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课丨从江歌案、保姆纵火案中读懂舆论的“补偿”规律

社会的共识性判断一旦与现实存在差距,就会通过舆论的方式进行针对性反馈,这就是舆论的“补偿”。今天这堂舆情课,我们用案例来详细讲讲舆论的这一规律。

前段时间,江歌案连续引发全网争论,舆情震荡近数月,至今仍屡有波及。观察网上舆论反馈不难发现,公众对这起事件中最该被谴责的杀人凶手陈世峰的声讨,无论是参与人数,还是激烈程度,都远远低于另一名“主角”刘鑫。我认为,这就是较为典型的舆论“补偿”,即当法律、规则、秩序等制约手段无法满足事件形成的社会判断后,就会通过舆论的方式进行“补偿性”反馈,杀人凶手陈世峰虽然最后没被判死刑,让许多人“愤愤不平”,但还是被判了20年的有期徒刑;而对于刘鑫,即便大多数人都认为其被“千刀万剐”也不为过,但从法律角度上讲并不会受到太大的惩罚,这种巨大的情感落差就会在舆论中形成强大的“补偿”和“反馈”动力,随着话题不断触发讨论,而集中表现为对刘鑫的“不可原谅”和“口诛笔伐”,甚至人肉。

再如,近期再掀舆情波澜的蓝色钱江保姆纵火案。跟踪网上变化也同样可以发现,该案自引发全网讨论以来,舆论视线就一直被一些大V裹挟和诱导,从最应该被聚焦关注的“纵火保姆的犯罪行径”一步步以“动机论”“比较级”等诱导性手段逐步带入“消防是否得当”“政府隐瞒真相”“消防体制问题”等负面议题讨论,进而将该案的悲剧全盘归结于体制问题,却有意淡化了该案“保姆故意纵火杀人”才是主因这个讨论前提。我认为,这同样是借机利用了舆论的“补偿”规律,因为保姆纵火杀人是不争的事实,法律有其完备的惩罚手段,舆论的补偿反弹较为有限,而对于后续救援等话题点,一旦公众被诱导形成“消防救援才是造成事件悲剧的主要原因”这类误判,就会地通过舆论方式表现出巨大的“补偿性”反馈动力,不自觉地将矛头指向消防救援。

此外,舆论的这种“补偿”规律不仅仅表现在对事件本身,还会表现于社会二次评论。比如,此前对涉“过不过”圣诞节的话题讨论,当一些评论以“过圣诞节就是汉奸”“是中国人就不过圣诞节”这类极重语态发表带有强迫性偏激观点时,网上也会针对性出现“怒怼”这些评论的反制性意见,有趣地是,这些文章的言辞烈度也往往呈现“伴随相关”的规律态势。

需要注意的是,舆论的这种“补偿”规律存在许多不稳定性,一旦被人裹挟利用,再加以一些暗示和诱导,就会令整个舆情事件的争论性态势不断加剧,形成“争论向争吵转变”“对峙向对立演化”的负面局面,舆论出现反复震荡,话题发生连续偏离

以前几日“合肥女教师拦阻高铁造成延误”舆情为例,因该视频最初传至网络后,已令许多网民产生了“为何不采取措施”这类情感联想,触发了舆论对该教师藐视规则的针对性“补偿”,形成了后几天的连续热点。这时候,往往就会有人趁机进行关联性“碰瓷”,1月11日前后,一段声称“女教师的老公是庐阳区刑警大队大队长,他没有买票。直接电话给高铁乘警对讲机电话上车,结果给较真的检票员拦下,才导致后面的五分钟,现在男方已被公安部直接通知免职接受审查,高铁所有乘警接受调查。女方行为导致三百趟火车时间重新调整”的谣言消息随即不胫而走,借助舆论“补偿”的传播动力不断在微信群、朋友圈引爆,诱导许多网民产生了“警权力”滥用等不良印象,由此造成舆情偏离。

对此,我们需要引起警惕。一是要全面了解舆论这种规律产生的原因、方式,究竟哪些舆情会触发后续“补偿”,又会引发哪些“补偿”,需要我们结合具体的舆情事件提前进行分析和评估;二是如果舆情已经触发了“补偿”,营销群体、极端势力、灰黑账号等对手又会从哪几个点切入带动社会负面节奏,需要反复舆研;三是像保姆纵火案、江歌案这种已有人渗入其中搅局带节奏,引导时该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将这些人从普通吃瓜群众中剥离出来,避免社会舆论被其裹挟带偏。

这些都需要除了我们要充分了解线下信息、及时发布权威消息等常规动作外,还要具备极强的舆情感知力,需要平时不断累积,因为这是一种在实战中培养出的能力。

一杯咖啡,一堂舆情


(0)

相关推荐

  • 保姆纵火案里、保姆提到的消防和物业会不会...

    保姆纵火案里.保姆提到的消防和物业会不会是线索提示?消防改动?物业.....

  • 全网舆情监测-政企舆情监测系统公司

    舆情是公众舆论作用于社会组织及其政策取向规律的集合,随着公众舆论不断涌向网络端,社会中的舆情便呈现出舆情发展提速与分布式.动态化的效果.舆论所在的平台不再是少数几个平台,而是向着全网扩散分布,且会呈现 ...

  • “她放火不为杀人,事后也参与救火,因而可以从轻处罚”???

    这里是人生经验的传授之地 除了最正的三观之外,其他什么都没有 如果转载,烦请一字不漏照单全搬. 剪辑拼接是对熊儿子的最大不尊重. 标注作者随意,反正系统也会自动加上. 舆论有时候真是个怪事. 明明事实 ...

  • 舆情可以这样玩?—“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百二十七

    舆情可以这样玩? 石显专权后,担心逼死萧望之这样的大儒,天下舆论不平,就推荐当时的经术名家贡禹为御史大夫.贡禹随是明经洁行的人,但石显对他有恩,他也感念,因此元帝面前对于外戚和宦官专权,他绝口不谈,舆 ...

  • "高铁扒门"的即评点睛

    G1747次 相关新闻背景不用我再行赘述了,我相信"广院孺子牛"公众号的读者们早已养成了关注时事阅读新闻的好习惯,更别提正在参加艺考的准传媒人了.这件事的诸多特殊性,使得它毫无疑问 ...

  • 舆情课丨“汤兰兰”案风波已起,如何才能回归理性平息?

    前言:因个别媒体盲目追求轰动效应,随意外泄新闻当事人真实户籍信息,引发社会强烈不满,导致网上争论对峙态势不断加剧."汤兰兰"案在经历连续多日占据舆论风口浪尖后,热点走势.话题讨论均 ...

  • 苏三: 从江歌案说常识

    一, 11月14号我发过一篇讨论江歌案的公号,因为对于江家打太多悲情牌甚至造谣看不过去,所以我发了一些议论.我的本意是,在法庭审判之前,停止无凭据地伤害他人,至于案情到底如何,可以将来看看法庭怎么辩论 ...

  • 从江歌案谈到死刑的存废问题

    东京时间12月20日下午3点,备受关注的中国女留学生江歌被杀一案,在日本东京地方裁判所当庭宣判,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和恐吓罪判处被告人陈世峰有期徒刑20年.一审判决尚未生效,该案不能说尘埃落定,但也算告一 ...

  • 周末的舆情课丨如何解开“目的”与“方式”的舆论困局

    本周,墩爸略忙,一堆事实在压得有点喘不过气来,导致对舆情课的思考出现偷懒苗头,更新不及时.思考不到位,对读者极度不负责,诚恳接受各位留言的批评. 赶着周末,必须补上. 这次,我们讲讲因混淆" ...

  • 舆情课丨“猪队友”离你可能只有这个能力的距离

    在如今这个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形势下,领导干部的一个细节.某个瞬间.几个动作很会引发外界联想讨论,存在网上舆情负面风险. 这就要求,政府部门约见什么人,跟什么人合影,与什么人谈合作,都要树立极强的舆情风 ...

  • 舆情课丨利己,原罪?

    这两天,我在朋友圈刷到了许多狠批"利己主义"的文章,大多用词激烈,不由让人产生一种"利己即是原罪"的情绪错觉,发人深思. 分析文章后发现,这些文章大多引用一些& ...

  • 舆情课丨“算法误导”可能是至今仍被忽视的严重问题

    "算法误导"可能是一个至今仍被忽视的问题.新闻客户端.搜索平台.媒体网站乃至购物平台,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各种针对用户"浏览习惯""关注倾向"& ...

  • 舆情课丨有些部门常常陷入“经常性背锅”“习惯性躺枪”

    与企业打交道较频繁的政府部门,在应对一些负面舆情时,一定要善于传导网上舆情压力,否则很容易陷入"经常性背锅""习惯性躺枪"的舆论怪圈,白白折损自身公信力. 观察 ...

  • 舆情课丨“反制性举例”也会存在弊端

    今天的这堂舆情课,是我基于对近年来互联网舆论形势观察和分析后得出的个人判断,我认为十分重要,非常希望能引起各位的注意. 前些年,每逢全网性热点舆情,尤其是涉警.涉医.涉军.涉司法这类带有强烈政权影射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