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这个周末淘的书
昨天的天出奇的冷,真正冬天感觉了。晚上睡得比较晚,早晨7点还没有起床,又在被窝赖了一会儿,后来想到上午10:20有一节课,迟早都要出去,不如上课前逛一下北广场, 反正爱人领着儿子一会儿也要外出上课,一个人在家窝着也是窝着,于是这样一激励终于让自己7:20起来了。洗澡完毕,出门已经8点了。按照惯例,这个时候是买不到好书的了。但到了地方,也许是由于天太冷的原因,逛书市的人闲的特别的少,竟然挑出来几种来。具体一下:
首先在小刘的书摊上买了一本上海文景出版的王明珂《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文本与表征分析》可以一本陈景富老师的《香积寺》,后者是长安佛教研究丛书之一,这套书经常遇到,但都是散本,看看能不能攒成一套。
在一个老师傳处买了上面的4本书,是书是他自己的藏书,老先生80年代在书店买的,保存品相特别好。前三本是上海书店影印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扔掉外封衣就是标致的民国原版书的再现——据说有人冒充民国书卖过——这也正是这套书的魅力所在。后面4本是张贤亮、王蒙、刘心武、蒋子龙的文学创作笔谈,打算做养书之用。
铃木大拙的《禅与艺术》和元明史料笔记系列的《寓圃杂记 谷山笔尘》二书得自于同一个书摊儿,前者昨天被吉木给抢了去。后者全网最低价60元挂在了网上,这个系列的书种类比较多,但每一本都质量颇高。
痛定思痛,是幸运还是感伤? “韦君宜先生的《思痛录》是本好书!”摆摊的康师这样说。其实这本书不是从他那买的,是拿在手中被他看到了。与康师结识快20年了,他是个心直口快的人,读书多,见识也广,他说是好书的,定然不差。
《秦陵传说轶事》这本书是秦俑秦·文化丛书之一,3块钱从老赵那里捡过来的。卖的目的是为了配别的,回来整理了一下,这套书我已经收了15本了。今天上午和浪三少兄聊起了这套书,竟然不知道出了多少种,大概秦陵博物馆的这类书都冠了秦俑秦文化研究丛书的名字,不过每本书都比较专业,作者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
上完课去大法师那儿取来了书友要的发票,然后去柳师那打算取回自己订购的书,到他那儿却没有找到书反而买了一本《孝与中国文化》。综合起来周六一共买了9种14本书,多数是喜闻乐见的,也算得上不虚此行吧。
星期天早上7点出门,大约半小时后到达了八仙庵,转了一圈也买了几种,罗列一下:
其一:在北火巷路口小姚的书摊上买了两本《江隆基的最后时日》和马伯庸的《1592~1598 中日决战朝鲜》。前者是作者柳旭自印本,没有听说过这个人,但看书的介绍和内容来说,他应该是加隆基晚年的亲历者。江隆基在西安事变后曾担任西安二中校长,建国后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与马寅初配合学校改革,后下放到兰州大学任校长,提出的提出了大学教育改革规划,成就了兰州大学教育的最辉煌阶段,然而文*一爆发就遭遇李贵子事件,饱受摧残致死。两本书分给了甘肃的书友(李贵子的朋友)一本,自己也留了一本作为自己单位的资料。
后者是《长安十二时辰》作者、热销作家马伯庸首部军事专著,揭秘明朝末年抗日援朝七年战争,知名学者名师专家毛佩琦作序,《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鼎力推荐,作者采集整理数百万日韩珍贵史料,首次揭露中国史上汉人皇朝最后一次扬名域外的历史。上下两册,近乎全新,用于养书,只需要50元包邮快递,需要的可以私信。
在北火巷的围墙下买了两本书,一本是庞仁隆的《中国石刻艺术研究》,上次买了一本,好像在网上被人订走了。另一本是高罗佩手书的《秘戏图考》,影印版,图文并茂的一本书。另外在姚老四的地摊上买了一本清乾隆年的《襄阳府志》,点校本,厚厚的一本书,定价467元。襄阳为南下必经通道,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宋元襄阳大战,还是流动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都与襄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过了襄阳,长江以南,无险可守,(长江天险却好像从来没有防御住南下)。跟浪沙兄开玩笑说,买了这本书就可以了解郭靖是怎么守襄阳的了。
最浓妆艳抹的一笔是在合众书屋处拿下了《延安石窟碑刻题记》、《乾陵墓志校勘直解》和5本著名美学和神话学研究专家叶舒宪老师的学术文集。当然价格也不菲,现在7本书已经出了6本了,基本上收回了成本,剩下的这一本乾陵墓志,算是真正的收获。
最后,终于从柳师处拿回来了梦寐以求的签名本。侯雁北老先生原名阎景翰,是礼泉“一门四教授”的阎氏家长,他的三个子侄——阎琦、阎纲、阎庆生分别任教于西北大学、北京大学和陕西师大,誉满文学界,传为佳话。
凌济大哥说:新书谓之买,旧书谓之淘。我说:是的呀,垃圾堆里淘书,就像沙里淘金一样,不亦乐乎!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