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最关键的最后4个月,如何快速提升你的作文水平?升格规范自己的作文10篇
根据以下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有经验的旅行者通过吃雪糕来判断当地的发展状况。首先看有没有雪糕卖,没有雪糕的国家发展程度较差;买到雪糕打开来看,里面是一整块的,说明这个国家经济状况不错,因为供电和交通比较发达;如果融化过的,就证明这里供电和交通成问题。
“合抱之树,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士”,万事万物莫不是由细微之处累积而成。所谓“见微知著”,便是独具慧心的人能够于细微之处见大局面。
晋时名士选择女婿,不必细细访求气人平日里的性气行止,只从东床坦腹一举便可看出那人放任洒脱之性,正与己道相合。人的修养心性如何,自能从举手投足中体现。了解一个人本难,在细节处冷眼瞧去,却能多少了然于心。有俗话云“在家看抹布,出门看鞋跟”,只消看抹布是否能够清洗干净,鞋跟是否不染泥沙,就能看出女主人持家如何。原来“见微知著”一言,无论古今,名流抑或平凡人,都是闪着智慧光芒的经验之谈,在人事中莫不通用。
不止于人事,更可至国家。雪糕不可谓不小,却能见出一地乃至一国的发展状况。看一个地区是否有着较高的幸福指数,不仅要看报表上衣冠楚楚,光鲜亮丽的数字,更要看街道角落的摊贩是否在合理的规划中不在惶惶于城管,檐角垂着常青藤的院门敢不敢敞开,超市里的婴儿用品是否只有进口的才一售而空。有着深入底层,伸入细微处的敏锐触角,才能更为全面地认识一地乃至一国。
见微知著,可见的未必只有一斑。现实生活中行家早就已经通过一斑描摹出了整个豹身,并将其运用得炉火纯青。
谁又能想到深埋多年的尸骨却是会说话的,甚至能帮人破案?南通刑警大队的贾东涛利用尸骨检测DNA,破获了一起又一起案件,使冤情得雪,凶手就范。至于曹雪芹,更是将这种从细节窥全局的手法运用得得心应手。贾府最开始透露出衰败的迹象,竟是冷子兴关于贾府当府中古董的言论。全书情节之中更是处处有暗示,章章有伏笔,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纸上谈兵,从大处入手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真正难能可贵的是那些心中有韬略却能从小处细察的人。只要突破“管”这个局限,外面自有超出“一斑”的世界。
“见微知著”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当全局如云山雾罩,难以看清被故意修饰,从细节入手更能剥去文饰直抵本质和真相。“见微知著”是一种巧妙的捷径,避开了纵览全局的困难而能从以独特的方式抓住核心。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种于细微见大精神的处世方式又岂止是一种达成目的的手段?它更像是一种珍视细节的美学,从而于万千春色中见到那溪头星星点点的荠菜花,于万千纷扰中独饮自己的一瓢,从而对人生有自己更深刻的体悟!
这是一篇比较规范议论文。开篇提出立意“见微知著”。主体部分的论证由人事到国家,构成递进。接下来,联系现实生活写,生发议论,最后点题,呼应主旨。但是总觉得这里的联系现实部分可以去掉,否则和上面的段落有重复交叉之感,不如把这部分文字换成哲理辩证思维,以保证观点的完整,不片面。同时现在的高考作文高分作文也是充满哲学思辩意识的。
把文章联系现实部分要么压缩到前面段落中,要么完全舍弃后进行一番富有哲学思辩意识的深入分析,保证思维的完整性。
材料第一句话“有经验的旅行者通过吃雪糕来判断当地的发展状况”,起一个总起作用。“有经验”是 对该旅行者的肯定,没有讽刺意味,这一点必须明确。
接下来的内容围绕“雪糕”展开,是对“有经验”的具体呈现。“雪糕”与“发展程度”在在概念上显然前者具体,后者抽象;“雪糕”的“没有卖”,”整块”,和“融化”是它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呈现状态,“有经验的旅行者”能由不同的状态推知“国家发展程度”的差异,是从生活层面的“微”(“小”),窥知社会层面的“著”(“大”),由此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材料的核心主旨:要善于通过小事来判断全局(整体)的情况,这样的眼光难能可贵(简单的说就是要做到:见微知著)。
这则材料和以往的“格言或者名句类”材料不同,属于故事性材料,它呈现的不是不是言论,而是事理。审题者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材料。比如从雪糕的生产和运输来看,一个看似平常的产品,其生产和运输关系到各个环节,需要整个社会的通力合作,从这个层面讲“整体协作”或者“整体思维”的重要性,也是可以的。
如果从“雪糕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状况这个角度”说,可以看到小事体现人民的幸福感,于是想到老子的“治大国如烹小鲜”,一个国家国民的幸福感常常体现在小事情(细节)中,这样的立意的也是切题的。
1,不从整体上去理解材料,虽然由雪糕抽象出细节这一概念,但将立意的重心放在“做好自己的细节”(道德自我修炼);或者“细节决定成败”(因为原材料并不涉及“成败”)“发展程度差”,“经济情况不错”和“供电和交通成问题”是由“雪糕”的不同状态而彰显的客观情况;而不是由其导致的结果;或者“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一说法强调的是个体做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也不是材料要说的意思)
2背离材料倾向,讲“旅行者”的可笑:一叶障目,讲“不要被假象蒙蔽”。应注意考场作文要从材料的立场出发(即使你自己并不赞同),而不能把自己的主观的看法强加给材料。
3缺乏因果推理的逻辑思维思考能力,“微”与“著”的关系说不清,在议论深化的段落,虽想要“以偏概全”和“见微知著”区分开,但却不能作清晰的分析。
4“见微知著”和“学会观察”,“从现象到本质”,“依靠经验”,“注意联系”虽有一定关联,但不能完全混为一谈,可以在议论中有所参照联系,比如由“微”而知“著”,需要冷静的观察,需要思考推断,需要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但如果去掉“微”与“著”泛泛而谈上述看法就会与材料脱节。
1深化关系型论题的逻辑思辨能力,打破论点+论据的陈式化的僵化思路,把握因果论证,假设论证,比较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议论思维方式。
2深化论证部分高度重视辨析,要把道理讲清晰,不是站在相反地立场上讲几句就叫辩证,那是模棱两可,态度模糊,联系现实的意识要加强,文章的说服力不在于怪力乱神,玄理虚言,而在于针对现实的感染力,说服力。
1:《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2:唐诗曰:一叶落,天下秋。
宋诗云:春满园,关不住。一红杏,出墙来。
古人道:窥一斑,见全豹。若见微,可知著。一枝叶,一世界。一枝花,而见春。细微物,莫轻视。有限中,藏无穷。
3:在与人交往中,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和性情;
4:在校园里,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细节,比如观察学校的走廊、人群,或学生的着装,发饰、手指甲,地上是否有纸屑等方面看出一个学校的管理和风貌。
5:在一个城市里,可以看看盲道有没有被堵、急救通道有没有畅通、精神病人有没有得到呵护、街道上的宣传橱窗有没有被破坏等方面看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6:走近一户人家,看看门口物品的摆放,感受一下厨房,大抵可以知道居室主人的卫生状况。
7:感受一个人,只要听他说说话,观察他的动作,便大抵了解这个人的性格和思想。
8: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9:宗白华在《美学散步》里写到:"艺术的表现正在于一鳞一爪具有象征力量,使全体宛然存在,不削弱全体丰满的内容,把他们概括在一鳞一爪里。提高了,集中了,一粒沙里看见了一个世界。"
10:要想比别人更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功夫。
11: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人深层次的修养。
12:使人疲惫不堪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
13:细节不是“细枝末节”,而是用心,是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汪中求
14: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惠普创始人戴维·帕长德
15: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16:我们的成功表明,我们的竞争者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对细节的深层关注。——麦当劳总裁弗雷德·特纳
17:不放过细节。无视细节的企业,它的发展必定在粗糙的砾石中停滞。——日本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
18:德国企业就是凭着一丝不苟、精细严谨的做事风格,成就了一大批世界级企业巨头,打造了“德国制造”这个产品品质保证代名词的国家品牌。——全球公认
19:魔鬼在细节。——建筑大师斯·凡·法罗
20:奥秘全在细微处。——法国连锁超市DM总裁格茨·维尔纳
21:一个企业家要有明确的经营理念和对细节无限的爱。——西方“商业教皇”布鲁诺·蒂茨
22:我强调细节的重要性。如果你想经营出色,就必须使每一项最基本的工作都尽善尽美。——麦当劳创始人克洛克
23: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惠普创始人戴维·帕长德
1:司马光说:“媳妇一定要娶那些家境不如我的,女儿一定要嫁给家境胜过我的。媳妇的家境不如我的,就知道勤俭朴素;把女儿嫁到胜过我家的人家,就知道畏惧严谨。”这句话自然有一番经过对世事敏锐体察之后的真知灼见。在这里,其实司马光的话和李佑对选婿的看法并不相悖,他们都是出于对世事的细微之处的认真观察之后所得到的至理名言。
2: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呢?这个疑问,引起了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岸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跃大西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采是连在一起的,后采裂开分成了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
3:箕子发现商封王的生活越来越腐败,便经常通过宫中的侍从打听消息。一天,他问侍从:“现在,封王吃饭时还川竹筷子吗?”侍从说:“不再用竹筷子,已经改川象牙筷子了。”箕子说:“用象牙筷子,还会再使用陶碗吗?必然要配玉器啊。用象牙筷、玉器皿,还会吃一般的饭菜吗?必然要吃山珍海味啊。吃山珍海味,还会住苇草屋子吗?必然要盖楼阁啊。”侍从说:“你分析得很对,现在大王正准备盖楼阁呢。”箕子说:“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由此可知,商朝怕是不会长久了。”
4:在历史长河中,能做到见微知著的人并不鲜见。与宋明理学的“格物致知”相辅相成,见微知著广泛影响了那个时代的文学风气。杨万里十分善于“见微”,对于微小的事物或细微的变化,他总能悟出大的道理,并寓理于诗。所以见微知著深刻影响了他的诗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百千寒雀下空庭,小集梅梢话晚晴”等等,都是他见微知著后留下的千古名句。同时期还有不少理学诗人以见微知著而闻名,如范成大、秦观等,他们和杨万里一样,都有不少经典值得我们品读。
5:大家知道,花瓶碎了应该尽快把碎片扫走,防止其扎伤人们。但是,这些微小的碎片却蕴含着大的规律!发现这规律的就是见微知著,而做到见微知著的人叫雅各布·博尔。就是他,从一个花瓶的碎片,发现了碎片内质量一倍比的关系规律。于是,这规律被广泛应用于文物、陨石的原貌复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6:美国有个“福特公司”,福特是一个人,他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同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面几个个面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的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他弯腰捡了起来,发现是一张渍纸,便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然后才来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呢?”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而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的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才录用了你。”福特就这样进了这个公司,这个公司不久就扬名天下,福特把这个公司改为“福特公司”,也改变了整个美国的国民经济状况,使美国的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鳌头,这就是今天“美国福特公司”的创造人福特。
7:1%的错误导致了100%的失败,一个庞大的王朝,就这样被毁掉了。 20世纪50年代,一个国家决定组织一次军事演习。飞机刚离开地面就发生剧烈震动,然后就一头栽到跑道上。随着一声巨响,映入人们眼帘的是滚滚的浓烟和支离破碎的飞机残骸。到底是什么造成飞机失事的原因呢?原来是飞行员衣服上的一颗纽扣,就在飞机起飞的一刹那,飞行员衣服上的一颗纽扣掉到了仪器当中,仪器不能正常运行,影响了其他部件的运转,最后导致了机毁人亡的恶果。
8: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其中有那么多的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
9:2000年7月24日,法航一架协和飞机在巴黎郊外的戴高乐机场起飞后不久起火坠毁,造成113人丧生。随后,法航和英航旗下所有的协和飞机都被停飞、接受检查。近日报载,引发这起灾难的“元凶”是另一架美国大陆航空公司所属DC10飞机上掉落在跑道上的金属薄片,该金属薄片割破了协和飞机上的轮子,随之引发了一系列的灾难性后果。 而进一步的调查表明:掉落在飞机跑道上的金属薄片并不是该DC10飞机的原配件,而是飞机的发动机在检修时所换上的替代零件。
10:谁又能想到深埋多年的尸骨却是会说话的,甚至能帮人破案?南通刑警大队的贾东涛利用尸骨检测DNA,破获了一起又一起案件,使冤情得雪,凶手就范。至于曹雪芹,更是将这种从细节窥全局的手法运用得得心应手。贾府最开始透露出衰败的迹象,竟是冷子兴关于贾府当府中古董的言论。全书情节之中更是处处有暗示,章章有伏笔,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11:判断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就看他能不能好好说话。一个对服务员说话态度不屑一顾的人,是一个傲慢无礼的人;一个对父母大呼小叫的人,是一个没有孝心,不懂体贴的人;同样的,一个总是随意插嘴、打断别人的人是一个不顾及别人感受的人。
1“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尽倾江海中,赠饮天下人,”行走尘世,当有此豪气,气吞万里如虎,用心走,用心看,于无声处听惊雷,一窥浩瀚须弥中的点滴,从小小的芥子中,偏生看到须弥。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既然生于又身于须弥山界,便是小小芥子,也顾不得眼前苟且,有了一探须弥的勇气,纵然只落得波澜壮阔后地热血沸腾,便也值得。看不见的未必真的看不见,一步步得玩味每个芥子,终有体悟出七八分须弥的日子,风雨兼程又一年,便又多一分明悟在心头。芥子虽纳得须弥,却终究不过是一芥子,当不得须弥,但那份渺小到底少了几分,那份可悲终究去无踪影。
3常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而大家却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常人看废墟,完全是一片荒芜与凄凉;余秋雨看废墟,却能看到历史的厚重。常人看地坛,不过是感慨昔盛今衰的沧海桑田;史铁生看地坛,却从一些渺小的生命中看到生命从苦难中挣扎着向上。他们不是视力远出于常人,而是拥有出色的观察力与对生活,对环境丰富的感性。我们的能力或许远远也不可能达到他们那样的高度,但只要我们留心生活,培养自己感官的敏锐,也一定能够于细微处窥得真章,也可窥得人生。
4初读《红楼梦》,看见的只是一个由盛而衰的封建家庭以及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交错,等到再读红楼,却又发现这其中的一些细节不得不让人拍案叫绝,而《林黛玉进贾府》一章又写得犹为精彩。作者借黛玉的视角来写贾府,黛玉本是生在富贵之家,眼界远高于一般大家闺秀,而她眼中的贾府之金碧辉煌却远又超出她的想象,这是怎样的富贵豪奢?再读黛玉见贾贾一众女眷,当时只被那些绚丽衣裳炫了眼,却忽视了各项程序中传达出的森严的封建等级观念。只此两处细节,便已能窥见曹寅为这篇小说是真倾尽了毕生才华,红楼也就无愧于明清第一小说。
5当然,我们也不能为细节而一味追求细节,过于关注细节而不从整体的宏大的角度来看世界,只会让我们的眼界心境随之变得狭窄,就好比井底之蛙,盲人摸象,若只安于一隅,反而得不偿失。
6 常听人说张爱玲的小说低俗尘下,其杂文琐碎微小,作品拿不上台面,殊不知并非只有满口道德论调,一腔凛然正气之言才为文章大道,正如芥子可纳须弥,地坛也蕴藉死生之奥秘,小小的《更衣记》也绝不逊于一部时代纪录片。《更衣记》可以说是一篇描写从清朝建国到“五四时期”中国女性服装演变的历史,也可以说是借用服装的历史来反映社会发展进程带给中国社会的变化。她能够以小见大,更衣见更国。
7从细微之处能洞察问题的所在,并不断解决这些问题,追求完美的人,必是一个善于疲劳,易成大事之人。这种见微知著的性格特征,能帮助人深刻地看到事物的本质,抓住要害,从而把握大局。
8一个人具备见微知著性格特征的人,一定善于从独特的角度来观察事物的具体变化,并深刻而细致地分析这种变化,最终得出结论,找到方法。这样一来,在办事的过程中就能游刃有余,达到“攻必取,战必胜”的完美境界。
9见微知著主要是对细节的把握和重视。如果肯动脑子,任何一件看似平常的事都有其可开发之处,而且很多成大事的智慧和发现都来自一些平常的小事,只是有时你没有发现罢了。
那么怎样培养一种能从平常事物中有不平常发现的心态呢?那就时要有一种善于思考的态度,只要勤于思考,仔细观察,就不会很容易的机遇溜走。
10明智的人善于见微知著;从而做出科学的论断;于是便成了所谓的未卜先知。
11“见微知著”的“微”是微小的意思。但如何能见微知著而又不以偏概全呢?“微”是在此条件下的微小,即对这“微”所在的整体的影响小,要“知著”,就需一个条件,在这个条件下,原来的“微”已经由原来处于矛盾的次要方面转换为主要方面了,因此能“知著”。因此,要避免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就需时刻关注周围的事物,一旦发现哪个事物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了,就必须马上做出判断,以免延误时机。
12有时候,细微的东西往往反映事物的发展本质,代表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忽视不得的。在生活观念上,越是细微的迫求,越是反映观念的本质。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懊重行事啊。不然,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13见微知著是大智慧的象征。但见微知著不要求每个人一定要发现大道理,而是希望每个人对身边的事物要多一份感性认识。这样,才能领略到自然与社会的深刻之美。
“合抱之树,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士”,万事万物莫不是由细微之处累积而成。所谓“见微知著”,便是独具慧心的人能够于细微之处见大局面。
晋时名士选择女婿,不必细细访求气人平日里的性气行止,只从东床坦腹一举便可看出那人放任洒脱之性,正与己道相合。人的修养心性如何,自能从举手投足中体现。了解一个人本难,在细节处冷眼瞧去,,却能多少了然于心。有俗话云“在家看抹布,出门看鞋跟”,只消看抹布是否能够清洗干净,鞋跟是否不染泥沙,就能看出女主人持家如何。原来“见微知著”一言,无论古今,名流抑或平凡人,都是闪着智慧光芒的经验之谈,在人事中莫不通用。
不止于人事,更可至国家。雪糕不可谓不小,却能见出一地乃至一国的发展状况。看一个地区是否有着较高的幸福指数,不仅要看报表上衣冠楚楚,光鲜亮丽的数字,更要看街道角落的摊贩是否在合理的规划中不在惶惶于城管,檐角垂着常青藤的院门敢不敢敞开,超市里的婴儿用品是否只有进口的才一售而空。有着深入底层,伸入细微处的敏锐触角,才能更为全面地认识一地乃至一国。
“见微知著”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当全局如云山雾罩,难以看清活被故意修饰,从细节入手更能剥去文饰直抵本质和真相。“见微知著”是一种巧妙的捷径,避开了纵览全局的困难而能从以独特的方式抓住核心。
然而“见微知著”不能作为以不变应万变的手段,这会引起片面印象造成的误解,“见微知著”更不能作为逃避对于全盘的通透了解的借口。它需要与纵览全局的视野相结合,作为辅助使得印象更立体更全面。它需要细腻的心思和敏锐捕捉的目光,将零碎的条件串成总的领悟的珠串,编成攀上更一层理解之峰的软梯,从而叩响新殿堂的大门。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种于细微见大精神的处世方式又岂止是一种达成目的的手段?它更像是一种珍视细节的美学,从而于万千春色中见到那溪头星星点点的荠菜花,于万千纷扰中独饮自己的一瓢,从而对人生有自己更深刻的体悟!
这是一篇典范的值得同学们去模仿的考场优秀议论文。开篇提出立意“见微知著”。主体部分的论证由人事到国家,构成递进,层次感非常强。接下来,运用逻辑补充完整的写法,完善自己的议论,最后点题,呼应主旨。同时扣住材料分析,语言干净利落。得分应该在一类卷下。
去掉联系交叉的联系现实部分,加上辩证思维部分,使得文章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充满哲学思辩意味,也是对文章观点的深化,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