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都不要忽略身边最爱你的人

家人、朋友、恋人

你心中关于这三者如何排序?

01

如果在两年前你问我,关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重要性排列。我肯定毫不犹豫地说:友情第一、爱情第二、亲情第三。

二十岁的我认为爱情很重要,爱情就像莫文蔚歌里唱到的:爱情是折磨人的东西,却又舍不得重要放弃。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吧。二十岁的我觉得友情更重要,我不能没有朋友。

二十岁的我把亲情排在最后,因为我觉得亲情是我最后的防御,它是我的后盾,我的保障,它不会欺骗我,不会抛弃我。亲情永远在那里,只要我回头就能看见。

后来我发现对于身处异地的朋友,不在同一座城市,生活的圈子不一样,有时候话说多了会尴尬,因为我担心她不再理解我现在的生活,我的囧境还有我的快乐。我开始怀疑心中的排序?

最近看到一部电影的宣传片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你知道你这人最可悲的是什么吗?就是所有爱你的人最后都离你而去。

突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是进入了误区?我发现了我人性中最恶劣的地方:总是忽略身边最爱自己的人。

难道就因为亲情来得太容易,它成本最低,不需要任何付出就能得到,所以我就轻易忽视。

蔡健雅的歌词中唱到:得不到的就更加爱,太容易来的就不理睬。

人性的劣根莫过于此。

02

韩国电影《釜山行》有两处感动我的场景。

第一个是:尚华、石宇众、等人躲过了三车厢的丧尸,却输给了一车厢的人性。

一边是因害怕被感染而拒不看门的人类,一边是尚华和石宇在奋力抵御丧尸。而当怀着身孕的妻子向丈夫走来时,尚华瞪大眼睛让石宇带着妻子离开独自面对一群丧尸。

另一个场景就是石宇在被丧尸咬后,让尚华的妻子和自己的女儿坐在火车头,并交代如何制停火车后最终走向死亡。

尚华为了妻子和腹中宝宝安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在于丧尸拼命。

石宇为了防止自己变身丧尸后危及女儿,毅然决然的跳下了火车。

片中说:等你女儿再大一点,应该就知道你为什么那么拼命生活了 。做爸爸的本来就是每天被骂的得不到认可 ,但是也都是这样牺牲自己的生活的 ,不是吗?

你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父母为了子女舍弃多少。

尤其在中国,家庭价值相当于西方宗教信仰的价值,家庭的衍生比个人快乐重要。中国家长对于家庭和子女的付出超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03

当然,我也不否认中国父母有将想法强制在子女身上的习惯,但这也许正是他们所付出全部中的一点点要求罢了。

就拿我父亲来说,他向来推崇放养政策,对于我和弟弟的教育和选择等他都很少真正插手。

记得有次视频和父亲谈到弟弟的女朋友时,他一副无奈的表情,我就说你们坚决不同意(家人和我对弟弟的这个女朋友都不太满意)。

我没想到父亲会说,这种事情我们不同意就行了吗?要是将来你把男朋友带回家,我和你妈不同意,你会怎么办?

父亲两句话把我问傻了。

我没想到父亲对于婚姻这等大事也会由我和弟弟自己“做主”。

尽管父亲如此开明,但是在弟弟的问题上他还是担忧。担忧他不成器或走错路,所以父亲总是绞尽脑汁为弟弟安排好道路。

我也经常安慰父亲说: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您给你指引的再好都没有用。

道理都懂。但,父亲依旧惶恐。

我们都是被父母偏爱长大的孩子,偶尔的任性可以谅解,但你最好不要有恃无恐。

父母没有责任和义务再为已经成年的孩子负责。

04

感情不是买卖,以成本计算实在太过凉薄,更何况有些感情是无价的。

我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偿还父母对于我的爱。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能只是因为它的成本最低就忽视。

古今中外,讴歌母爱伟大的诗句实在太多,讴歌父爱如山的文章也不少。父母为子女舍弃多少自己的幸福。

但真实的世界是怎样?在中国,子女抛弃老人的案例不在少数,我身边就有血淋淋的案例。

亦舒在《如果墙会说话》中写到:任何一个人离开你 ,并非突然做的决定。人心是慢慢变冷,树叶是渐渐变黄,故事是缓缓写到结局,而爱是因为失望太多才变成不爱。

永远都不要忽略身边最爱你的人,更不要做那个到最后所有爱你的人都离你而去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