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深度好文)

你再主动一点点

我们就有故事了

不轻松的婚姻肯定有很多种原因。其中一个共同原因,就是在复制父母的婚姻模式,重演父母的悲剧,却又无力摆脱。

  如果我们意识不到父母不良的婚姻模式对自己婚姻的破坏和影响,就不知道进行调整,即使想调整也不知如何下手,结果就有可能由我们把父母不良的婚姻模式,在自己的婚姻里照章演绎一番,然后继续传给下一代。

父母的婚姻模式就这样一代代地传递着。

  心理名词解释:

  原生家庭:人从小成长的家,也就是有父母的那个家。原生家庭塑造人的个性,影响人格形成,以及情感体验和表达,更为个人长大后的人际互动的模式和方式定型。

  心灵回溯:由当前的人际关系引发的强烈情绪,引起的意识体验,深入寻找和探讨过激情绪反应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过程和根源。

  女儿与母亲的命运惊人的相似

  阿敏耳濡目染了当医生的妈妈如何工作、过日子。长大成人,与妈妈一样选择了自己大学时的同学做丈夫。丈夫说阿敏越来越像她的母亲。和母亲一样这没什么, 但阿敏吃惊的是自己的婚姻也越来越像母亲婚姻的风格了。最让阿敏不能容忍的是丈夫也越来越像他自己的父亲,一点不追求上进,随遇而安被复制得完美无缺。事业上碌碌无为的丈夫无所追求,在家则时不时地流露出对妻子成就的不屑一顾,粗暴的脾气,惟我独尊的行为,让阿敏体会到丈夫那种嫉妒、狭隘的大男子主义味道,这些都是阿敏最不认可的。阿敏追求的是,丈夫在外应该呼风唤雨,在家应该俯首称臣。为此,两人吵了数不清的架,直到把甜蜜的婚姻吵成了苦药味。

  由部门会计上升到总公司财务主管的阿敏,世面越见越大,钱包越来越鼓,与各色人等打交道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可为什么与丈夫的相处越来越困难,争吵越来越升级?特别是前次争吵之后,丈夫竟然常常很晚回家或借故不回家。这种状况让阿敏愤怒到了极点。如果不是因为看在10岁女儿的分上,阿敏会毫不犹豫地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在愤怒之余,阿敏也在反思,从小就不希望重复妈妈的婚姻模式,可现实为什么跟自己开了这样一个玩笑? 

  复制各自的父母

  阿敏和丈夫每次吵架的主题都是五花八门,但让两人情绪爆炸的关键炸弹几乎都是同一类问题:丈夫的事业应该比妻子强才对,否则没出息。 我们惊奇地发现,他们竟然不约而同地在婚姻中,重演各自父母间挣扎了一辈子的问题。

  在阿敏的记忆中,妈妈在医院是顶梁柱,在家中也是妈妈说了算。当然每次在妈妈说了算之前总会有一场争吵,最后肯定是爸爸让步,妈妈在争吵中的高频词是:真没出息。有时阿敏都感觉到妈妈太强势了。除了这一点,那时的阿敏很佩服自己的妈妈,希望自己将来也成为一名出色的职业女性。但她想将来成家可不能像妈妈那样,跟自己的丈夫没完没了地争吵。可没想到现在的自己与当年的妈妈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丈夫的原生家庭中,父亲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家庭中大事小事自己说了算,对妻子发火像是家常便饭。阿敏的丈夫表面上不敢跟阿敏随便发火,可骨子里特想统治阿敏和这个家。现实中阿敏对家庭的影响力使丈夫的权力欲、权威欲受到了挑战,一有机会他就会使用从父亲那儿习得的强势行为。

  在阿敏和丈夫的争吵中,我们看到了两个人在扮演着原生家庭父母亲的角色。不情愿、不自主地重复着各自父母的婚姻模式。

  内化父母的行为

  春节前两天,婷婷的丈夫拿着买到的话剧票,得意地对婷婷说:“今年过节全家亲戚都到剧场欣赏话剧。”婷婷从丈夫手中拿过票一数,压着火说:“15张票共花了5500元。

你疯了,这钱干什么不好,非扔到剧场里,买点实惠的东西多好。”丈夫失望地说:“又来了,什么都别买,把钱存到银行你就满意了。”“那你应该和我商量才对。”“和你商量你能同意买吗?”“这个家你当还是我当,这样下去我可没法儿管家了。”“不管正好,你要是再管下去,我们这旧社会的日子就没完没了了。”“你什么意思,我前两天看上一套衣服都没舍得买,我还不是为这个家省……”

结果一件高兴的事变成了伤心的事,还让春节前的那点儿喜庆气氛变了味。

  婷婷小时候父母家的经济条件不太好, 妈妈的生活习惯很节俭,婷婷从小就受着妈妈的这种影响,大把地花钱会让她感到不安。婷婷现在的小家庭条件虽然允许她大把花钱,但她“怕穷”的核心情结也让她做不到。

婷婷的丈夫从小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家庭里,丈夫继承了他父亲一掷千金的痛快和豪爽,现在要不是婷婷压制着,丈夫敢今天花明天挣的钱。

仅这一点的差异,就让他们的婚姻过得好辛苦。

  婷婷和丈夫内化了各自父母的行为,导致他们消费的底线相差十万八千里。在自己的婚姻中,婷婷仍扮演着母亲当年在家庭中节俭的角色,而丈夫扮演的却是自己那大手大脚的父亲,两个“核心情结”在这个小家庭中扣上了,谁也解不开,于是形成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原生家庭影响现在的婚姻

  父母亲的身教示范像空气一样,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当中。我们一天天长大,一点点学会了怎样看待、解释事物,怎样体会、表达情绪,怎样与别人互动。

家庭的文化环境熏陶着每个成员:平等还是控制,完美主义还是顺其自然,公平交流还是指责谩骂,畅所欲言还是不准表达,正面解决问题还是保持问题的存在。

  家庭规定了我们可以拥有什么感受及表达什么感受。公开的规则是“不能……”,隐蔽的规则是语言说不出来而一家人心照不宣的“丈夫在职业上不如妻子就是没出息,在家就应该是妻子说了算”。

这是阿敏在原生家庭中学到的核心情结;阿敏的丈夫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核心情结是:“丈夫可以狂暴不讲理,而妻子应该是被控制和讨好的。”

婷婷在她的原生家庭中学来的是“生活应该要节俭”,婷婷丈夫学到的是:“只要高兴,花点钱不算什么。”

  如果在我们情绪、认知、行为发展的过程中,原生家庭没有让我们学到情绪的辨识以及适度表达的方法,没有学会客观地看待和评价事物,没有学会良好的行为模式,长大以后也许我们会依旧偏激、任性、缺少弹性,自我觉察和感同身受的能力会离我们很远。

  不同的原生家庭,在家庭文化、关系模式、家庭规则方面自然不同,两个来自完全不同的原生家庭的人,带着各自家庭的影子组成新的家庭,如果没有意识到这种差异,也处理不好这种差异的话,上演的不是两败俱伤,也是心力交瘁的生活剧。

  心灵回溯,在婚姻中成长

  了解彼此过去的心理历史,可以为婚姻开创美好的未来。认识彼此内在的心理状态,也是解决冲突、建立亲密关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夫妻双方可以借着“核心情结”被引发的机会,做一次哪怕是痛苦的心灵回游,更深入地探寻自己和对方性格形成的源头,走出父母婚姻的阴影,帮助彼此成长,在成长中重建美好、和谐的婚姻关系。

  用经济的数字来体现它的价值,如果你拥有一种幸福的婚姻关系,等于你拥有了不低于百万元的年收入。为了这个诱人的数字,也值得试一试!

  清理各自的原生家庭

  夫妻双方各自会从自己生长的家庭里带来不同的规则。如何把两个家庭版本的规则变成一个版本,是婚姻中非做不可的必修功课。分析各自原生家庭里的种种陷阱,利用好拥有的资源,制定出一个我行我素、他边走边退的双边协议,最后成功实施双方达成的协议。

  觉察过度强烈的情绪反应

  日常生活中,每当自己对某些事或情境产生超乎寻常的情绪反应时,就要留意,尤其是那些特别强烈,又一再出现的情绪,很可能背后掩藏着“原生家庭”里遗留下来的陈年旧事。

  分清此刻和过去的界限

  一种强烈情绪宣泄出来后,要留意哪些是针对现在的人和事的,哪些是借题发挥的,属于过去的。正在发脾气的对象,是眼前的丈夫,还是过去生活里父亲或是母亲的替罪羊。

不要把属于过去对父母的情绪掺杂进来,投射并发泄在丈夫身上,令对方莫名其妙和不能接受。

在过去和现在的情绪之间设一道防火墙,不让过去的情结继续纠缠在现在的婚姻里。

  找出新的应对模式

  与所有的社会系统一样,家庭有它基本的需求:价值感、安全感、成就感、亲密感等等。我们的小家庭缺什么补什么,多什么去什么。

  丈夫自己仅有的那点价值感、成就感还不够,还需要妻子的欣赏,妻子就给他一点,这可是事半功倍的机会。

谁能看着一个洋洋得意的人会没完没了地发脾气呀。丈夫想成为决策者,就送他点权力。他想成为父亲那样的权威者,就多给他点面子……

  其实还有很多招呢,只要适合你的,都是好招。这些招式省心省力还低成本,不妨试试。

  我们每一个人从小生活的家庭,不仅塑造了我们的形象、性格,还给了我们各种各样的生活模式。有反省能力的人,会对这些模式进行修改、取舍。她们的生活会过得有滋有味。更多的人是被动的接受母亲的婚姻模式。因为结婚前就没人告诉我们该怎样做,结婚后没人教我们,出了问题也没人管我们。好在没人能不让我们反省,不让学习。

  人们最深刻的改变是情感层面上的改变,觉察彼此的情感、寻找良性的情感互动,满足彼此的心理需求,就不会被动地复制母亲的婚姻模式了,还可能一不小心创造出一份天下独一无二的浪漫婚姻模式。

人生就是这样,如果开始时不够美好,就学着与生活和解

把那些在自己看来不够正确的生活态度当成一面镜子,来督促自己;

去读更多的书,走更远的路,看更美的风景,努力形成自己的格局;

试着敞开心扉,试着学会爱与被爱,试着与爱人真心拥抱和互相取暖。

我们终此一生,不过是摆脱那些不好,再去遇见一些美好,直到找到真正的自己。

冷水煮茶(柏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塔罗牌占卜师、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体会爱的老灵魂,人生路的探索者。以有限文字,写无限可能!

倡导以爱为本质的精神生活,一起感悟生活的真谛,生命的真意!

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柏林微语

冷水君——

曾经,你需要花数万元才能听到他的声音

现在,你只要动动手指关注就能触到他的思想

有一种爱

叫做点赞

  如果有一天你想取消关注,请记得我们曾经相爱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