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地区自然村(行政村)的白语名称以及历史和传说(序文)
编者按:
这篇序文提到的大理村庄顺口溜,“三溪八塝十六村,禾黄绿红白青黑”,在大理地区流传很广,只是90岁以下人基本说不全,说不好。光老喜洲,喜脸十六村,知道的人都越来越少。一个村庄的历史,也是民族史的一部分,只说汉语地名的话,误会多多,甚至有可能导致村庄的历史洇没在时间当中。
90岁以上的老人还能陪我们多久?小编呼吁我们的读者,在方便的时候,用录音或录影的方式,记录自家老人或者邻家老人说的本村历史,本主传说,和一些本村人物的传说故事。《白语茶座》尽力整理那些还没有在时间中淹没的白族历史。
《大理地区自然村(行政村)的白语名称以及历史和传说(序文)》将会是一个开放的系列文章,由我们的读者和编辑组共同编写,只要你有这方面的资料传给我们,我们都会认真回复,认真对待。
洱海区域为白族核心聚居地,苍洱文明在历史的进程中,历尽沧海桑田,渐变渐成为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白族文化。这里关注的是能够折射出南诏大理国影子和具有白族人文气息的海西地区,较古老又有代表性的几个村庄名称,以期读者能够对独特白族文化从中进行真实的思考和解读,从更宽泛的生命文化谱系中获益。开放、宽容地面对渐行渐远的古老坝子文化和村社文化。从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一路到今天的世界一体化、民族大团结的高度文明时代,村庄在动态发展中,古老的静态白语文名字值得记忆和玩味。
苍洱境的各方面,历代众多学者进行了广泛探索研究。在人类居住和村庄形成方面,现代著名白族学者张锡禄教授用民族学资料和考古报告进行综合的研究,认为:苍山东麓,洱海西岸居民居住地址环境可划分为四个历史变迁时期。4000多年前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居住在今海拔2500~2200米一线的一些向阳避风的适宜于人类居住的苍山台地上。 海拔2200~2000米一线的苍山脚下一带为汉晋时期先民们的聚居点。海拔2000米左右,沿滇藏公路一线的白族村落大致在唐宋南诏大理国时期形成。
大理坝子村庄的名称,白语基本从其自然地理环境、居址变迁、姓氏源流等方面来命名,直观通俗又象形地突出村落文化。至清朝道光年间,官方第一次对部分村社名称进行汉语命名;到清末民国时期,当时太和县王县长又第二次对村庄进行统一命名,如今许多村庄的汉名来源于此。世易时移,人类文明总是向前发展的。下面选择上世纪流行,便于记忆的大理村庄顺口溜,“三溪八塝十六村,禾黄绿红白青黑”中“三溪八塝十六村”和“喜睑十六村”给予白语记忆,以飨读者。
三溪(salqil)
上阳溪(Doudhhepqil,又叫Doudyoudqil)
下阳溪(Erxhhepqil,又叫Erxyoudqil)
磻溪(Biaoxqil)
八塝(biaboud)
波罗塝(Baollaolboud)
小院塝(Seitweixboud)
阁洞塝(Ga′douxboud)
上院塝(Douxweixboud)
下院塝(Erxweixboud)
小井塝(Seitjierxboud)
大井塝(Daotjierxboud)
豆糠坡(今下关龙泉)(Detcoulboud)
大理十六村(zipfvye)
仁里邑(Merzmerzye)、
三舍邑(Salhaotye)、
牧马邑(Merdmerdye)、
作邑(Zouye)、
宁邑(Jierdye)、
佛堂村(Maofye)、
钏邑(Cuixye)、
新溪邑(Seifqilye)、
大邑(银桥新邑)(Doutye)、
波朋(Baofboudye)
马久邑(Merdgerxye)、
上鸡邑(Doudgeifye)、
下鸡邑(Erxgeixye)、
崇邑(Jioudye)、
大关邑(Daotguerfye)、
小关邑(Seitguerfye)
喜睑十六村(Hexjieixzipfvye)
喜洲古镇七村:
市坪街(Zixberdgulmel)
市户街(有叫子午巷)(Zixwutcvl)
彩云街(Nadcvlded)
染衣巷(Saolgerfcvl)
大界巷(Daotgerzmeidcvl)
市上街(Zixberddoud)
富春里(Guafcvl)
附近与古镇同俗通婚的九村:
上坡头(Doudfvxded)
下坡头(Erxfvxded)
寺上(Ssitdouxwa)
寺下(Ssit′erx)
翔龙村(Doudgulberd或douxgulberd)
白塔坪(中和邑)(Berdta′berd)
城东村(Zerddifcvl)
城北村(Zerdbe)
积善邑(Qihaotye)
作者:杨立新
值班编辑:Dual Weit
法律顾问:杨志锋律师
云南鹏诺律师事务所
白语茶座联系方式:
dv8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