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系列之一:深度认识社交恐惧症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社交恐惧其实是社交障碍的一种,社交障碍可以具体分为三个类型:社交心理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和社交功能障碍。
下面将具体分析每一个类型的障碍,让大家对社交恐惧有更详细的了解,以便知道自己属于哪种类型,该如何解决。
社交心理障碍:有社交心理障碍的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会毫无缘由地感到紧张、恐惧,甚至语无伦次。人类有群居的属性,一方面是为了自我保护,另一方面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群居就需要相互交往,良好的社会交往可以减少人内心的孤独感、寂寞感、空虚感、恐惧感和痛苦感,使一些压抑在心头的愤怒情绪得以及时宣泄。但是,一些人由于生长环境、教育方式、思想观念、人格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在本该正常的社会交往中,不敢与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内心紧张、心理恐惧等情况。
而且,这种情况并不只是成人有,一般是从儿童时期就表现出来,通过数年的积累后,形成牢固的人格特征。
以下是具有社交心理障碍的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障碍类型:
恐惧心理
在一些社交场合下(如上学时期在班级里、公司每次开会、在餐厅吃饭、一些大型宴会、需要做某些方面演讲、与异性约会或沟通一些方面的事情、其他需要发言的情况 等),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致于手足无措、语无伦次、手心冒汗,严重的甚至躲在某个角落里害怕见人,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社交恐惧症。
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在平常情况下,自己各方面都很优秀,甚至也很自信,家庭生活、工作方面都挺不错,但是一到这些社交场合,马上就产生恐惧心理,而且无法自已克服。
自卑心理
有社交障碍的人,会在社交的过程中产生自卑心理,比如遇到比自己有钱、工作比自己好、能力比自己强的人,或者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谈到更多比自己物质基本好的方面,他会在内心无意识的与别人进行对比,从而迅速产生因为不如别人的自卑心理。同时会使这种自卑心理开始泛华,开始想象成功的体验少,想象失败的体验多,缺乏自信,总认为自己不行,缺乏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只要有了这样的心理, 在以后只要想到要与人交往,内心就会产生抵触,抵触的原因就是害怕再遇到比自己“优秀”,比自己强大的人,快速的降低自己的自尊,开始否定自己的价值而抬高别人的价值。这都是因为“盲目”的与别人比较的过程中产生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正视自己,接纳自己不优秀的方面,肯定自己现存的优势和价值,和自己的昨天进行比较。
孤僻心理
孤僻心理的人,性情孤独且不太合群,不能与人保持正常的关系、经常离群索居的心理状态。虽然我是一种心理咨询师,但是我家的孩子仍然存在孤僻心理的情况,每天放学后,就把自己关在屋里写作业或玩扑克牌、玩具,即便写完了作业,他做的事情是看电电视或看书,从来不会主动到楼下的小区里和其他小朋友玩,也不会找同学到同学家玩。这样的孤僻性格会影响到以后社会交往,只要一有时间,我会带着他去我的同学家玩,让他和别人家的孩子一起玩,虽然他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融入,但总比一直自己玩要好很多。
一般有孤僻心理的人有两种情况,一是孤芳自赏,自命清高,认为其他人水平不行,没有崇高的理想,所以不愿与别人为伍;另一种是经常受到家人或老师等亲人的否则、打击,也可能是从小到大家庭环境不够和谐,父母总是吵架,动不动就闹离婚,孩子内心十分缺乏安全感,担心和别人建立了友谊会又会失去,不愿接受这种痛苦,干脆不去建立友谊。
害羞心理
有害羞心理的人不仅仅是因为恐惧,和恐惧并存,而且与恐惧相生相伴的是完美主义心理。害羞通常是在被别人指出一点小小的问题,但又不至于伤害到自尊的情况下产生的,也有可能是在当众的情况下得到表扬、祝贺、赞美时产生的。他会感到难为情,会觉得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自己身上,自己不知道该如何表现,害怕这个时候表现不好而被人耻笑。
封闭心理
封闭心理一般是青少年在发育过程中,由于一些生理上的变化,而表现出的一种不愿与父母进行深入沟通,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的心理现象。但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成年人也会产生封闭心理,而且在35--50岁之间的人容易产生封闭心理,以前很感兴趣的事情,现在不愿意去做了,以前经常一起玩的朋友,突然不怎么联系了,平时只要不上班就呆在家里,很少出门。
我们先来说青少年,当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上的巨大变化,再加上家长和老师对性教育的缺失,以及孩子对性的好奇和探索,可能是从网上或从其他途径探索到一些东西后,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消化这些东西,往往会出现封闭性,即出现隐秘的心理特征。表现出的行为就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因为担心别人不理解或笑话自己,所以很少与人交流,内心的矛盾从不外露。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自我封闭其实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由于个人在生活及成长过程中常常可能遇到一些挫折,这些挫折通过自己的努力又无法得到解决,从而引起个人的焦虑,就只能以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回避环境,降低挫折感。还有些人受社会错误观念的影响,如"逢人只讲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出头椽子先遭烂",如此等等,就降低了社会交往与自我表现的程度。
从成年人的角度来讲,如果遭遇到丧偶、丧子、丧失其他至亲的打击后,也很易使人心灰意懒,精神恍惚,对生活失去信心,不能容纳自己,常常表现为十分恋家,只有回到熟悉的家,情绪才能平稳下来。
社会交往是正常人的一项最基本需求,通过社会交往来传递情感,满足人的社会与精神需求。而有社交障碍后,所需要情感不能得到传递,长期的压抑,就容易导致心理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