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辈子曾收到的最好的职业建议!”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这辈子曾收到的最好的职业建议。那时,我还是哈佛商学院一名年轻的助理教授,迫切地想知道要怎么做才能达成自己的人生职业目标(即“成为合伙人”)。我求助于学院里一位资深前辈,向他请教我该怎么做。

“大卫,你的问题不对。” 他说,“秘诀很简单。如果别人争着要你,我们应该也会要你。如果别人不想要你,那么我们可能也不会要你。专注某个领域,然后做到最好,你自然就能如愿以偿。”

那时的我只觉得这样的回答不过是敷衍了事,并不满意。“但是我应该专注于什么呢?”我问道,“我应该选择某个实用性学科、工业专业,还是其他的什么呢?”“这取决于你自己。”他回答道,“做你喜欢的。不要仅仅因为别人需要而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尽管心存疑虑,但我还是按照他的建议去做了。多年以后,我得以在咨询师职业生涯(我喜欢并为之心潮澎湃)中小有成就,转而放弃了学术追求。在学术界的每分钟我都乐在其中,我离开后的每分钟也一样。我没有遗憾—一路走来都快乐如初。

如今数十年过去了,我逐渐意识到当初导师的建议中所蕴含的大智慧。道理很简单:成功来自于你乐在其中的事情。没有快乐,何谈成功呢?

 激情的力量 

很多人将他们的职业(商业)规划等同于分析市场上什么增长势头正盛,什么需求短缺。虽然这也不是不相关,但我认为职业(商业)规划的核心并不是市场分析。想要取得职业上的成功,热忱和激情(以及由此激发的奋斗精神)很重要。

据我对专业人士的观察,成功显然不在于超高的智商,或者毕业于最好的学校,抑或是从事最热门的行业。长期坚持不懈的奋斗和永不放弃的决心才是行之有效的制胜法宝。如果不热爱,又怎会有毅力去为之拼搏到底和坚定不移呢?

这不是什么标新立异的想法。美国前总统卡尔文·库利奇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取代坚持。才华不能,怀才不遇的人比比皆是。天赋不能,失落的天才也寻常可见。教育不能,世上充斥着受过教育的废物。只有坚持和决心才能无往不胜。”

在做职业规划时,很多人想的是自己擅长什么。然而,如库利奇总统所说,才华(或技能或优势)即使相关,也不是核心因素。只有能激发坚持和决心的东西才是最关键的—换句话说,就是你在乎的东西。不用去想你擅长什么。能够吸引你的事情,你一定会做好。如果你不感兴趣,自然也做不好。这与你擅长什么无关,你是否喜欢才是关键。

 认清自己要什么 

道理很简单,却常被置若罔闻,尤其是那些职业生涯过半,已经成为合伙人(或同等职位)的专业人士。很多人对每天的工作提不起热情,甚至更糟—很多人根本不去思考如何让自己因为工作而更有成就感。他们可能有着各种各样的年度目标、预算和业绩报告,但很少有人对下面这些问题有过深思熟虑:

  • 接下来你要做什么?

  • 三年之后你有什么目标?

  • 三年内你想要服务什么样的客户?

  • 三年内你想要做什么样的工作?

  • 什么样的职业挑战能燃起你的斗志?

这些问题不过是在持续更新和修正你的个人职业战略计划。它们和满足公司要求及目标无关,而和你自己以及你的职业满足感息息相关。这些问题揭示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接下来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很多人忙于追赶公司的业绩目标,而无暇思考成功对自己的真正含义。他们从不花时间去想,“在下一个职业阶段,我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才能真正带给我成就感?”

很多人也不清楚自己拥有哪些职业选择。他们不知道自己可以喜欢什么,不知道如何弄清楚什么样的工作领域会激发自己的热情。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常常有人问我:“我要怎么弄清楚自己要什么呢?”

没有万能的答案。不过在过去的15年里,我观察了成千上万名的专业人士,从他们身上悟出如下一些道理。

 过去几年的工作回顾 

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对过去几年的工作情况进行回顾,问自己“我觉得什么时候最快乐?

我建议你拉一份清单,把过去三年里完成的项目全部列出来,然后开始逐一考量。哪些项目、哪些客户让你工作起来最带劲?哪些最有成就感?自己的哪些表现最为突出,或者最引以为豪(“哇,我竟然做到了”)?如果你能回答这些问题,说明你已经完成制订个人战略计划的第一步—现在要做的就是想清楚如何获得更多这样的项目和客户。

这些问题或许都很简单,但很少有专业人士真正花时间去回顾自己过去的工作,来思考这些问题。

 你想要和谁打交道 

相对于其他因素,我们周围的人才是决定职场生活质量高低的关键。由于工作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客户、同事、下级、上级—如果你喜欢、敬重与你合作的人,你的工作将会更有乐趣。你清楚自己最喜欢和敬重哪些人吗?主动构建职场人际关系,让自己在绝大部分时间都和特别喜欢和敬重的人相处。人生很短,何苦与不相为谋的人相互纠缠?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写道,“他人即地狱。”

我们中大多数人不仅希望能敬重这些我们打交道的人,同时还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他们的敬重和认可。因此,你应该问自己:“我希望得到谁的关注—我希望赢得谁的认可?”你不可能同时让所有人都喜欢你。不同的人喜好各有不同:金钱、地位、聪明才智、人际交往技能、性格、社会贡献等。问问自己:“你希望哪方面受人青睐,受谁的青睐?”

我们都想被人钦佩。难的是想明白我们究竟希望得到谁的钦佩,以及为什么。同样,我们都想受人尊重和敬仰。那么是谁的尊重和敬仰呢?想想那些你希望赢取的客户和你中意的服务对象,你应该能找到答案。如果你能赢得客户的钦佩、尊重和敬仰,那么同事和合作伙伴自然也不会轻看你。如果你的所作所为得到外界的认可,那么你的同事同样会对你青睐有加。

 内心深处阴暗的小秘密 

接下来我们来帮你看清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发现内心真正喜欢或热爱的是什么的方法之一是问问自己什么事情是你不想承认的。如果你说“我不想承认,但是我喜欢成为大家的焦点”,那么,找一份可以让你引人注目的工作。如果你说“我不想承认,但是我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那么,可以去做一些办公室的工作,比如创造发明和技术先锋。如果你说“我不想承认,但是我就是想变得有钱”,那么,勇敢地去创业。如果你被迫坦白“我不想承认,但是我自认为才智高人一等”,也可以,那么找一份只和高智商的人打交道的工作。

释放“内心深处阴暗的小秘密”,不要压制它们。你远比自己想象的要保守。

 规划周期 

很多专业人士不热爱工作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的能力对现在的工作而言已经绰绰有余了。过去,他们觉得工作充满挑战和乐趣,但是经过太多次的重复,他们已经失去了当初的冲动。这有一个经验教训:不要想得太远!

很少有职业选择是一成不变的。你要选择的不是整个职业生涯只做同一件事,而是下一阶段你对自己提出的挑战(比如在三年时间内)。我知道很多专业人士其实有多重职业,这些职业按照某种顺序各有侧重。可能在某个阶段,他们完全沉浸在某方面,然后下一阶段他们可能又将兴趣转向其他方面。

当回过头去看,我们发现成功的职业选择之间像是有着逻辑很强的递进关系,整体看来就像是从开始就设定好的单个职业选择。但实际上很少是计划好的。职业生涯是从一个挑战到另一个挑战逐步搭建而成的。成功的专业人士不会专注于他们最终能实现什么—很少人能料事如神。他们会专注于接下来要做什么。

无须计划太久之后的事情。五年、十年之后,你可能已经成为完全不同的人,想要完全不同的人生。(我们中有多少人如今还仍然在坚持十年之前定下的目标呢?)你的选择必须能激起你的兴奋,燃起你的斗志,并且让你在未来几年内都乐在其中。如果短期计划解决了,长期问题便可自行解决。

 他人的建议 

别人无法告诉你你的职业生涯应该需要什么东西。其实我建议把“应该”这个词从职业规划中永久删除。你身边包括同事、上级、爱人和朋友的很多人,常常都会跟你说你的职业生涯(通常人生)需要这样那样的东西,尤其是当你询问他们意见的时候。但如果你被他们的意见所左右,这将十分致命!

周围的人可以给你帮助,包括各种选择、意见、建议,或者市场和商业机会。不管怎么样,寻求外界意见都是可取的,可以拓宽思路。只是你不一定要接受别人的意见和结论,即使他们众口一词。不要人云亦云,被周围人的价值观影响。你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那些你看重而为之奋不顾身的东西。

 不要去卖:要买 

在规划职业生涯的下一阶段目标时,你要记住职场幸福感更多取决于你的职位(你的职责、和你打交道的人),而不是你所在的公司或行业。很多人先选择行业,然后是公司,最后是职位。我认为这是本末倒置。明确自己想要什么职位,然后(如有必要)与公司商量。如果他们不能接受,那么换一家公司。不要去卖:要买!

如果你想尝试某个新职位,想想关于这项职业选择你最需要了解什么,才能确保自己乐在其中。去找那些已经在这个职位上的人。不要害怕请教他们,尽管去问。问个明白。不要去卖:要买!

记住,职业规划是你自己的事情,不是公司的事情。如果你所制定的职业道路行不通,你个人的痛苦远远大于公司。在决定你的职业选择时,你必须比公司还要挑剔。不要去卖:要买!

在我过往的经验中,我曾见到无数专业人士没有按照上面的方式来制订职业规划—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对此无能为力。“毕竟,”他们说,“市场竞争激烈,我不能全凭自己的喜好来挑选工作。我只能接受已经到手的工作机会。”诸如此类的说法从各个方面印证了我的看法。对自己的喜好及原因一清二楚,没什么比这更加让人印象深刻(因而也会更受市场欢迎)。如果你对工作没有热情,那么自然也就只能接受别人的安排。你要么自己挑选职业,要么任人挑选。不要去卖:要买!

来源:本文节选自《专业主义,经机械工业出版社授权原创发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