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初中【刘祖建 | 文学看台1699】

..............................................................................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

................................................................................

烧熟的麻雀肉是一道美味【刘祖建】

蕨苔和蕨粑已经成了美味佳肴【刘祖建】

为什么要几个人打一个球?【刘祖建】

风雨初中

●刘祖建

我就读的初中,叫市坪中学,俗称庙坝中学,也有年纪大的人叫它茶中,因为学校后面有几十亩茶山。
市坪中学只有初中,而且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学校的公办教师也不多,只有几位,另外还有几位民办教师。民办教师大多住在附近,公办教师一般都住在学校。民办教师们,多数一早一晚的,还要回家帮助家里做农活。
从我家到市坪中学,是曲折的泥路。晴天或者阴天,泥路较干,没有积水,也不会湿滑。我们来回走着,也比较舒服,有时候还可以小跑一段。但是雨天就麻烦,路面几乎都是黄泥,而且到处有积水,坑坑洼洼的,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在泥泞的路上。虽然身子摔疼了,也顾不得这点疼痛,而是呼一声便爬起来。因为你不迅速爬起来装得若无其事的样子,同行的同学就会嘲笑你,而且还会盯着你哈哈大笑。要是摔倒在水多的稀泥坑里,那就从头到脚全都是稀泥,而且泥浆还不停往下滴,就像一个活着的兵马俑。
春夏秋三季还好,在稀泥中摔倒了,在附近的水田里捧几捧清水,把衣服裤子上的稀泥尽量洗去,照样赶到学校上学读书。上课时,老师和同学们也不会笑话你,只是觉得浑身有点冷而已。但我们那时正值少年,一般也不会感冒发烧。
黔北高原的冬天,总是阴雨绵绵,雨雪交加。冬天是我们上学最艰难之时。通往市坪中学的弯弯曲曲的泥路,时常浸泡在雨水之中。在泥泞的小路上行走,总是左滑右滑,前晃后晃的,走不太稳。如果是冰冻天气,泥泞的小路都凝固冻结,泥路上就像刷了一层桐油,我们叫它桐油凌。人走在上面,时刻都得小心翼翼,稍不注意,就会失去平衡,摔倒在地。但为了上学读书,哪怕天寒地冻,大雪纷纷,也必须步行到校。路上刷了一层桐油凌的时候,行走在路上的同学,大多数都会摔跤,运气不好的,要摔倒好几次。
四十年前的冬天,比现在的冬天要寒冷。我们坐在教室里,双手总是冷得难受,时常冻得开裂,发木。因此,绝大多数同学都会从家里提一个灰炉到学校取暖。灰炉是我家乡一带的人们冬天外出经常提着取暖的工具。其构造十分简单:用篾条编一个比篮球大些的笼子,笼子上下开口,上面的口用来放进炭火,下面的口用来安放一个像大腕一样的黑色砂罐。砂罐是用来装炭火的。再用几匹比较宽一些的篾条对称地连接着笼子的两边,方便人们提着灰炉行走。
大多数同学衣服裤子穿得单薄,在教室里静静地坐着上课,还是招不住冷冻。所以,很多同学总是想方设法带上一个灰炉,以便取暖。
不过,提着灰炉上学却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冬天泥泞的小路那么滑,本来走路就要小心翼翼的,还要提着一个里面装着炭火的灰炉,走起路来就更要格外小心。许多同学走着走着,突然”啪”一声就摔倒在地,浑身除了一身稀泥外,书包滚到稀泥坑里了,灰炉也摔坏了。炭火和灰撒了一地。有时还会被灰炉里面摔出来的炭火烫伤,烧坏衣裤。那时,我们十二三岁,即使摔伤摔痛,鼻青脸肿,浑身稀泥,也会迅速爬起来,强忍着疼痛和眼泪,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用袖子迅速把泪水擦去。
上课时,由于教室里灰炉太多,时常烟雾层层,熏得老师和同学们时不时咳嗽,但我们的任课老师从来没有批评过我们。
尽管那个年代还不够重视教育,但我们市坪中学的老师,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都十分敬业。语文老师课上得很好,对我们要求十分严格。要背诵的课文和段落,他要求同学们一定要会背诵,而且会逐个检查。放学后他也会安排同学到他的宿舍兼办公室的陋室背诵,谁先背诵完毕,谁就回家。至今我仍然记得,在他的宿舍背诵《为人民服务》的情景。他坐在床上,我站在那张小小的办公桌前,第一次背诵漏了一段,第二次才背诵完整,他才放我回家了。
老师除教我们学习文化知识外,还要根据上级的要求,带我们参加农业生产和农田基本建设。我们除参加学校摘茶和种包谷外,也时常跟着老师去附近生产队帮助插秧,还在冰天雪地参加过轰轰烈烈的拖尔山三百亩大田造田大会战和谢坝河改造。同学们时常被冻得衣服裤子结冰,浑身发抖……
可能你会读:
《人民文学》采风团汕尾行集结号
一块石头/如何驾驭狼毫【花纹 | 文学看台1698】
火焰山土地“别有用心”【彭伟栋 | 文学看台1697】
文字律动的世界【吴海 | 文学看台1696】
三农“新经”出海丰【王万然 | 文学看台1695】
雾岚的声音【夏鲁平 | 文学看台1694】
贵州行【谢汉武 | 文学看台1693】
对面,倚窗而眺的女子【林杞权 | 文学看台1692】
雨天观雨闻雨写雨【张碧芳 | 文学看台1691】
森拉克给粤东带来了甘露和清凉【林培琼 | 文学看台1690】
砚一滴墨,润麒麟山脉【李雪君 | 文学看台1689】
状元粉【张伟红 | 文学看台168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