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课丨“算法误导”可能是至今仍被忽视的严重问题

“算法误导”可能是一个至今仍被忽视的问题。新闻客户端、搜索平台、媒体网站乃至购物平台,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各种针对用户“浏览习惯”“关注倾向”“兴趣爱好”等个体特点的大数据算法规则,以便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倾向性的推荐和推送,最终达到信息传输后实际成果转化的效益最大化。

对此,我担忧得是,如果这种算法规则被一些不良群体或敌对组织利用,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利用规则误导“民意走向”。用户浏览新闻、接受信息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些政治倾向、情绪特点和兴趣选择。如果用户通过客户端、社交媒体等平台浏览点击较多的社会负面新闻,平台就会通过浏览记录、点击频率等痕迹算法,分析出更容易让该用户点击和传播的新闻种类和信息类型,进而有选择地进行定向推送。个人分析认为,一旦有灰黑势力、极端组织利用这样的规则算法,对一些“愤青”用户进行恶意信息定向灌输的话,极易造成“愤青”用户接受的信息更加“愤青”、“嗜丑”用户接受的信息更加“嗜丑”的偏离局面,甚至诱导这些用户无故产生“社会十分黑暗”“到处充满罪恶”的心理错觉,最终达到“民意误导”的险恶目的。

二是借助算法分析用户数据。网址IP、浏览习惯、兴趣爱好、购物记录这些孤立的数据维度,一旦加以系统整合,就很容易定位和分析出用户的职业、年龄、性别、地址。我们可以想象,这些数据算法被敌对组织利用和加以针对性分析,等到他们分析出用户信息后,就会通过“人肉威胁”“线下施压”“线上围攻”等方式,对任何一位不利于该组织目的的网民进行“定点清除”,社会危害隐患极大。从当前多起“正能量网民频受人身威胁”类似案例来看,这或许是一大重要原因。

三是根据结果推送有害信息。算法本质在于结果,如果有人根据结果,有预谋地组织人员频繁输入易被平台置顶推荐的热词热搜,同时又对有害信息进行针对性包装的话,那么,大量有害信息就会通过算法结果推送到大批用户手里,还能最大限度规避了“被拦截”“被屏蔽”的风险,将给社会稳定面管控带来重大风险难题,很难应对破解。

四是“碰瓷”规则创设虚假热点。当用户习惯逐步养成,规则算法推送成为平台潜规则,就会令社会圈层分化越发明显,三观界限越发清晰。而这时候,如果有人“碰瓷”规则算法创设某一个符合某个群体的热点时,就会令该群体产生“热点假象”,造成“民意错觉”同时会表现出对圈外群体反应极强的排斥感,进而形成群体间的争论提前,给后续引导应对和线下处置带来极大难度。此外,如果陷入群体争论,还会反向触发“逆向传播”,反而落入预设的负面“议题陷阱”。

要切实破解“算法误导”,存在较大的事实难度和客观难点,因建议方法不宜公开,此篇不做详述。

一杯咖啡,一堂舆情


(0)

相关推荐

  • 看了那么多论文,依然答不出一道题。

    - 写题真的太难了!还会有比写题更难的事情吗? 当然会有啊,今天你可能会因为没办法在卷面上完整的表达什么是新闻专业主义而沮丧抑郁,明天你也可能会因为面对无数优秀的同辈竞争者而在面试的时候哑口无言. 倒 ...

  • 短视频创作生态的失范现象与纠偏研究

    [摘要]摆拍短视频是指由人为策划.编造和表演,但伪装成真实新闻事件进行传播的短视频.处于管理灰色地带的摆拍短视频伪装程度较高,使用"新闻框架"影响用户对真实世界的认知,破坏网络生态 ...

  • “四类案件”发现机制的完善路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第24条框定了"四类案件"的基本概念,为了让符合标准的案件能够及时进入监管流程,需进一步细化识别规则,完善发现机制, ...

  • 推荐算法的威力:丁磊自认提高国人音乐品味

    吴晓波频道在今年开设了一个专题节目"十年二十人",节目中邀请到的嘉宾并非大名鼎鼎的流量明星,而是像柳传志.刘强东.胡玮炜这样手握流量的互联网大佬们.而在昨日的"十年二十人 ...

  • 视频号推荐机制是什么?最新机制深度解读(必看)

    大家看到文章不要急, 花半分钟耐心看完,一定对你有帮助! 本文末尾有个更多栏目,可以点击查看! 我们都知道,当今大家熟知的淘宝.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都是智能推荐算法,会针对你所喜欢的而针对性推送 那 ...

  • 周末的舆情课丨如何解开“目的”与“方式”的舆论困局

    本周,墩爸略忙,一堆事实在压得有点喘不过气来,导致对舆情课的思考出现偷懒苗头,更新不及时.思考不到位,对读者极度不负责,诚恳接受各位留言的批评. 赶着周末,必须补上. 这次,我们讲讲因混淆" ...

  • 舆情课丨“猪队友”离你可能只有这个能力的距离

    在如今这个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形势下,领导干部的一个细节.某个瞬间.几个动作很会引发外界联想讨论,存在网上舆情负面风险. 这就要求,政府部门约见什么人,跟什么人合影,与什么人谈合作,都要树立极强的舆情风 ...

  • 舆情课丨利己,原罪?

    这两天,我在朋友圈刷到了许多狠批"利己主义"的文章,大多用词激烈,不由让人产生一种"利己即是原罪"的情绪错觉,发人深思. 分析文章后发现,这些文章大多引用一些& ...

  • 舆情课丨“汤兰兰”案风波已起,如何才能回归理性平息?

    前言:因个别媒体盲目追求轰动效应,随意外泄新闻当事人真实户籍信息,引发社会强烈不满,导致网上争论对峙态势不断加剧."汤兰兰"案在经历连续多日占据舆论风口浪尖后,热点走势.话题讨论均 ...

  • 舆情课丨有些部门常常陷入“经常性背锅”“习惯性躺枪”

    与企业打交道较频繁的政府部门,在应对一些负面舆情时,一定要善于传导网上舆情压力,否则很容易陷入"经常性背锅""习惯性躺枪"的舆论怪圈,白白折损自身公信力. 观察 ...

  • 舆情课丨从江歌案、保姆纵火案中读懂舆论的“补偿”规律

    社会的共识性判断一旦与现实存在差距,就会通过舆论的方式进行针对性反馈,这就是舆论的"补偿".今天这堂舆情课,我们用案例来详细讲讲舆论的这一规律. 前段时间,江歌案连续引发全网争论, ...

  • 舆情课丨“反制性举例”也会存在弊端

    今天的这堂舆情课,是我基于对近年来互联网舆论形势观察和分析后得出的个人判断,我认为十分重要,非常希望能引起各位的注意. 前些年,每逢全网性热点舆情,尤其是涉警.涉医.涉军.涉司法这类带有强烈政权影射暗 ...

  • 舆情课丨圣诞节要来了

    下周日就是西方节日-圣诞节.从近年来相关舆情总体情况判断,我认为随着相关话题逐步趋热,网上很可能会出现一批以"国人骨气"之名,集中借助社交新媒体强烈的"非黑即白" ...

  • 舆情课丨新闻报道不能成为“武侠小说”

    山东齐鲁晚报因下属聊城记者站个别新闻工作者背离新闻道德素养.刊发失实报道的行为,引发了网络公愤,受到了一致谴责,成为了这几日舆论讨论的热点. 就事件后续处置而言,@齐鲁晚报的事后回应应该还算及时,至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