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漫言‖017. 众说纷纭的“野山鸡”

论语漫言‖017. 众说纷纭的“野山鸡”

《论语·乡党》的最后一段文字,历来聚讼纷纭,堪称千古奇案。

原文是这样的: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我们先从文字角度试着解释一下。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首先,“举”是鸟飞起来的样子,比如岳飞字鹏举,这个基本没啥争议。翔,是回旋飞翔。集,是群鸟在树木上。
但是这个“色”就有不同解释了,一种是指人的脸色、神色,一种是说鸟的羽毛颜色绚烂。但是,我们看下文,这里飞起来的是“雌雉”,母的山鸡,禽类中雄性好看,羽毛绚烂,雌雉其实不好看,都是灰突突的样子。
不同的字意就产生了不同的解释。
如果是人类的“颜色”,一般是说,这些雌雉看到走过来的人颜色不善,赶紧飞起来,在空中飞旋了一圈,观察一阵,然后落在树上。
如果是鸟翅膀的颜色,直接就是看见一群鸟飞起来了的意思。
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
这里是孔子的感慨,说,这些山上的母鸡也懂得时宜啊。至于为什么说“时哉时哉”,下面再说。
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孔武有力,有点鲁莽。共,通“拱”,一般认为是拱手的意思,子路向这些雌雉拱拱手,表示敬意。但也有解释认为,子路伸手把野鸡们赶走了。嗅,一般认为是“狊”,音(jiù),从目从犬,狗视貌,借来形容鸟受惊后看着人的样子。但也有解释为鸟张两翅的样子。作,起飞。
反正,这句话中,要么是子路拱拱手,她们惊奇地看了子路三眼,张开翅膀飞走了;要么是子路挥手赶她们,她们也飞走了。
但是,也有说,子路投给她们粮食,她们嗅了三次,不吃,飞走了。
《乡党》记述的都是孔子的日常起居,上一段还在说孔子怎么坐车,然后突然出了这么一段,委实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综合起来,大致有这么几种主要观点:
第一,这是孔子的逍遥游。钱穆先生执此观点。孔子一生,车辙马迹环于中国,辛苦劳顿。一日,在山林中间,忽然见到山鸡在山梁之上,神态闲适,因而做“时哉时哉”之叹,自己生不逢时,不如山鸡自在于山林。这是孔子日常行旅中内心感慨逍遥的一面。
再者,孔子虽然行旅匆匆,但行止久速,无不得乎时,最终老死于阙里,落叶归根。其处乡党,言行坐卧,无不合乎礼。这就是“时哉时哉”。
第二,鸟看见人来了,颜色不善,立即飞去,而且要来回飞几次,观察一遍才肯落下,比喻处世要保持警惕,进退应合时宜。
第三,做人做事都要“得时得位”,也就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环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比如南怀瑾先生说:
人生一切,个人小事也好,国家大事也好,都要把握时机。还有“位”——环境。天下万事万物都在变,时间在变,空间在变。“野鸡站在山岗上面,显得很神气,假使它站在中央菜市场的鸡笼旁边,你说它的后果是什么?”这一幕,影射了人生处世之理,告诉子路,要把握时机。子路拱手:“是!”三嗅,是子路听懂以后,恍然领悟而生感叹的反应。
第四,“色斯举矣,翔而后集。”说的不是鸟,而是孔子。南朝梁代皇侃的《论语义疏》解“色斯举矣”为:“谓孔子在处者见人颜色而举动也”。解“翔而后集”为“谓孔子所至之处也,必廻翔审观之后乃下集也”,是说孔子没到一处地方都察言观色才决定如何举止,是不是要留在这里等等。不太认同这种说法。(公众号:潜真堂)
第五,有个很有意思的解释,也很直接。
孔子的脸色高兴了,为啥呢?因为鸡汤端上来了。孔老先生手里拿着筷子,转了三圈,说“山梁雌雉,真是时鲜美味啊!”子路拱拱手:“先生请!”孔子深深吸了三口气,闻闻香味,然后才开始吃。
不得不说,这个解释,好像很合理,只是,有了鸡汤味,但缺了其他味道。
第六,有一个相关的解释。看见了这些山鸡,孔子说:“这些山梁上的野鸡,真是得时啊!”子路还以为老师想吃时鲜,就打了下来。但这并非孔子本意,“饿不苟食,死不苟生”(《商君书·画策》),故三嗅其气味而起,不吃。
第七,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强调是“雌雉”呢,雄鸡难道不香吗?不更好看吗?所以,就有了最有趣的一个解释:这段话是在隐晦地说夫妻房事,也要讲究时间地点。《诗经》的第一篇《关雎》就是写的男女情事。所以:“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但是,总觉得这样解释有点绕,不敢苟同。

20210807

(0)

相关推荐

  • 幸福的山梁雌雉

    □空夫子 读<论语>,有时候会很惊讶于古人对其中一些章句的解释,如对<乡党>第27章的解释.原文是这样的: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 ...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23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乡党第十 10.7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 ...

  • 素说《论语》:乡党篇(十六)

    素说《论语》:乡党篇(十六)

  • 论语:升车,必正立,执绥(10-26~27)

    10-26本章记述孔子乘车时的礼节,从另一方面展现了孔子对他人的尊重,体现了孔子对礼的尊崇.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注释] 升车:上车. 绥:上车时扶手用的索带. ...

  • 学习的力量一小磊学《论语》 之“色斯举矣,翔而后集”

    [原文]10.17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拱之,三嗅而作. [白话译] 山谷里的野鸡看到人来,张开了翅膀,在空中盘旋飞翔了一会停在了树枝上.夫子说:& ...

  • #每日学论语#10.27【2017-3-28】

    #每日学论语#10.27[2017-3-28] [原文]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ɡǒnɡ)之,三嗅(xiù)而作. [译文] (孔子和子路在山谷中 ...

  • 【《论语》阅读札记(十)】/ 傅安平

                 <论 语>阅读札记(十) 傅安平       <史记>中,孔子被编入"世家",详而细,和诸侯勋贵们同册:老子却被编进"列 ...

  • 【第262期】音频学《论语·乡党篇第27章》孔子奋斗一生终获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音频学<论语·乡党篇第27章>孔子奋斗一生终获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10·27 色斯举矣①,翔而后集②.曰:"山梁雌雉③,时哉时哉!④"子路共⑤之,三嗅而作⑥. 色斯举矣 ...

  • 论语日课258:孔子的闲情雅致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论语·乡党>10.25) 这是孔子与弟子子路郊游,在山梁遇见山鸡,有感而发. 山鸡见人就惊疑作色 ...

  • 美食推荐:香锅肚条野山鸡、高山小土豆、旧院黑鸡制作方法

    香锅肚条野山鸡 原料: 猪肚一个(约重一千克),野山鸡半只(约重500克),鸡架一个,胡萝卜(切滚刀块)150克,大白菜(切粗条)200克,红枣.川芎.姜.葱各少许. 调料: 盐.味精.鸡粉.胡椒粉. ...

  • 玉米花生播种以后,老有野山鸡来偷吃,有哪些防鸟啄吃的办法?

    文/农夫也疯狂 野山鸡也就是俗称的野鸡,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在很多地方基本上难见踪影了.而近年来由于保护得当,国内也禁止狩猎了,再加上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恢复,所以在不少农村地区,尤其是靠近山区的农 ...

  • 论语漫言‖01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漫言|01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很清楚,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句话的出处有三: 第一次是在< ...

  • 论语漫言‖011. 仁者,其言也訒

    论语漫言|011. 仁者,其言也訒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侧重对仁的注解,基本都是师生之间关于"仁"这个问题的讨论.其中,有一段对话很有意思: 司马牛问仁,子曰:&qu ...

  • 论语漫言‖012. 司马牛的兄弟

    论语漫言|012. 司马牛的兄弟 司马牛问仁,显然内有隐情,<论语·颜渊>接下来还是司马牛的故事.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 ...

  • 论语漫言‖013. 司马牛之忧

    论语漫言|013. 司马牛之忧 孔子与宋景公原系同宗同族,都是子姓,貌似孔子还是宋景公的叔父. 孔子看似孤身一人,其实当时已是天下闻名的圣人.孔门弟子三千,能文能武,既有颜回.子张.子夏.伯牛.仲弓这 ...

  • 论语漫言‖014.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论语漫言|014.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论语·乡党篇第十>记述的是孔子的日常起居,似乎不是那么引人注意,但有两个地方例外,其中之一就关于吃饭.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

  • 论语漫言‖015. 孔子的饮食观(上)

    论语漫言|015. 孔子的饮食观(上)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我们看看孔老夫子对待饮食的态度.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 ...

  • 论语漫言‖016. 孔子的饮食观(下)

    论语漫言|016. 孔子的饮食观(下)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食",这里念[sì],指主食. 现代人一说健康饮食,就是多吃水果蔬菜.其实这放在几十年前,还很不现实.古人讲究一定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