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评价十问(华师课堂手册)
一、新课程呼唤怎样的评价改革?
随着我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现有“教育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成为制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瓶颈。尤其是,与教学息息相关的课堂评价更是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受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忽略学生学习的发展进程,课堂评价进而演化成变相的终结性评价。
当前,教育评价领域正发生着“从心理测量学到教育评价范式的变革,从测验文化到评价文化的变革”。在这种变化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就是教学、学习和评价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评价不再仅仅是对教学、学习的判断,而成为促进教学和学习的工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评价模式的转变切中了以往学生学习评价中存在的最大弊端——过分强调评价的区分、甄别功能,并逐步恢复其“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功能。
具体到课堂学习的评价,当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区分、甄别学生的时候,“纸笔客观题”成为最主要的评价手段,且评价更多是在阶段性教学结束后,评价往往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成为凌驾于教学置之上的一个孤立环节。这种“对学习的评价”并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随着评价理念的发展,现代新的评价理念主要表现在:(1)、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筛选”而是“促进”。(2)评价是教学有机的组成部分,是教学质量体系中的重要一环。(3)、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应当是对学生的全面评价。(4)、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现状。
从“对学习的评价”到“促进学习的评价”,要求教师领会新课程理念,深入理解和贯彻发展性评价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前积极地思考和设计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实施评价。优秀教师既要精通教学,又要研究评价,“教师应先学会评价再学习上课”。
二、为什么课堂评价很重要?
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整个教育系统包括学校和教师的核心追求。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着眼于抓教学,尤其在“怎么教”上下功夫;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着眼于抓考试,各类考试屡禁不止。
这样做是否就足够了?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说教育领域存在一些大观念,那么“因材施教”一定是其中之一,“以学定教”也是。如何“因才”和“以学”?奥苏威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良好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而要知道学生已知道了什么,评价不可或缺。
《可见的学习》一书中,对800多项有关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平均效应为0.56,可以转为20%的增长量,意味着一个原本在群体中处于50%左右的学生,因为评价就能提升到前30%。教师的课堂评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评价持续收集来自学生的学习信息,并通过评价信息的正确运用向学生提供反馈,来改善学生的学习,同时向自己提供反馈,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之上。
三、“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有哪些特征?
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但并非所有的课堂评价都能发挥其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Gps何以导航?无外乎具备如下四个关键要素:清晰的目标、准确的定位、及时的反馈和主体的理解。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评价应该具备一些关键特征。
1、有清晰明确且与学习目标一致的评价目标。学习评价要评什么?当然是评价学生是否达成了我们期望达成的学习目标,也即所要评的是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程度。因此,评价目标与学习目标保持一致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评价目标与学习目标不一致,学生就可能无所适从,这样的评价也就无法有效地发挥促进学习的功能了。
2、运用与目标匹配的评价方法。课堂评价的关键之一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当前的学习状况,即回答“我当前在哪里”。这就需要教师收集学生当前学习状况的准确信息。而能够收集到准确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运用的评价方法。如,教师想要知道学生是否了解质数的特征,是否可以借助“5是质数吗”的课堂提问来获得?任何具体的评价方法都有其使用范围、优势及缺陷,只有依据评价目标来确定评价方法,才能收集到关于学生学习的准确信息。
3、正确运用评价结果。评价结果的运用是课堂评价能否有效促进学习的关键所在。除了收集准确的信息,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这些信息。教师对学生回答的理答,以及作业或者小测验的批改,都是反馈。没有反馈就没有改进,但现实中教师经常给学生无效的反馈,这是反馈存在的问题所在。另外,在运用评价结果之前,教师还需联系学生原有的基础、学习行为、自己的教学等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做出正确的解释。
4、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对学生学习的促进最终需要学生自己主体作用才能实现,所以学生应该成为评价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要进行自我评价,他们就必须全面、准确地了解评价目标以及具体的表现指标。当学生通过对课堂评价的主动参与学会自我评价时,学习的改善更加可以期待和持续。
四、如何克服教学与评价“两张皮”现象?
课堂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学习而实施的,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情况所作出的评价。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我们十分重视教学技能的培训,对教师的评价技能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课堂评价存在“设而不用”、“有评无效”的严重问题。课堂评价如何与教学整合,克服教学与评价“两张皮”的现象?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即产生并发展于这一探索和实践当中。与传统课堂的评价是“紧跟在教学后面的一个独立的环节”不同,“教学评一体化”强调逆向设计和全程评价。在目标确定之后,先设计目标评估方案和标准(传统课堂是在目标确定后,先设计教学活动,更有甚者直接跳过学习目标,直接设计教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嵌入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量规),学习结束后紧跟结果性评价。换言之,评价与教、学的一致性正是评价能够对教与学产生作用的前提条件。从“去哪里”(目标)——“在哪里”(评价)——“怎么去“(教学)的思路来一致性地设计教学,将评价“镶嵌”在教学过程之中,实现了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统一。使教学处于全程GPS导航和监控(评价)之下,使课堂由“粗放性”步入了“精细化”时代。
五、设计评价任务时有哪几个关注要点?
评价任务是用以检测、达成学习目标的具体的学习任务,其作用是为了检测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学会了没有,学到了什么程度,以此作为教师下一步教学决策的依据。因此,评价任务引领着学习方向,没有有效的评价任务,就很难产生课堂所需要的评价信息,从而使教学陷入盲目的状态。然而,设计评价任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需要老师认真学习如何设计评价任务。
1、评价任务的设计遵循一种逆向设计的路径。教师设计评价任务首先思考的应该是“学习目标”,其次是用怎样的“评价任务”来收集学习目标达成的证据,最后才是针对学习目标去设计“学习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教评的一致性”,发挥评价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2、设计评价任务应基于教学的整个阶段和环节。教学活动就是围绕学习目标,展开评价任务、获取评价信息、利用评价信息进而调整教学策略的过程。“评价任务”应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做到课时、课后的系统化思考。
3、评价任务应多元化设计。如果评价不准确或不公平,那么它就不能发挥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有时可能还适得其反。一个好的评价任务的常见指标有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及公平等。因此在设计评价任务时,要基于学生实际,设计合理的情境和题型,突出针对性。针对同一“学习目标”设置多角度不同的评价任务,考察学生是否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完成任务。另外,“评价任务”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差异性,设计要体现多样性和发展性,只要能根据其行为来收集是否学会的证据的“评价任务”形式,都可以采纳。
4、评价任务的描述要做到清晰可执行。在设计评价任务时,要把握好评价任务的指导语,让学生一看就明白:要我做什么,要我怎么做?通过同桌合作,如,“用所学句型创编对话”、“小组合作,用手中的直尺、量角器等工具确定遇险船只的位置”等。反之,如果教师设计的评价任务模糊不清,学生不知道说什么、读什么、写什么,我们就难以得到清晰评价信息,也就无从掌握学习进程,调整教学策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