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的早春"鱼瘟":久治不愈的鱼类低温受伤综合症
第一线实践养鱼深知养殖从业不易
"水花鱼"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
"水花鱼"专注水产养殖适(实)用方法,文章严谨求是,力求通俗易懂。
大约从最近几年(似乎从2018年起,2019年最明显)的冬末春初时节,每年的大量鱼类苗种呈现出有规律的低温+受伤=死鱼现象发生,无论成品鱼还是规格苗种,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全国全覆盖,无论草鱼花白鲢还是鲫鱼鲤鱼等等,只要在该低温时节动了网打了鱼大多无以幸免,并且其后虽经久治但仍不易治愈。
最近几年的冬末初春的低温时段,因温度较低宜于苗种运输,腾空池塘卖鱼苗和买鱼苗下塘的人很多,但往往这个时候的苗种容易引发受伤后死鱼且相当严重,无论大小苗种死伤量很大甚至绝塘,更有人说在这个时候是"拿钱买死鱼",让养鱼户既花了鱼钱又花了药钱但结果仍然是满塘鱼尸,让人心寒不已,是对新的一年水产养殖工作的沉重打击。
一、"鱼瘟"一说
早在2019年3月,本人首次提出"鱼瘟"一说,当时还有某鱼药厂的专家们嗤之以鼻,认为是夸大其词,认为他们厂家生产的鱼药就能够很轻松的搞定治住,但结果呢?可想而知,本文此处省略。
(鱼受伤后最初的发病表症)
2019年3月提出的"鱼瘟"一说,并非指鱼患的是"瘟"病,而是借以指这个病情犹如瘟疫似的具有顽固性。显著特点是潜伏期长(可长达两个月),一经爆发大多无法救冶。这个"鱼瘟"究其病因、病症甚至治理本来就很简单,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但就是不容易治好,故此用"鱼瘟"假以形容而已。
为了不重复老调重谈且节约篇幅,本文不就其发病原因、发病症状等展开叙说,可详见点击以下文章链接:
谈低温时节鱼类顽固鱼病久治不愈的浅见---早春"鱼瘟"不好治!
二、发生"鱼瘟"三个因素缺一不可
经过最近几年同仁们的努力摸索和分析,对于发生"鱼瘟"病情的共识有:受伤、霉菌以及低温这三个因素缺一不可,方能发生本病(鱼类赤皮水霉并发症及其低温受伤综合症),否则就不是本文所说的病种,须另当别论。
(主要病因:鱼体受伤,明显的伤口外伤)
鱼体受伤有两大类:表现明显的伤口外伤和外在表现不明显但内脏受损的脏器内伤。现实中有人认为鱼体没见有伤形怎么也发病了呢?其实这可能就是脏器受损了,腹内有积淤,内脏有充血、出血,内脏破损,导致鱼儿生命机能衰竭。
(腹内有积淤)
霉菌,塘水有霉菌存在大多以水霉菌或丝囊霉菌等菌种为主,但都是条件致病菌,也就是说,这类霉菌种类如果没有一定的条件,它们就只能无所事事,并不造成威胁。但只要有"受伤""低温"这些条件,才能足以引发生病。
(典型的水霉病:伤口上长满水霉菌丝)
低温,当属冬末春初所有,鱼类在这个时节中,其生命机能本身就处于半休眠状态,鱼鳞鱼甲较其它时段松驰一些,鱼的应激能力弱狠多,稍有人为操作不慎,引起"伤鱼"也就是不可避兔的事了。
(已经"病入膏肓"之必死鱼)
三、"鱼瘟"众说纷纭
"鱼瘟"在人们的认识中,似乎在很久以前即使有发生也没有这么顽固,也没有这么暴发大流行,虽然"鱼体受伤"是主因,但让人不解的是现在的鱼类怎么比前几年的鱼类更易受伤得多,同样的操作之下,原来的苗种没有这么脆弱,也没这么"小气""娇气"。据此,人们纷纷寻找其个中的原因,以求解此之原。
(鱼儿吃料中)
首先,从这几年的公开报道资料上看,国内这几年的鱼饲料产量一年比一年高,现实生产中这几年的鱼产量并没有增加或者还有减少,因为因"环保"拆了很多网箱养鱼的产量减少了很大的份额。另外,现在饲料厂家所标示的饲料营养元素含量多是"高量低标",比如35%的粗蛋白含量则在饲料袋标签上可能写为32%甚至30%。从中一对比分析则可知:这几年鱼儿吃料比往几年用量大得多,鱼儿吃料的营养含量可能超量吸收。
其次,最近几年的微生物制剂和鱼药厂家也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厂家比原来多了许多,鱼药的使用(滥用)量爆表,由于"科学养殖"已深入人心,这几年用于调水培水的微生物制剂用量也大得惊人,与原来的"老式养法"有天渊之别,是否这些"娇生惯养"的养殖方法与这几年的"鱼瘟"暴发流行有关,值得深思。
再有,纵观这几年的水花苗种供应链上来看,有些地区的苗种场所用亲本种鱼也不是原来所严格要求的体重和年龄指标了,草鱼花白鲢种鱼甚至直接在成品鱼塘里挑选而用于繁殖,这些鱼产出的子一代苗种品质堪忧,这些问题都应值得大家关注。
(对比:下条鱼鱼体外伤、体表脱甲)
四、"鱼瘟"防控难度
"鱼瘟"虽然爆烈,但也有方法预防和控制,那就是要买健壮的鱼,捕捞鱼类时轻细操作,不干水过数称重,鱼下塘后使用消毒剂提前介入预防,如此这般,可保鱼儿平安。
这个病在这个时节里,当鱼发病后是很难有效控制的,其治疗难度在于伤口溃烂,霉菌深入肌肉里,且大多并发烂鳃病、溃疡病、疖疮病、疱疹病痘疮病等众病集于一身,治愈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五、"鱼瘟"防控与中医理论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这是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的一段话,可见古人就已很看重“治未病”了。根据"鱼瘟"的流行现状来看,结合中医理论,可知的是:
“治未病”是上好之法,也就是在鱼病还没暴发时,完全可以用"未病先防"的有效手段诊疗。
“已病可治”是无奈之举,也就是"既病防变"的思路,只要控制住了病情的进一步变化恶化,也许仍有一线希望的。
“末病无救”指已经很严重且无法逆转时,哪怕是"神药"也是没法救冶的。
一般来说,在未病的状态中进行干预,是最经济且效率最高的。因为疾病还在萌芽状态,很容易治愈且不留后遗症。已病状态干预,相当于治病的过程。这时需要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特点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治病得花钱,且不一定能完全康复。末病的治疗,也就是病情到了晚期一般都很难治好。
所以任何鱼病,要在未病状态下进行干预,及时止损,将鱼病危害减少到最小,才能使维护鱼类健康的费用减少到最少,才能获得最高的防控质量。
六、"鱼瘟"与防控
要想避免"鱼瘟"的发生,在水温18度以上苗种采购下塘为宜。另外,在早春时节仍有缺氧情况存在,开启增氧机保持足够的溶氧量也是一个良好的防控手段,但遗憾的是这一点很多人是难以做到的。
经过实践中探索,"鱼瘟"发生后需坚持5-7天的疗程治疗,一般采取"早预防早防冶"仍有(未病)救治效果,如果是可见霉菌丝体布于鱼身时(末病)基本无望可治,但能预防未曾染病或病情较轻(已病)的鱼类。
在用于"鱼瘟"救治时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1.浸泡药浴:苗种下塘前浸泡用:常用的是食盐1-3%(或者粘水口尝感觉微有盐味即可)或加数滴醋浸泡5-20分钟;每立方米水体放15-20克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5-30分钟;或用其它杀菌药泡浴也可。
2.消毒防治:苗种下塘后,应全池遍洒1-2次杀菌消毒药预防。比如聚维酮碘、苯扎溴铵、溴氯海因、二氧化氯、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等。清除杀灭水体中的致病源,将水霉病的防患于赤皮病(受伤致病)之前,即使苗种有伤,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恢复后,受损伤的鱼体也可以得到恢复。
3.食盐小苏打合剂:每亩水面1米水深使用食盐5斤加小苏打5斤混合泼洒,第二天使用碘剂(复合碘、聚维酮碘等),其后可以再使用食盐加小苏打合剂一次,据说此合剂对防治水霉菌效果很好。
4.水霉专用药:硫醚沙星即常见的"水霉净"药品,对引发鱼体水霉病的真菌有独到的杀灭作用,同时也对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柱状嗜纤维菌有良好的杀灭作用;水杨酸:化学名称是“邻羟基苯甲酸”;二硫氰基甲烷:对水体病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都有很好的杀灭和抑制作用。
5.中药五倍子:每立方米水体放2-4克,先将五倍子磨碎后用开水浸泡,有收敛伤口之效,可防治鱼类白皮病、赤皮病、水霉病及烂鳃病。可以在中药店购买,也有鱼药厂家生产的五倍子粉剂。
6.止血因子类药物:使用暴血停(平)等止血因子类药物,按使用说明全池泼洒。
7.合剂:使用"草鲫四病灵"1瓶(100毫升)+"花白鲢暴发止"1瓶(100毫升)可分别或(最好)合用施用3-5亩的水面积,全池泼洒。
8.大黄+硫酸铜:大黄2.5-4克/立方米、硫酸铜0.5-0.7克/立方米全池泼洒。大黄使用前、可先将大黄用0.3%的氨水按1:20比例(没氨水时用碳酸氢铵替代,可按1斤大黄加20斤碳酸氢铵加水浸泡),浸泡12~24小时使蒽醌衍生物游离出来,以提高疗效。
9.生石灰:施用生石灰(每亩20-40斤)溶液全池泼洒,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在可用工业化生产的生石灰制剂。
10.内服药:可用三黄散等药物拌料投喂。
11.杀虫药:低温时段也有寄生虫滋生(比如斜管虫),使用普通的杀虫药即可。
12.使用市售专治赤皮病水霉病药物。
另请参阅:
谈低温时节鱼类顽固鱼病久治不愈的浅见---早春"鱼瘟"不好治!
鱼病的诊治及用药方法(附:近期"鱼瘟"的参考防控措施)---诊病选药用药至关重要!
更多信息请登录水产专业网站:西南渔业网www.yc631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