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冲刺辅导‖作文评点班盐城中学高二学生高分作文《妙手偶得》评点赏析
文题呈现:
走吧,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北岛《走吧》)/我想当一个诗人的时候,我就是失去了诗;我想当一个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自己。在你什么也不想的时候,一切如期而来。(顾城《执者失之》)/要求选好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题目拟就富含意蕴,也能看出审题的精准)
曾有一名画家被问及为何自己的作品较少时浅笑答曰:“艺术,宛如闲时的散步。”艺术是不可强行求取的,但在这个“大师”层出不穷的时代,艺术好似不再“妙手偶得之”。(开头导入新颖,没有局限于常见的名言导入,而是从艺术作品本身说开去,这样使得文章分析的切口小,和下文的分析衔接自然,避免了随大流。)
张大千可谓一代“大师”,但何怀顾曾言:“张大千虽然在中国传统绘画古今技法的掌握上是第一等的能手,但在时代精神与个人无可取代的独创性上却没有代表性。”作为复古派的张大千执着于技法,他的优点与魅力大半是取之前人,因此他只是一名画师,仅此而已。古今名画,因融入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甚至灵魂与特定时代背景相结合才能不朽于世,这份沉甸甸的情感是无法模仿的,亦是技法所无法取代的。(选材小众,语言老到,分析非常中肯,思辨性强)
艺术是不可强行求取的,正如顾城《执者失之》中说到:“我想当一个诗人的时候,我就失却了诗,我想当一个人的时候,我就失去了自己。”苦思冥想创作出的作品纵使精美,看似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实际上不过是思想与情感的空白,反倒或许无意间插下一枝柳,信笔一挥,随心而动,倒能留下千古佳作。(结合材料进行原因分析的做法值得其他学生学习,现在就连要高考的同学也经常犯只是材料中提取观点便不再回扣材料。)
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白居易被贬途中想到好友元稹,不禁吟诵:“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一份对友人真诚的关切自然流露,打破时空的限制,飘然至今。如此佳作不过浅思即吟,那些苦心创作的词澡堆砌的诗词,怎么可与其相媲美?再如李白醉酒吟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由豪迈,若他心灵戴上镣铐,可还能妙笔生出此花?(例证很好的证明观点文章本应“妙手偶得之”的观点,同时诗词随手拈来,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意蕴)
艺术不可执着,却不代表艺术是(可以)坐以待毙,在时间的流逝中消磨才华。(中心句放段首的意识很好,便于阅卷老师快速了解你的观点)“走吧,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北岛如是说到。(再次结合材料,辩证分析执着但不可固执,是文章亮点。很多学生只是抓住一则材料写作,这样阅卷的时候就不会高于55分)千古的作品、丰富的灵魂,基于扎实的基本功。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不进则退,艺术也应融入生活中,“文章合时而作”,艺术又何尝不是呢?不与社会同时进步,在社会斑斓中寻找艺术的花朵,如何创作出佳作?没有时代性的作品,好似空中的楼阁,高蹈飘渺而不真实。大师齐白石生在辛亥革命的特殊时代,可他的作品却止步于鱼虾虫鸟,何怀顾曾评价:“齐白石似乎与历史变迁中的大时代不发生关联”,他的画固然优异,却总少了些滋味。(反观当下指明方向,同时回扣前文素材,机智)
“当你什么都不想的时候,一切如期而来”,艺术许是那无心插柳,浇上些社会时代的水,便可“柳成荫”吧!(结尾非常漂亮,完全涵盖两则材料内涵,豹尾!)
作文点评:
作为小高考刚刚结束的高二学生作文写到如此份上佩服。其实关系类作文是高考常考的材料作文类型,江苏卷2012年的忧与爱,2014的年的青春朽与不朽等就是,很多学生往往只会抓住一点来写,不能够结合两者的辩证关系,在兼顾两者的基础上,侧重一方来谈。本文作者虽是高二学生,却远比现在许多高三冲刺的学生写的好。文章不仅审题立意精准,哲理思辨分析能力非常不错,素材运用自然灵活,始终紧扣材料意识更是值得其他学生学习。
其实两则材料围绕“执者”与“失之”展开逻辑思辨。第一则材料走吧,是说我们要追寻,要不断的追寻。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是告诫我们不要忘记我们的初衷,不要失去曾经的目标。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即追寻我们的人生终极目标;第二则材料前两句写出了不要过分追求,后一句强调妙手偶得。
基本立意参考:
(1)主动寻找与顺乎自然。(2)过分执着与迷失自我(3)执着不能固执,(4)人生追求心态要平和,(5)进取心与平常心。
教师下水作文
朋友在微信圈里发来一则河南某中学女教师“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仅十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确实有情怀,够洒脱,但习惯于现状的我随手回复了一句“娜娜还是会回来的。”意为辞职容易找工作难,看世界容易生活难,潇洒女教师经历一番“寒彻骨”之后,很可能会再四处投递求职书。
但仔细一想,出走之后回来的娜娜,和原来的娜娜是同一人吗?至少前者是看过大世界的娜娜,况且,经历了一次出走,获得了经验,也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的出走。
所以,重要的不再是“看看世界”,而是“出走”本身。正如北岛诗歌——“走吧,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生命的湖怎样?恐怕没人知道,也难以描述,但一句“走吧”却是人类永不磨灭的记忆,是人类史前的习性。与曹文轩在《前方》里说的“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不同,我认为人生恰在出走与寻找中获得意义。
回到女教师的辞职信上来,人们之所以热衷谈论,恰恰是她用行动实现了很多人不敢去做的事,反映了现实中的大多数被体制绑架而身不由己的困境。就像一架大机器上的零件眼看着一颗螺丝钉的逃离,就像观众席上大腹便便的球迷欢呼梅西袒着八块腹肌驰骋绿茵场。然而,现场热情欢呼,明日涛声依旧。
于是,“看看世界”“寻找生命的湖”往往成了纸上的声音,夜半的呓语,成了此生遥不可及的梦以及托付给下一代的遗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只不过“王师北定中原”变成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有人说,我也想去看看,只是五行缺钱。但“看世界”就是“游世界”吗?“游世界”需要的是钞票和相机;“看世界”只要明亮的眼睛和洁净的心。梭罗提着一把斧头走进森林,在瓦尔登湖畔一待就是两年,只花了二十八美元。他说:“我们的人生被许多无足轻重的事情耗费了。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基本上十个手指就能数得过来,顶多再加上十个脚趾,其他的都是可以丢弃的。简单,简单,再简单!”如果我们没有失去记忆,就该像贾宝玉那样,听鲁智深唱到“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而潸然泪下;如果我们没有失去记忆,就该像梭罗那样,现在出发,寻找自己生命中的瓦尔登湖。
我们之所以感到举步维艰,疲惫困惑,恐怕是我们总是习惯踩在前人破烂而泥泞的老路上,其实我们可以走在山林的草地上,走在远航的甲板上,走在湖畔,走向沙丘。
我要向那位女教师致敬!她让我听到了来自远方的鼓声。 来自远方的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