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俩把青春的热血撒在了原平土地上
2018-12-21 20:41 来源: 原平故事
长期征稿,附带图片,欢迎原创首发。
特约作者:佳茗玉树
2018年11月18日,因编撰《大牛店镇人物志》,我和陈建青、贾政卿等12人一起聚集在大牛店镇政府会议室。编撰工作已近尾声,一上午忙于校正,我们连口水都没顾上喝。吃午饭中间,阳武一村的陈仲怀老人说:“在阳武村一岭上,埋葬着两位修槽化沟水库而牺牲的北京知青。”大牛店镇副镇长陈建青闻听此言,当即提议“槽化沟水库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俩北京知青也是咱大牛店镇的有功之臣。我们编撰《大牛店镇人物志》,目的不就是为了承前启后、弘扬优良传统吗?我们应当前去看看这俩烈士。”听了他的倡议,大家一致响应,随即决定派几个代表前去扫墓。于是,由陈仲怀带路,我和陈建青、贾政卿、张永飞一行5人乘车前去探视。
汽车穿过北同蒲和朔黄两道铁路后,进入槽化沟水库东侧的一岭。我们顾不得欣赏槽化沟水库迷人的景色,下车就爬坡,步行在满目荒凉的土梁上,首先寻觅烈士的陵墓。由于年久月远,坟墓被野草和荆棘包围,只剩下两座墓碑隐约可见。为了走近墓碑看个究竟,我们用事先准备的镰刀割开一条窄道。经过一番切割,总算靠近了墓碑,只见一块墓碑正面写着:“北京插队知识青年李巨金同志之墓”,另一块墓碑正面写着:“北京插队知识青年李连江同志之墓”。再仔细查看墓碑背面,内容大同小异。原文如下:
“墓记:李巨金(李连江)同志,北京市人,男,时年20岁(21岁),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十一日到山西省原平县薛孤公社下薛孤大队插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幸于一九七一年四月十六日在建设阳武河槽化沟水库中光荣牺牲,埋葬于水库。以资纪念。”
落款是原平县阳武河水库指挥部,时间是一九七一年四月廿日。
看过碑文,大致了解了情况,但也不能还原当时的情景。好在我们5人中有3个人是或多或少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对于挖方拉土筑坝,还是有记忆的,想必是在一塌方事故中,两人被同时埋入土中、不幸遇难的。当时还有没有其他人一同被埋,一时搞不清楚,但非常清楚的是他们两个年轻的生命至此留在原平,长眠在他们为之奋战过的槽化沟水库边。世上最悲莫过白发人送黑发人。他们当年刚过20岁,想来也有爹娘。而今40多年过去,他们的爹娘或许也已经不在人世,如若在阴间相遇,他们会不会为当年的不孝后悔得痛哭流涕?
望着掩映在杂草、荆棘中的墓碑,我们不禁唏嘘,为他们英年早逝而痛心疾首。他们是为了大牛店镇人民早日脱贫致富而献身的,作为一个大牛店镇人,我们不由得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五色纸,恭恭敬敬地摆在坟前,默默地为他们哀悼,并恭恭敬敬地一起向着墓碑鞠躬:“历史不会忘记你们,请你们接受我们迟到的祭奠。”
我们一边燃烧五色纸,一边讨论。陈建青说:“这样的人,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一样是和平年代的英雄。”贾政卿向在大运中学任教的张永飞同志建议:“以后每年清明,可以带着你的学生到这里扫墓,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这样,也会使学生对大牛店镇的历史有一个更直接的了解和认识。”我站在一旁,一边听他们讨论,一边为他们拍照,一边在心里默默地想:“是英雄,人民就不会忘记,不管他是哪里人,有无官职,只要做过对人民有益的事,人民就会永远把他记在心里。”
从坟地走出,我们转而走近水库。从小就知道我村神山水库的水是由槽化沟水库供应的,但直至今天才看到它的真实面貌。一库清水,泛着蓝光,风起处水波涟漪,煞是美观。整个水库约有几百平方米,被一条大坝锁在沟里。若是夏季,这里会有许多游人钓鱼、烧烤。从今以后,不知那些踏青、避暑、休闲的人们是否愿意抽出一点时间,过来悼念一下这两个孤独的灵魂。
当天晚上,王友仁老师把照片发到网上“原平故事粉丝群”,马上就有人回应。许多人都说:“烈士不应忘却。”阳武村的狄森梧回忆,两人先埋葬在水库大坝下面,后因修建朔黄铁路才迁至南梁一岭现址。据说,当年下葬时,县里开了追悼会。
为了进一步弄清当时的情况,贾政卿向阳武村的贺海明又进行了调查了解。据贺海明回忆:“一九七一年四月廿四日,在槽化沟水库大坝北侧,原平县革委会为李巨金、李连江两位为建设水库而光荣牺牲的北京插队知青举行了庄严、隆重的追悼会。墓地前方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两侧,摆放着原平县革委会、原平县水利建设指挥部、大牛店人民公社、阳武大队等单位及两位烈士的亲属、同学赠送的花圈和松柏树苗。原平县有关部门,大牛店公社、阳武大队的干部和部分社员,阳武七年一贯制学校的师生等数百人参加了追悼会。在低沉的哀乐声中,县委领导王金籽致悼词,对两位烈士作了高度评价。两位烈士亲属也发了言。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等口号声和国际歌中,追悼会结束。
“追悼会后,胸着白花的知青们分作两队,为两位烈士送行。战友们纷纷将自己口袋中的人民币、粮票等填入两支柏木棺材中,还有的将手表也一齐填了进去,人民币、粮票等物品密密麻麻洒落在两位烈士身着的海军呢服装上。知青们围成两圈,用一张铁锹,以每人一锹土的形式,依次为烈士填土,持续了很久……
“李巨金烈士的未婚妻,一位俊俏的女知青,怀抱遗像长跪不起,双眼红肿,悲痛欲绝,映在两颊的泪痕像刀刻般清晰可见。
“那日春风凄厉、沙尘弥漫,参加追悼会的人们都沉浸在深深的悲伤之中,大家一起默哀,并深深地三鞠躬,挥泪送别两位烈士。少先队员们则亲手将几株松柏树苗栽种在墓地周围,并浇上了清水,祝愿烈士精神像松柏一样万古长青!
“后来,李巨金、李连江由忻县地区革委会追认为烈士。
“李巨金、李连江原先在下薛孤村插队,和乡亲们打成一片,关系非常融洽。两位修水库时住在阳武一村'朱氏牌楼’旁边武所海家的旧院,收工后喜欢文娱活动,打球、唱歌。谁能想到,这样两个活泼好动、风华正茂的好青年,就这样突然撒手人寰。”
另据知情人透露,李巨金、李连江埋葬之后,因为棺材里有钱、粮票和手表等物品,竟然有人疯狂盗墓。但正应了那句老话,“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盗墓贼的行径在另一次盗窃事件暴露后不打自招,受到了严惩。
今年是知识青年下乡50周年。回望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我们也有俩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编者按语。在介绍了会宁县城镇的一些居民,包括一批知识青年到农村安家落户的事迹后,引述毛主席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在全国各地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大批城市知识青年下放到了农村劳动。其实,早在1955年,毛主席就说过“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在毛主席号召下,文革期间全国下乡人数达1400万人。1968年10月,北京知青2448人先后分四批来到原平,分别安置在原平、崞阳、薛孤、大营、大芳、大林、西镇、王家庄、闫庄、解村等10个公社的79个大队,安家落户。当时因大牛店公社地少人多,上面就没有安排,但为了修水库,许多知青被所插大队分派过来,所以水库工地上知青很多。据说,像后来成了作家的成一,以及肖华上将的女儿肖雨、上海知青医生杨燕飞都曾到槽化沟修过水库。无数知识青年,正当风华正茂之时,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惜离开繁华的都市和亲爱的爹娘,来到农村插队落户。时间虽然已经过去将近半个世纪,但他们可歌可泣的壮举必将永远留在人民心里,也将激发后人前赴后继,完成他们未竟的梦想。(图片由作者提供)
特约作者简介:佳茗玉树,本名贾文栋,国家工作人员,业余喜欢写作。《大墙之内话健康》由山西科技出版社出版,另有文章散见报纸杂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