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看台1440 | 铮铮王棕/岭南之雪陆河梅/汕尾面猴/春城遇秋冬【庄谦应忧乐叶雪丹陈彦曦】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铮铮王棕
·庄谦应
日日于校园的王棕下漫步,日日仰望王棕的巨干宽叶,我也似乎被他同化,牢牢根植于凤山这片热土。
某日,有人提出,把这棕树换了吧。他说这话的时候,只听“砰”的一声,一片干枯的棕叶从天而降。我心中如同中了一箭。他不依不饶,又说,你看,这多危险。说来也是,这可不是普通的落叶,轻飘飘妖娆娆蛊惑人心。这王棕之叶,哪怕干枯了,那也是一片大叶子,单那叶柄就有两三米长,又干又硬,拍一下,锵然作响,扛起来,沉甸甸费力。假设不幸砸到谁,那可不是玩的。
这一声响,莫非就决定了王棕的命运?人类,莫非就容不下这一声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一声响,何尝不是一种抗议?
他到底阻了谁碍了谁?没有!他只不过就笔直地高耸于校门两旁和校道两边。校门墙边的草坪左右各三棵,对外呈八字状。校道两旁各十棵,以军人的姿态列队而立。他们就是这样立着,在风来雨来的时候,哗哗齐鸣,跟他们身后古老的凤山一起诉说大自然与人类琴瑟和鸣的美好故事。
十年之前,凤山初绿,校园未成,他们就扎根于此,这一块坡地旱田,这一块耕耘未来之热土。犹记得,乡贤和创业者,于烈日之下,打着遮阳伞,笔挺着高大身影,指挥着工人和花匠,将他们移植于此。从此,他们的根,宛如一条条潜地虬龙,扎进大地,钻进地底深处。其时,他们身高不过数米,躯干尚显瘦削。然而,这丝毫未影响他们的王者之风。他们毫无悬念地成了凤山最耀眼的风景,同西瓦围墙和飘扬的国旗交相辉映,共同激励着凤山子弟的青云壮志。虽躯干粗细高矮各有不同,地下肥瘦优劣待遇各别,但他们无一例外地挺身而立,无一例外地精神抖擞。得沃土者,不负大地,躯干粗壮,枝繁叶茂,如擎天巨柱,耸立校门内外,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未得沃土者,不怨人间,不负青天,虽不能参天蔽日,却能不争不辩,默默扎根,永不止息。
他们只不过就那样努力生长着,一节一节高挺躯干,如同一支支巨笔,直指碧空,十米十多米,二十米,哪怕再高,不在话下。他们傲视顶楼,追寻凤山之巅,仰望日月光辉。他们正直刚强,生就一身铮铮铁骨,不怕寒暑,无惧风雨,哪怕在2013年中秋,“天兔”肆虐之后,依旧岿然不动,稳如泰山。决不似那玉兰树之类,一经风雨,即已东歪西倒,七损八伤。
他们只不过就那样渴慕广阔的世界,一片一片,从躯干顶端迸出嫩叶,闪着宝剑一般嫩黄的光芒,向青天舒张茎叶,如同一只只巨掌,意欲探索蓝天之高远,探访宇宙之无穷。但他们决无张扬之意,叶不过十片,占地不上一平,坦坦荡荡,干干净净。决不像榕树枝叶长势杂乱无序,树根张牙舞爪,攀墙破土,侵略成性,还在初夏时节带来毒蛾毛虫,令人痛痒难忍,防不胜防。
他们就那样生长着,身许凤山。
日间,少男少女们承欢膝下,笑语环绕,书声琅琅。夜里,星月长伴,书香相融,校园祥和静谧,他们宝瓶一般婀娜娴淑的风姿,“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醉了凤山,醉了夜游者。
他们以金刚之躯,迎来送往,守礼立节,铸就了凤山之魂。
岁月无声,灵木有节,铮铮王棕,情系凤山。
十年树木,其木有成。立木不易,岂可轻废?
我仰望铮铮王棕,想起一联:“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岭南之雪陆河梅

·忧乐
春将来,大寒已至
多年发酵的青梅酒
是时候了
岭南下起一场大雪
这不是梦,数千年来
在南方以南,
以山环绕的小城
在陆河这红色的土地上
客家人高昂的头洒下
赤红的血
染过漫山的花,
那忠魂的骨
在那梅花下洁白发亮
寒风已起,
一夜间漫山白了头
请相信你的眼睛
这场雪来得足够的疯狂
就如星星之火燎原
一朵一簇燃得如此奔放
遍山的梅花泛着粉白的脸
瞧那片片雪花,飘
悄悄闪入粤冬跳动的心
春如期而至,远方的客人
赶脚,这场香雪的盛会
客家人煮酒请您赏花
将酸梅酿成甘甜的果
你看,那花萦绕着雪
雪唤醒花开的梦,暖阳下
在我们大山的胸怀里
岭南的雪,越下越大

作者:忧乐,原名庄友烈。青年教师,博风诗民间成员。热爱诗画,偶有作品见于网络刊物

汕尾“面猴”

·叶雪丹

中国的面食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悠远得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据说那时已有石磨,可加工面粉,做成面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油炸及蒸制的面点,如蜜饵、酏食、糁食等。此后,随着炊具和灶具的改进,人们对饮食文化有了更丰富的追求。中国面食小吃的原料、制法、品种日益丰富。出现许多大众化风味小吃,如饺子、面条、包子、煎饼、馒头、云吞等。此外,各地依其物产及民俗风情,又演化出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面猴”就是汕尾地区特色的面食小吃。

汕尾的“面猴”是纯手工制作的,外形类似面片,呈不规则形,比普通面片偏厚些。这样的“面猴”吃着更有嚼劲,更美味,也更深得人心。如何制作一碗美味又有筋道的“面猴”,是有讲究的。面粉与水的比例要适宜,揉成面团后,还需多用力揉与搓,只有这样才能让面团更有筋道,有弹性。

美味的“面猴”汤还需要丰富的配料、配菜。五花肉、香菇、鱿鱼干切丝,鲜虾剥壳,香菜切条,白菜切块……这些配菜准备好了,就可以一一爆炒。经下锅爆炒,那香菇、葱、蒜、芹菜的气味总是最霸道、最诱人的,一下锅那味儿就浓烈炸开,那股香味迅速飘荡在空中,游散在四周,引人垂涎三尺。未吃先已馋,自制的美食总是格外令人期待。

制作“面猴”时,把面团搓成长条,再把长条搓成圆捏成薄薄扁扁的面片,捏出来的“面猴”大小不一致。刚做好的“面猴”可以先放一边,等待所有面团捏好才一片片丢到刚煮开的水中。

“面猴”讲究现做现煮现吃,只有这样,“面猴”才更有嚼劲,面汤才更美味。曾经品尝过的人们都会久久回味着汕尾“面猴”。

全部放入锅中的“面猴”煮到浮起来以后,爆炒过的各类配菜,就是下锅的最佳时机。配菜下锅后面汤再次沸腾几分钟,就可以起锅了。此时面的香、肉的香、菜的香混搭在一起,带出更丰富、更鲜美的味道。这种味道最馋人也最醉人。此时此刻,这样的一碗汕尾“面猴”,让我吃得满心喜悦,通身舒畅。

在冷冷的冬天,这样一碗热气腾腾又美味的“面猴”,不但能驱赶寒冷与疲惫,更能填饱饥肠和温暖身心。或许,除了爱、衣物,食物是最能带给人们温暖的。或许,我们爱上美食因是一种本能。

一直以来,我对面食情有独钟。那是因为小时候,阿爸阿妈总是喜欢在家做各种各样的面食小吃,例包子、面条、饺子、“面猴”……那时的面食都是阿爸阿妈纯手工精心制作的,与现代大多用机器制作的对比,才深切的感知当年的珍贵,当年的美好。

人的饮食口味有时真霸道。不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何仍然念叨着小时候吃过的那些面食?或许,我们念叨的不只是爸妈那份手艺,更是那份带着爱的家的味道。

我们的生活大多都在重复与模仿,今日重复着昨日的轨迹,明日又重复着今日的足迹。这一代人模仿着上一代人。今日我是模仿着阿爸阿妈制作“面猴”汤。若干年后,我的孩子是否也会念叨着这碗“面猴”汤,是否也会模仿我制作美味的“面猴”?如果会,那就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传承。

春城遇秋冬
●陈彦曦
入秋
十月,微风拂落了发黄的树叶,像碎了的泪珠掉了一地,铺落一地金黄,秋天如期而至。云南的秋天多了些许书中描绘的样子,有着广东难见的凉意,勾我想起了故乡。
家乡的秋天与夏天无异,燥热的天气,高空的烈日,还有偶尔造访的台风。某个起风的早晨,刚感慨完迟到的凉爽,炙热的太阳立马便已赶消这个念头,逼人脱下欣喜披上的薄外套。天气没有秋天的痕迹,但是植物却按着季节静静的更替。老家有一个小小的庭院,九月刚到,院子里的老树就开始刷刷落叶,铺满院子里它盘踞的那个角落,秋天就这样悄悄给老树烙下印记。家乡有大片的农田,秋天一到,气温还没反应过来,庄稼已经开始大声叫喊:秋天到了!水稻沉甸甸含羞低头,成熟的芝麻杆铺满农户的房前,柏油路上铺满刚收起的谷子,一切都透着秋日标志的金黄。
云南的秋天来的准时,九月就逼人披上了薄外套。校园的小道上铺满了金黄的落叶,枫叶,梧桐,银杏,堆满厚厚的一层,枫树也像小说里的那样催促自己的树叶变成火红。我在昆明遇见了准时的秋天,植物准点,气温也很准时。树叶开始掉落,温度也开始下降,属于夏天的暖风被属于秋天的凉爽赶走,蝉鸣也被安静取代,失去了往日的嘈杂。日出的时间也如理所当然般的在一点点推后,日落的时间却好像没有变化。突生感慨:每个人的秋天都有界限,但是界限不同,秋天过完就是冬天了。
入冬
十一月,微风逐日强盛,轻抚的温柔变成了刺骨的寒冷。校园里的梧桐从满树金黄变成“一毛不拔”,绿植上铺上了防霜冻的塑料布。云南的冬天来的比以往都早,如意料之中的一样,比广东来得更凶猛。
家乡的冬天与秋天一样,来得不大准时。十一月的天空依旧挂着明晃晃的太阳,暖和的过分。但是一场冬雨的到来,便会带走所有夏天残留的炙热。昨天还套着短袖的行人,今天便缩进温暖的棉袄。广东的冬天没有雪,偶尔一场冰雹和霰都足以让人意外,但每当下雨的清晨刮起风,又会让人怀疑温度计上的指数是不是出现了故障。植物不再如对秋天那么敏感,好像也是被炙热的阳光迷惑了双眼,树叶依旧在枝干上发绿,只是不知道它会不会也在枝头颤抖。
云南的冬天也像秋天一样准时。十一月初,属于秋季的凉爽就被冬天的寒冷替代,光秃的树干好像在恳求路过的行人也分给它一件外套。路上行人匆匆,仿佛在与冷风赛跑,裹紧身上的外套,向家的方向狂奔。春城里,清晨飘起的薄雪,午后下起的薄雨,深夜结起的薄冰,都在向外地人叫嚣。校园里的梧桐早就落光了叶子,枫叶也都发黄,日出的时间在一点一点推迟到极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会再有变化。等到最后一场属于冬天的雨落下,春天的风袭来的时候,太阳才会重修挂上早班的“牌子”。
第一次离乡、异地求学的我在云南遇见别样的秋与冬,与家乡的秋冬是那么不同,又是那么相似。偶尔刮起似曾相识的刺骨寒风,让我不禁想起记忆里那刮风的清晨,那被逼裹紧的外套以及熟悉的小路。身上裹紧的还是这件旧外套,小路却不再是熟悉的那条小路,走过的也不是那片熟悉的风景,身边穿梭的更已不是熟悉的人……季节的秋冬周而复始,千秋各异。我希望看到人生美丽的春天!
可能你会读:
文学看台1439 | 庄双斌:月映品清湖
文学看台1438 | 白炳安:登山记
文学看台1437 | 刘祖建:煤油灯的岁月
文学看台1436 | 庄俊鸯:深山探幽
文学看台1435 | 戴运辉:爱心路上
文学看台1434 | 古城硝烟深秋里/洋岭梯田美如画/马宫古镇展新姿【刘映虹罗琼花王景愉】
文学看台1433 | 钟碧云:偶然的擦肩邂逅
文学看台1432 | 谷宁:在星河里遇见园林水榭
文学看台1431 | 陈辚:星河湾行吟
文学看台1430 | 陈建深:在星河湾路过一座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