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读黄帝内经:灵枢·骨度第十四/五十营第十五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黄帝内经·灵枢·骨度第十四

篇名与要点

度,是指大小、长短、宽窄等。

本篇论述了一般人的头、胸、腰围的尺寸等,并用骨骼作为标尺来衡量人体经脉的长短和脏腑的大小,故篇名'骨度'。

本篇是骨度分寸法之始见,是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比例折算尺寸作为定穴标准的方法。不论男女、老少、高矮、肥瘦都是一样。如腕横纹至肘横纹作十二寸,也就是把这段距离划成十二个等分,取穴就以它作为折算的标准。

本篇所述的骨度,是根据人体的身高、体宽等标准决定同身的尺寸的,不同于现代医学中的骨骼器官是使用绝对长度度量,对于身高的个体差异来说,这种度量方法更为实用,这在今天的针灸和按摩等治疗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原文与译文

(原文)黄帝问于伯高曰:脉度言经脉之长短,何以立之?

(译文)黄帝问伯高说,脉度篇中所说的人身经脉的长短是依照什么标准确定的呢?

(原文)伯高曰:先度其骨节之大小、广狭、长短,而脉度定矣。

(译文)伯高回答说先量出各骨节的大小、宽窄、长短,然后用这个标准来确定脉的长度。

(原文)黄帝曰:愿闻众人之度。人长七尺五寸者,其骨节之大小长短各几何?

(译文)黄帝说,我想了解普通人骨度的情况,如果人的身高为七尺五寸,全身骨节的大小、长短是多少呢?

(原文)伯高曰: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胸围四尺五寸。腰围四尺二寸。发所覆者颅至项,尺二寸。发以下至颐,长一尺,君子终折。

(译文)伯高说,头围最大处是二尺六寸,胸围是四尺五寸,腰围是四尺二寸。头发覆盖的部分称为颅,从前发际到后发际,整个头颅是一尺二寸;从前发际至腮的下部是一尺。五官端正的人,面部上、中、下三部分的长度相等。

(原文)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缺盆以下至(骨曷)(骨亏),长九寸,过则肺大,不满则肺小。

(译文)从结喉至缺盆中(指天突穴处)四寸,从缺盆到胸骨剑突长九寸,如果超过九寸,则肺脏大,不足九寸则肺脏小。

(原文)(骨曷)(骨亏)以下至天枢,长八寸,过则胃大,不及则胃小。

(译文)从剑骨至天枢穴之间(脐中)八寸,超过八寸的胃大,不足八寸的胃小。

(原文)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过则回肠广长,不满则狭短。

(译文)从天枢穴至横骨长六寸半,超过的大肠粗而长,不足的大肠细而短。

(原文)横骨,长六寸半。横骨上廉以下至内辅之上廉,长一尺八寸。内辅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长三寸半。内辅下廉,下至内踝,长一尺三寸。内踝以下至地,长三寸。膝腘以下至附属,长一尺六寸。附属以下至地,长三寸。故骨围大则太过,小则不及。

(译文)横骨的长度是六寸半,从横骨上缘到股骨内侧下缘长一尺八寸,胫骨突起上缘至下缘长三寸半,胫骨突起的下缘到足内踝长一尺三寸,从内踝至地长三寸,从膝部的胭窝至足长一尺六寸,从足背至地三寸,所以骨围大的骨也粗大,骨围小的,骨也细小。

(原文)角以下至柱骨,长一尺。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腋以下至季胁,长一尺二寸。季胁以下至髀枢,长六寸,髀枢以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膝以下至外踝,长一尺六寸。外踝以下至京骨,长三寸。京骨以下至地,长一寸。

(译文)从额角至锁骨长一尺,从颈根下至腋窝长四寸,从腋至季胁长一尺二寸,从季胁至大转子长六寸,从大转子至膝长一尺九,膝至外踝长一尺六寸,从外踝至京骨的突起处长三寸,从京骨的突起至地长一寸。

(原文)耳后当完骨者,广九寸。耳前当耳门者,广一尺三寸。两颧之间,相去七寸。两乳之间,广九寸半。两髀之间,广六寸半。

(译文)耳后两完骨之间长九寸,耳前的两听门之间长一尺三寸,两颧之间距离七寸,两乳之间宽九寸半,两股骨之间距离六寸半。

(原文)足长一尺二寸,广四寸半。肩至肘,长一尺七寸;肘至腕,长一尺二寸半。腕至中指本节,长四寸。本节至其末,长四寸半。

(译文)足的长度是一尺二寸,宽四寸半。肩至肘长一尺七寸,肘至腕长一尺二寸半,手腕至中指指掌关节长四寸,掌指关节跟部至手指尖长四寸半。

(原文)项发以下至背骨,长二寸半,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节,长三尺,上节长一寸四分分之一,奇分在下,故上七节至于膂骨,九寸八分分之七。

(译文)从项部后发际至第一椎骨长三寸半,大椎到尾骶骨共二十一椎,总长度是三尺,上七椎每节长一寸四分一厘,共长九寸八分七厘,其余的不尽之数都在以下诸节平均计算。

(原文)此众人骨之度也,所以立经脉之长短也。是故视其经脉之在于身也,其见浮而坚,其见明而大者,多血,细而沉者,多气也。

(译文)这就是普通人的骨度情况,可以用这个标准确定经脉的长度。在观察人体经脉的时候,如果呈现于体表浮浅坚实或明显粗大的,是多血的经脉;细而深伏的,是多气的经脉。

黄帝内经·灵枢·五十营第十五

篇名与要点

营为运营、运行的意思。本篇介绍了一昼夜12个时辰中经气在经脉中运行五十周次的路线和顺序,故篇名为'五十营'。

本篇根据'漏刻'的计时方法,以及气息与日月经气的联系,介绍了计算经气运行的方法。

原文与译文

(原文)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

(译文)黄帝说,我想了解经脉之气在体内运行五十个周次的情况。

(原文)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

(译文)岐伯回答说,周天有二十八星宿,每个星宿之间的距离是三十六分。人体的经脉之气一昼夜运行五十次,合一千零八分。在一昼夜中,太阳的运行周历了二十八星宿,分布在人体上下、左右、前后的经脉,有二十八条,周身经脉的长度是十六丈二尺,与二十八星宿相对应,用铜壶漏水下一刻为标准来划分昼夜,计算经气在经脉中运行所需的时间。

(原文)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

(译文)人一呼气,脉跳动两次,经气运行三寸;一吸气,脉又跳动两次,经气又运行三寸,一个呼吸过程,经气运行六寸,十次呼吸,经气运行六尺,太阳运行二分。二百七十次呼吸,经气运行十六丈零二尺,其间气行上下,贯通八脉,运行一周,水下二刻,太阳运行二十分多一点。五百四十次呼吸,脉气在全身运行两周,水下四刻,太阳运行四十分。二千七百次呼吸,经气运行十次,水下二十刻,太阳运行五个星宿零二十分。一万三千五百次呼吸,经气在体内运行五十周次,水下一百刻,太阳运行遍二十八星宿,铜壶里的水都滴漏尽了,经气也正好运行五十个周次。

(原文)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

(译文)前面所谈经气的相互交通,就是指经气在二十八脉运行一周。如果人的经气保持一昼夜运行五十个周次,人就能够享尽天然的寿命。经气在人体运行五十周次的总长度是八百一十丈。


文源:罾事物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