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诚||压岁钱的甲子蝶变
《烟台散文微刊》2021第9期
(总第460期)
主办:烟台市散文学会
协办:烟台市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
主 编:綦国瑞
执行主编:刘学光
本期执编:刘学光 鲁明
压岁钱的甲子蝶变
六十年花甲更替,我经历了“童年我要压岁钱、我给儿辈压岁钱、喜给孙女压岁钱”的可喜蝶变。
童年我要压岁钱
1960年,我7虚岁,正值长身体时期,却偏偏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每人每月只配给“七斤粮”,大人孩子都吃不饱,只能吃树叶、花生皮子等垫饥。老年人得水肿病的多,我吃花生皮子,因没有油水,一连几天都便不下来,疼得在院子里转着圈哭,最后还是爷爷不忍心地帮我抠下来的。那痛楚至今还刻骨铭心。
那时候冬月还未了就盼过年。过年的味道太诱人了,除了能吃上好饭,至亲长辈还会给压岁钱。正月初二,也是我特别特别高兴的一天。这一天,我会跟着哥哥姐姐们去距家八里远的姥姥家给姥姥、舅父舅母拜年。在我童年世界里我觉得没有什么比大饽饽、肉、鱼丸子和压岁钱再好的了!记得我还小一点的时候,哥哥姐姐不愿意带我去,一是嫌我走得慢,二是有时还要人家背。这也难怪,那时根本就买不起球鞋、力士鞋什么的。妈妈给我做的车轱辘底硬帮圆口鞋,五岁时做的八九岁了还能穿,鞋笨重不跟脚,跟不上趟,我就脱下鞋双手提着,穿着衲着厚底的袜子跟着跑。能吃上好饭收到压岁钱,受点罪也愿意。
更有意思的是,到姥姥家刚拜完年问完“好”,我双手一摊:“舅舅还不给我钱?”“这不正在给你拿吗?”舅舅边说边笑着拿出一些5分的硬币放到我的两个小手里。
“还不够,怎么还少一个?”没上学还被称为“野孩子”的我会在十个手指上摆,摆完十个装兜里,再摆,还差一个满十个,不够一块钱,我伸手让舅舅看。“你是不是数错了?”舅舅说。我从兜里掏出来,再摆,还是不够。舅舅笑着把事先藏起来的那个硬币放在我空着的手指上,拍一下我的头说:“小机灵鬼,长大读书会挺聪明的!”
我把舅舅(现年已九十四岁)有意测验我的那二十个硬币装进兜里,手插兜内咯咯拉拉地跑出去,高兴地找表哥玩去了……
我给儿辈压岁钱
1978年春我结婚,次年1月,我的儿子出生了。成家立业后,过年我开始给儿子、外甥女他们压岁钱了。那时改革开放春潮初涌,农民还没有彻底解决温饱,尤其在粮色(粗粮、细粮的比例)上仍以粗粮占多,当时我们家的人饭量特别大,总不够吃的。当时妻子还曾经说过“吃馒头不用就菜”的话。直到1983年联产承包以后,家家户户才真正解决了温饱,粮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细粮比例占80%以上。但不得不说当时的恩格尔系数仍然不高,禽、蛋、奶、肉等占比很低。“要闻饭菜香,仍须炊烟起”。煤呀、电呀、气呀什么的尚未普及运用到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来。但给儿辈们的压岁钱却涨了十倍,那时一般至少都给他们10元压岁钱。
我童年的压岁钱都要入妈妈的“国库”,丝毫不敢随便乱花,最多死磨烂缠地要出一毛两毛的钱分几次买几个糖葫芦(5分钱一串)、山药豆(2分钱一串)吃。儿子他们那时对压岁钱的支配可以有一定的空间,可以自己买个小玩具或是好吃的东西。他们对过年也有企盼,但远没有我的童年那么强烈!
喜给孙女压岁钱
2014年我正值花甲,退休后的第三个月,孙女出生了。这给我们一家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从这一年开始,每年过年给孙女压岁钱不仅是必须的,也是我们爷爷奶奶特别无私慷慨特别高兴的事!
说起这“压岁钱”,其本意是“压祟钱”。这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不知古到什么时候,每到除夕夜那天,大家挂起了红灯笼,贴起了对联,守更待岁。初一早上还要串亲戚呢!这风俗越传越广,大家称这节叫“过年”。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的时候“祟”专门找小孩子,只要摸一下小孩的头,孩子就会哭起来,接着头痛发烫,变成傻子、呆子。从此,大伙每到大年三十就不睡觉,守着孩子,叫做“守祟”。有对老夫妻,很疼爱自己的孩子,到了大年三十,他们俩怕“祟”来伤害自己的孩子,就拿了8枚铜钱给孩子玩,孩子玩累了,夫妻俩用红纸把8枚铜钱包起来放在枕头的下面,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要伸手去摸孩子的头,突然,枕头边闪出了一道道金光。“祟”被吓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战胜“祟'的秘密告诉了村里人,后来大家才知道8枚铜钱是八仙的化身。就这样大家养成了一个习惯——大年三十发压岁(祟)钱,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孩子们每年都收到长辈给的压岁(祟)钱。
“压祟钱”,就是“镇压住小妖的钱”。“岁”和“祟”谐音,就演变成现在的“压岁钱”了。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被“祟”祸害成傻子、呆子,给压岁钱就成了传统与传宗接代糅合而成的天经地义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给孙辈的压岁钱也百倍千倍地增多。我给孙女的压岁钱是我童年压岁钱的千倍万倍。记得有一次她双手捧起那些近百张的百元大钞,边撒向沙发边喊:发一一财一一喽……说真的,天天都陪伴在孙女身边,但年的味道和压岁钱在她心中是个什么样子我真的不清楚,我清楚的是她对年的企盼和对压岁钱的诱惑(不知还有没有诱惑)是一辈不如一辈地那么强烈了!
从南湖红船一大建党时的13名党员到建党百年的9000多万名党员,中国由穷变富、由富变强,已让世人瞩目!在连续六届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的大美烟台,在“尊重自然,崇尚人文”的典范之区莱山,市民生活早已步入小康。“饭菜飘异香,何处见炊烟”?如今的年味之所以这么淡,是因为年味已融进人们寻常日子的每一天。过年:已成为“中国人的集体回忆”,我童年时的年味早已成为心中不灭的美好记忆,“历经一个甲子更替感受三代人压岁钱的蝶变”改变了我……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作者简介
张学诚,男,1954年1月出生,栖霞(现划为福山)人。1972年1月高中毕业回村务农,当过生产队长。1974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983年5月被评为烟台地区优秀教师,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翌年转正调往高中任教。曾先后在学校担任过团委书记、政教处主任、副校长,组织部下派挂职副乡长、高中校长等职务。烟台市散文学会会员、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
不与流俗相競,不为浮名所惑。不管身处何地,永远心系故乡。正直为人,勤勉干事!
精彩回顾
欢迎大家关注
烟台散文公众号,是《烟台散文》的姊妹刊,是烟台散文学会主办的又一微刊。除定期发布名家散文,漫谈散文写作知识,还设有会员佳作,原创首发栏目,文章不求来路,但求唯才,我们寻找的是拥抱生活的佳作。
欢迎文学爱好者投稿,一经采用,邮件回复,来稿请注明姓名、电话等联系方式。
微信号:yantaisanwen2016(敬请关注!本微刊每周二、五刊出)
投稿邮箱:yantaisanwen@126.com
(欢迎投稿!稿件标题三号黑体字、正文五号宋体,稿末请附百字个人简介和生活照。
《烟台散文》微信平台
(排名不分先后)
主编: 綦国瑞
执行主编: 刘学光
副主编:于里杰 黄晓东 陈元胜
于云福 蝉 鸣 姜远娜
李心亮 井小力 繆海燕
特约摄影: 林惠芝 井小力
编委:臧文利 王 成 姜少杰 金玉光
付桂香 孙英山 孙玉玲 王维娴
马淑鸿 刘为更 于泉城 王冬梅
林春江 张子奇 汪进东 綦宝林
周大恩 宋 华 林惠芝 鱼 鸿
孙翠菊 王忠华 王光垒 于鸿丽
姜景阳 王家波 宫照同 焦淑斌
x 谢书梅 商莉莉 王道芸 姜冰雁
张 红 曲有颂 姜 花 丁凤英
张金强 贾绪康 闫 芬 鲁 明
潘雪松 邹明君 马兆光 刘 颖
寇培吉 北 芳 刘华顺 王永青
范翠香 于国钰 衣杰文 刘建坤
陆玉生 刘春章 李 娜 髙绪丽
于金玲 李海站 姜晓红 刘明华
赵吉荣 姚连帅 李晓艳 于韶梅
李 扬 吕爱华 刘 艳 王春晓
季忠良 刘 云 孙霄鹏 刘 辉
邓兆文 陈 辉 宋 佳 颜心仪
冯丹丹 车美丽 李 菲 史春桦
林其兴 庄志亮 宋协巧 杨 鹏
林海香 吴 刚 杨 晓 王玉珍
王金凤 葛艳萍 付新英 张元元
李 华 高一平 高得学 孙明华
烟台散文微刊2020年
先进个人表彰公告
先进管理者名单:
黄晓东 于云福 陈元胜 李心亮 缪海燕
姜少杰 张子奇 金玉光 邓兆文 李晓艳
十佳编委名单:
臧文利 王 成 付桂香 孙玉玲 刘明华
鲁 明 李 华 宋协巧 吕爱华 林其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