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集结!到“仙府崆峒”开启花样美食大作战
丨这座西北古城,有一股迷人的味道丨
- 风物君语 -
前几天,我们刚结束了在贵州遵义的“风物吃旅”
这周六,风物君将再次集结各路“大侠”
一起奔向甘肃,探秘地道崆峒
平凉,地处陕、甘、宁三省交汇要冲
甘肃版图上最为险仄的“细骨”
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多元的文化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
延续着古老崆峒的文化血脉
地道美食在这里更是从不缺席
鲜香浓郁的羊肉泡馍
细嫩醇厚的平凉红牛肉
滋味丰富的特色暖锅
香脆甘甜的平凉金果
吃了就停不下来的静宁烧鸡
饸饹面、浆水面、荞面油圈、凉粉鱼鱼儿
荞面节节、洋芋搅团、燕面糅糅、酿皮子
罐罐蒸馍、平凉酥馍、静宁锅盔、枣黄黄
……
还有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面食和小吃
带来视觉和味觉的双重满足!
2018.07.21-07.25
“风物之旅”将携超豪华旅行团来到甘肃崆峒
带你感受最地道的的陇东风物
我们邀请了——
风物君的老朋友“战争史研究WHS” 阎京生
《最强大脑》“水哥” 王昱珩
知名美食博主 美食家大雄
旅游美食书评等专栏作者 朱学东
今典集团联席董事长、国家级登山运动健将 王秋杨
中科院植物学博士、玉米实验室创始人 史军
知名旅游生活节目主持人 陶冶
摄影师兼媒体人 朱锐
……以及多位文化大咖、旅行达人、摄影师一起出行
陇东锁钥,云隐平凉
跟着风物君一起
即刻开启文化美食之旅!
▼
各种舌尖诱惑,用花样面食俘获你的胃
由于坐落在陕甘宁交汇处的位置,平凉受到了来自周围不同饮食文化的浸染。优越的土质、四季分明的气候,也都赋予平凉丰富的美食物产。
羊肉泡馍是平凉本地最受欢迎的早餐之一。其细腻讲究之处在于,一是汤要清,用羊肉、牛肉熬制而成的汤需得清不见浊。二是肉要嫩,夹起一片细细咀嚼,有入口即化的口感和回味无穷的韵味。
平凉的羊肉泡馍和西安的也不太一样。平凉人不会将馍掰扯成指甲盖大小,而是随自己怎么喜欢怎么掰。馍已是熟的,掰大块泡着吃或就着吃、将汤里的羊肉和粉丝夹在馍中间吃……没什么吃法上的限制,你开心就好。
一碗羊肉汤,一块烙馍,一勺辣酱,再加两三颗糖蒜头,酣畅淋漓地吃一碗足粉足肉的羊肉泡馍,就这样开启完美一天吧!
庄浪暖锅,是陇东地区的一道煲仔菜肴。
外面的饭馆大多用铜暖锅,在锅里炒好薄白萝卜片、黄豆芽、蘑菇、小油菜、老豆腐、土豆粉、肉丸、小排骨、五花肉等等。蔬菜铺在下面,肉类盖在上面。倒入汤料,开火炖煮,煮开就可以吃了。
而地道的暖锅则要用农家的土砂锅。汤料以鸡汤为最,漫过食材后,用木炭点火煨炖,食材与汤料的香气慢慢融合,时间越久滋味越浓,味美而醇香。
不得不说,夏天吃热腾腾的暖锅有一种带着温度的畅快。爽!
在甘肃西北地区的饮食文化中,牛羊肉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平凉,更是自古以来就有“农民唯养牛”的历史记载。
平凉红牛,专指在当地特有自然环境和饲养方式下,长期繁育改良后的红色牛品种。主要分布于平凉市东部崆峒区,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四县及周边地区。
平凉红牛以肉质细嫩、大理石花纹明显著称。有传闻说,平凉红牛是秦川牛和日本和牛的祖系,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不过,吃货们最关心的问题向来都是“怎么吃才好吃”——平凉红牛肉最适合的就是火锅,肉片下锅,见血色褪去即可捞出,入口三个字:鲜、嫩、香!皮质厚韧、肉质细嫩、口感极好,红牛就是牛。
在甘肃地界,什么烧鸡最有名?二话别说,那必须是平凉的静宁烧鸡!
静宁烧鸡也叫静宁卤鸡,有上百年历史。相传清同治年间,当地便有人加工和售卖烧鸡了,到现在更是闻名陕甘宁三省。所以,我必须要说,它不是好吃的鸡,而是非常非常好吃的鸡!
选用当地优质土鸡,卤汤醇香、火候适宜。配料更是用心,需有丁香、当归等近20种中药材为佐料,以手工按摩的方式使之渗透至鸡肉内部。烹制时,先熬糖汁、勾兑卤汤,整只鸡入锅后文火慢炖,那叫一个浓香扑鼻!只闻闻味儿就足以口舌生津。
出锅的静宁烧鸡肉质饱满,色泽红油透亮,入嘴爽口不腻,香嫩无渣,风味浓郁十足。大吉大利,就跟我去平凉吃鸡!
▲ 饸饹面。
▲ 麻食。
对于平凉人来说,就算有再多的山珍海味摆在眼前,都可以不为所动!吃它们?还不如一碗面来的舒坦实在!
面食,向来都是平凉人心里的美食NO.1。上至饭店、下至路边摊、家家户户,面食都当仁不让成为日常首选。这里的面食花样百出,各种杂粮均可成面、各式菜肴也都可入面。
▲ 灵台手工面与菜码。
说平凉是碳水化合物爱好者的天堂,当真不为过。
灵台手工面、酸汤面,泾川长面、花花面,回族拉条子、炒面烩面生汆面,以及饸饹面、浆水面、疙瘩面、干拌面、卤面……爱吃面食的人绝不能错过这里,就让千变万化的平凉主食打开你的味蕾新世界。
多元文化交融,璀璨又神秘
▲ 崆峒山。图/plsw.gov.cn
平凉,陕甘宁交汇几何中心的“金三角”,是中原通往西域和古丝绸之路的交通和军事要冲,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它无疑成为了一直以来东西文明沟通的锁钥之地。
千年来,平凉隐于泾河的深幽河谷,隐于崆峒山的朦胧烟云,保留着浓郁的神秘色彩。早在3000多年前,周朝先祖就在泾河流域创造了比较先进的农耕文化。公元376年,前秦灭前凉,置平凉郡,取“平定凉国”之意,平凉之名始见于史册。
多彩的文明在这里碰撞交融,问道平凉,我们一起寻踪文明足迹。
▲ 电视剧《倚天屠龙记》改编自金庸作品。在光明顶之战中,崆峒派以七伤拳出战张无忌。图/截取自电视剧《倚天屠龙记》
不少人对“崆峒”二字的印象或许都来自武侠小说还有金庸老先生。细想起来,武侠中的几大门派,似乎唯有少林派靠着《少林寺》等相关主题的电影而广为人知,其他门派则渐渐归于无声。
金庸《倚天屠龙记》里有不少关于崆峒派武术的记录(虚构的),金毛狮王的“七伤拳”不少人都知道吧?在小说里其实是崆峒派的绝学。而真正的崆峒武术,创始早于少林、武当、峨眉,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重要的,它发源自崆峒山。
崆峒山,道教名山,是自古帝王的问道场所,也因此成为陇东地区的文化高地。传说轩辕黄帝在这里问道广成子,后秦始皇、汉武帝也都曾慕名登临。不仅如此,崆峒山也在司马迁、杜甫、白居易、谭嗣同等众多文人墨客笔下获得不少赞誉。
宋人郑文宝在《萧关议》中指出“高岭崆峒,山川险阻,雄视三关,控扼五原”。古代交通不便,六盘道未通之前,陇山南北横阻,而崆峒地处陇山中段,山川险阻通道一线,是保中原、守关中的重要通道。
烟雨空濛、云笼雾罩,如缥缈仙境;山峦叠嶂、危崖矗立,似福地洞天。
除了悠久的历史和古朴精巧的人文景观,崆峒山的自然环境也十分宜人。这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绝壁万仞,奇洞石室遍布,自然景观奇险灵秀,有“西镇奇观”、“山川雄秀甲于关塞”的美誉。
古老历史、文化内涵和自然环境的“加持”,崆峒山无疑成为了人文意义上的仙境。
▲ 佛头像,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平凉博物馆藏。
平凉,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的重镇,有着“西出长安第一城”的称谓,它见证了中西经济文化交融的大通道。
被誉为“丝绸之路”之祖的张骞,先后四次出使西域,四次都在平凉驻足;文成公主出嫁吐蕃,平凉是唐朝送亲、吐蕃迎亲的汇合地;……作为陇东传统的商品集散地、丝路北线的东端起点,平凉开启了繁荣、灿烂的丝路文化。
● 南石窟寺 ●
“七佛同窟”,开创佛窟营造史上新形制
南石窟寺开凿于北魏永平三年(510年),系荆州刺史奚康生支持开凿。南石窟是以“七佛同窟”为艺术表现形式的佛窟,且开创了佛窟营造史上一种新的形制。
第1窟最有价值,呈长方形,窟内正壁及左右壁台基上雕七身立佛,头饰螺髻,高鼻大耳,面部丰满,长衣垂膝,神态庄严安祥。每佛两旁均有2尊胁侍菩萨,共14尊,风姿绰约,亭亭玉立,前壁门两侧各雕一弥勒菩萨。窟顶东、北、西布满浮雕,有诸如 “树下思维”、“宫中歌舞”、“逾城出家”等佛经故事。
● 泾川大云寺遗址 ●
千年佛教窖藏现世之处
▲ 图/tuxi.com.cn
泾川佛教文化源远流长,于北魏、隋唐时期最为鼎盛。
据史料记载,公元601年,隋文帝杨坚在泾州建大兴国寺和舍利塔,用石函在地宫供养14枚佛祖舍利。公元690年,唐代女皇武则天敕令各州建大云寺珍藏《大云经》,泾州改建大兴国寺为大云寺,遂制金棺、银椁、铜匣、石函、琉璃瓶组成五层套函盛装14枚佛祖舍利,并在隋代石函四周刻题铭文。
▲ 大云寺五重舍利宝函。图/sohu.com
1964年,当地农民在平田整地时发现了唐塔地宫,佛祖舍利惊现于世,被称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71年9月,郭沫若先生亲自鉴定了大云寺出土的佛祖舍利和金棺银椁,评定为国宝级文物。
这套舍利容器,是现今发现最早的棺椁式瘗埋舍利的实物资料,是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习俗相融合的一个例证。
● 云崖寺 ●
绝壁之上,群像雄踞
云崖寺石窟群在我国石窟艺术中占居着重要一席。
据国内有关专家考证,云崖寺是中国石窟营造史上大规模开窟造像之风的最后止息地,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集大成者,对中国晚期石窟与佛教艺术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史学和艺术价值。
云崖寺石窟群始建于北魏时期,唐、宋、元、明、清累代修葺,并在其主峰长约 300米、高约80米的悬崖峭壁上凿造了众多风格迥异的洞窟佛像。
洞窟尤以主山白云洞中的“五方佛洞”最为精美。在这里,约50多尊佛像表情丰富,形态各异。佛像表现出的丰富细腻的手法,流畅生动的线条刻画,充分体现了当时高超的雕塑艺术。
● 王母宫石窟 ●
“低调”的中心柱式佛窟
▲ 图/ctrip.com
王母宫石窟位于甘肃平凉市泾川县城西,泾河、汭河两河交汇的回中山山脚下,仅有一个大窟,又称大佛洞,是甘肃陇东地区年代较早、较大的中心柱窟。
窟内造像分三层,中有方体塔柱,直连窟顶,中心柱及三面窟壁全为石刻造像及装饰,多为北魏样式。专家认为,王母宫石窟整体造像结构的形成,与麦积山、河西、云冈等地石窟的发展有着密切关联,有河西诸中心柱窟的延续,在中心柱石窟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民间文化:感受人间烟火的喜悦
▲ 皮影。
平凉有厚重的历史,令人垂涎不已的美食,还有遍地开花的民间艺术,一代代延续着古老崆峒的血脉。人间烟火的喜悦,正在这里盛开。
脊兽,是中国传统建筑顶部的装饰性物件。泥质是制作脊兽的原材料之一,因以兽形居多,又被安置在屋脊之上,于是被称作“脊兽”。
制作脊兽的泥土采自河床边的红泥,经选料、和泥、制坯、烧制四大工艺流程而成。烧制后的脊兽,主要用于庙宇、民舍屋顶之上,以起到祈福、镇宅、辟邪之效。
在当地,无论贫富,家家都有在屋脊上安放一对脊兽的风俗。泥脊兽不仅装点了朴实无华的屋脊,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华夏《中国陶瓷史》中“宋代窑址分布图”有记载,今平凉华亭县安口镇是西北旧窑址之一。历史上,这里陶土、坩坭、煤炭资源丰富,更是累朝累代广开窑口,全国各地逃荒必乱的陶瓷艺人,也常常来此安家立口。当地烧造的日用陶瓷闻名西北,“安口窑”之名也由此而来。
有记载标明,历史上安口窑陶瓷以工艺先进著称,有“陇上瓷”的美誉。但随着工业化浪潮的冲击,手工制造业相继落寞,手工制作的安口窑陶瓷,在微薄的利益背后更多的是匠人的坚持与情怀。
平凉纸织画是我国古老而特有的工艺美术品,它融中国画与编织工艺为一体,在素雅、和谐的艺术气韵中,更突出了中国画悠远、深邃的意境。
历史上,纸织画曾与杭州丝织画、苏州刺绣、四川竹帘画齐名,被并称为“四大家织”。
纸织画工艺制作精巧复杂,以适宜编织的中国画原作作为模版进行手工编织,一幅原作仅织一幅纸织画。
纸织的特点与作用,就在于冲淡原画稿的色泽浓度,突出纸织网点的立体艺术效果,看起来更有一种朦胧的美感,观感奇妙。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一般绘画、刺绣品都无法表现的。
“崆峒笑谈”俗称“丢丑”,是一种形成于宋元年间,以逗笑见长、说白和表演为主的民间演唱艺术。它具有戏曲的形态和特征,以剧本为表演依据,通过简单的道具、服饰和妆容,进行生活化内容的表演,具有很强的娱乐性。
崆峒笑谈的剧目内容,多为民间日常生活的纠葛、琐事,包含笑料,也有青年男女爱情小故事,情调幽默滑稽,语言风趣诙谐。“崆峒笑谈”的唱腔结合了方言音调、陇剧、秦腔、眉户等多种曲调的特征,在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其他民间艺术表演形式的曲调特征,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唱腔。这种唱腔短小精悍、滑稽幽默、富于变化,又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崆峒是云隐平凉的问道仙境,平凉是历史厚重的陇上高地。这里隐藏着如繁星一般数量庞大的石窟遗存、生长着守护与静默千年的华夏古槐树、发展出经纬纵横意境深邃的纸织画、遍地开花的美味小吃让人口舌生津.....
就算正直炎暑,太阳西下后便立刻有晚风送来清凉。田间的静宁金果压满枝头,舀一勺热气腾腾的暖锅,捧上一碗浓郁味美的手工面、听一段逗乐取笑民间小戏崆峒笑谈.......
✈️
此次风物之旅,我们还邀请了——
阎京生
《战争史研究》丛书主编、主笔,微博自媒体人,资深吃货
王昱珩
《最强大脑第二季》选手、《最强大脑第三季》中国队队长
美食家大雄
知名美食博主、美食专栏作家
朱学东
前资深媒体人,现旅游美食书评等专栏作者
王秋杨
今典集团联席董事长、国家级登山运动健将
史军
中科院植物学博士,玉米实验室创始人
陶冶
知名旅游生活节目主持人
朱锐
摄影师、媒体人、策划人
……
多位历史大咖、文化专家、资深吃货、旅行达人、摄影师,将与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共同组建成超豪华阵容,一起探秘地道崆峒文化,寻味舌尖上的平凉。
请锁定本周与下周 07.21-07.25
连续五天精彩内容不断
好吃好玩追不停!
文丨风物君
摄影丨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