商鱼际太渊(母穴)经渠(本穴)尺泽(子穴)孔最1 ...

  • 朱燕中 | 足阳明胃经五腧穴详细解析(收藏版)

    <灵枢·本输第二> "胃出于厉兑,厉兑者,足大趾内次趾之端也,为井金:溜于内庭,内庭,次趾外间也,为荥:注于陷谷,陷谷者,上中指内间,上行二寸,陷者中也,为俞:过于冲阳,足跗上五 ...

  • 朱燕中 | 足少阳胆经五腧穴详细解析(收藏版)

    <灵枢·本输第二>:"胆出于窍阴,窍阴者,足小趾次趾之端也,为井金:溜于侠溪,侠溪,足小趾次趾之间也,为荥:注于临泣,上行一寸半,陷者中也,为俞:过于丘墟,丘墟,外踝之前下陷者中 ...

  • 朱燕中 | 手阳明大肠经五腧穴详细解析(收藏版)

    <灵枢·本输第二>:"大肠上合手阳明,出于商阳,商阳,大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本节之前,二间,为荥:注于本节之后,三间,为俞:过于合谷,合谷,在大指歧骨之间,为原:行于阳溪, ...

  • 朱燕中 | 手太阳小肠经五腧穴详细解析(收藏版)

    <灵枢·本输第二> "手太阳小肠者,上合手太阳,出于少泽,小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前谷,前谷,在手外廉本节前,陷者中也,为荥:注于后溪,后溪者,在手外侧本节之后也,为俞:过于腕骨 ...

  • 朱燕中 | 手少阳三焦经五腧穴详细解析(收藏版)

    <灵枢·本输第二>:"三焦者,上合手少阳,出于关冲,关冲者,手小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液门,液门,小指次指之间也,为荥:注于中渚,中渚,本节之后,陷者中也,为俞:过于阳池,阳 ...

  • 朱燕中 | 足太阳膀胱经的五腧穴详细解析(收藏版)

    <灵枢·本输第二>:"膀胱出于至阴,至阴者,足小趾之端也,为井金:溜于通谷,通谷,本节之前外侧也,为荥:注于束骨,束骨,本节之后,陷者中也,为俞:过于京骨,京骨,足外侧大骨之下, ...

  • 朱燕中 | 足少阴肾经的五腧穴详细解析(收藏版)

    <灵枢·本输第二>:"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为井木:溜于然谷,然谷,然骨之下者也,为荥:注于太溪,太溪,内踝之后,跟骨之上,陷中者也,为俞:行于复溜,复溜,上内踝二寸,动而不 ...

  • 朱燕中 | 足厥阴肝经的五腧穴详细解析(收藏版)

    <灵枢·本输第二>: "肝出于大敦,大敦者,足大趾之端,及三毛之中也,为井木:溜于行间,行间,足大趾间也,为荥:注于太冲,太冲,行间上二寸,陷者之中也,为俞:行于中封,中封,内踝 ...

  • 朱燕中 | 手少阴心(包)经五腧穴详细解析(收藏版)

    <灵枢·本输第二> "心出于中冲,中冲,手中指之端也,为井木:溜于劳宫,劳宫,掌中中指本节之内间也,为荥:注于大陵,大陵,掌后两骨之间,方下者也,为俞:行于间使,间使之道,两筋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