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哥窑瓷器真品主要特征
说起宋时五大名窑,这为人津津乐道的大热瓷器类属—汝、哥、官、定、均,这五大窑不仅占据了宋时的瓷器市场,延续到后世各朝的瓷器审美,更是在如今这个新时代焕发出更令人心颤的光彩。五大名窑各具特色,美轮美奂,要说哪类瓷窑最为神秘,当属哥窑当之无愧。
南宋/元哥窑盘,尺寸:直径15.5厘米,估价:HKD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HKD 4,925,000
哥窑,与官窑类似,迄今为止都仍未被搜出具体的古窑址,学界对此从未有过一个令各界人士达成共识的判断。另外,作为一代民窑,古籍记载中不同于余下几个,被直呼作“私烧”、“民制”。它却仍凭借其姣好的品相,在拍卖市场中与官窑价值不分伯仲,这是古瓷器买卖中极为鲜少的。乾隆年间所传之诗《咏哥窑瓷枕》曰:“瓷枕出何代?哥窑类董窑。金丝铺荇藻,铁足节箛篍。文并楠榴重,珍非翡翠浇。赠宜漆园吏,梦蝶恣逍遥。”,从中可见哥窑可谓是盛极一时,即便是后世的乾隆爷都对其爱不释手。
南宋哥窑月白釉水盛,尺寸:高7厘米,估价:HKD 350,000 ~ 4,500,000,成交价: HKD 3,647,750
哥窑的存世量,满打满算,囊括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以及海内外各大国家博物馆、私人收藏行所存在内,也不过三百余件。这也就注定了哥窑真迹难觅的市场现状,至于哥窑真品,历史上收藏者们大多都是空闻其音,不见其形。作为一名古玩爱好者,笔者也就斗胆提出个人的拙见。
南宋/元哥窑胆瓶,尺寸:高14厘米,估价:HKD 600 ~ 800,000,成交价: HKD 2,191,750
首先鉴别哥窑,得从练就排除古时仿哥窑制瓷入手。清楚一个事实,传世哥窑,哥窑型和龙泉哥窑是三类不同的概念。对于历代宫廷收藏从而“明媒正娶”流传至今的哥窑产品往往才能确保是宋代所制造的传世哥窑;而浙江龙泉烧制的黑胎青釉带开片的哥窑一般被称为龙泉哥窑,也隶属哥窑家族的直系血脉;而元末明初墓葬、窖藏、遗址等地点中发掘的,往往是后世的仿哥窑制瓷,学界称之为“哥窑型瓷器”。
宋—元哥釉八方小杯,尺寸:直径8厘米,估价:RMB 200,000 ~ 250,000,成交价: RMB 341,000
哥窑往往具备这2个特点:1.单色或双色(常为黑褐色、黄色,少数为红色)的浅网纹;2釉色偏青,紫口铁足。要想鉴别哥窑真假与否,从它最具代表性的特征—“金丝铁线”说起。“金丝铁线”顾名思义,就是纵横密布的裂纹经过人工染制的墨渍黑色与棕黄染剂附着,形成了金铁交错的质感。首先应知道,哥窑作为无光釉,“酥油”般的瓶身附着的裂纹是经过先黑后金长时间受温度等因素影响浸染而成的,这也就是后世难仿哥窑瓷器的关键。所以当我们在判断哥窑的真假时,主要关注瓷器的裂纹呈色是破案的最终线索。当然也有罕见染有红色颜料的哥窑,此类瓷器强化了瓶身的断纹,赋予了它一种极为清冽的残缺之美。
南宋-元哥窑八方贯耳壶,尺寸:高15.5厘米,估价:RMB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RMB 4,704,000
哥窑也因其独特的断裂纹,被赋以“百圾碎”的名号,同时它的釉色整体以灰青为主,个别瓷器会发生窑变,由灰青转向米色。但大体而言,宋代哥窑的呈色上,算的是凛而不媚,纯而不朴,别有韵味。在整体造型上,哥窑胎质粉而润,厚而醇。但瓷器口边缘较锋利,难以附着厚重的釉质,于是口沿之下处的垂釉就形成了一道环形带,且胎骨略黯而被称为“紫口”。
哥窑胆瓶,尺寸:高14.8厘米,估价:RMB 3,600,000 ~ 5,000,000,成交价: RMB 8,050,000
反观下部,窑内烧制时,因陶泥铁元素丰富,胚体发生化学反应,进而裸露原本的铁色。所以涂釉过程中被略过的瓷器底部就保持着出窑时的颜色,被人们戏称“铁足”。宋代哥窑非同凡响之处正在于此,是后世难以仿制的。
宋至明初哥窑八方杯,尺寸:7.9厘米,估价:HKD 120,000 ~ 150,000,成交价: HKD 150,000
宋代哥窑是瓷器中鲜少的精品,其传奇还将延续下去。收藏者们对此抱有兴趣的话,一定要做足功课,有备无患。
清乾隆仿哥釉双如意耳壶,尺寸:高32.7厘米,估价:RMB 6,500,000 ~ 8,500,000,成交价: RMB 7,2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