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旅观察 | 撤牌整治行动“大潮迭起” A级景区路在何方?

岁末将至,回首2019年国内景区行业,各地A级景区历经了极具警示意义的一年。

11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在京召开文化和旅游市场整治暨景区服务质量提升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了“体检式”暗访评估等有关情况。会议介绍,2019年至今,文化和旅游部分别部署开展了文化和旅游市场整治行动、A级旅游景区整改提质行动,在A级景区整改提质行动中,全国复核A级旅游景区5000多家,1186家景区受到处理,其中405家受到取消等级处理。

单从数据上看,文化和旅游部对A级景区的整治力度在持续加压。对比2018年,彼时全国有 200 多家 A 级旅游景区受到取消等级、降低等级、严重警告、警告等处理。而今年受处理的A级景区数量暴增,行业未来所面临的整治高压趋势不言自明。

尽管2019年遭撤牌的A级景区众多,但要论年度第一重磅,非乔家大院莫属。7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对复核检查严重不达标或存在严重问题的7家5A级旅游景区给予处理,其中,山西省晋中市乔家大院景区被取消旅游景区质量等级。事件一度惊动全国。至于摘牌原因,无外乎由景区环境卫生差、安全管理弱、游览设施旧、服务水平低等“久治难愈”的综合病症引发。

受历史原因影响,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的A级景区、尤其4A级以上景区评定与当地政府的政绩挂钩,再加上旅游业相较于其他产业更容易出“政绩”,由此带动了一大批景区的投资开发建设,各地挂A景区层出不穷。

以2015年为节点往前倒推4年,从2011年1月到2015年7月,中国5A景区从76家一跃至201家。然而从2015年至今,国内5A景区数量仅评定了不到60家,早前迅猛的景区挂牌升级浪潮,在2015年被紧急降速。

至于个中缘由,即景区行业爆发式增长在促进旅游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其沉疴积弊也越来越多。以2015年的青岛大虾事件为标志性起点,从哈尔滨天价鱼到桂林天价鱼,从雪乡宰客到云南零负团,国内各地景区的弊病爆炸式出现,引发全民持续热议。而2016年末的丽江打人毁容事件,更是让整个社会舆论达到了高潮。

尽管市场监管已经在跟进,但改变并非突变式的,受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的影响,从2017年底到2018年,旅游市场监管稍有放缓。随着2019年文旅部整合基本完成,其工作重心再次重回监管方面。以A级景区整治为监管重点,利用「暗访」等在内的众多有效手段,文旅部展开了一场力度、范围和持续性前所未有的整治行动。众多“忘形”的A级景区就此被打回原形。

据了解,“国家A级旅游景区”标志牌是一项衡量景区质量的重要标志。在过去几年中,4A级、3A级、2A级、1A级旅游景区主要由各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评定;5A级旅游景区则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而在长态监管和惩治方面,在中国旅游行政管理架构下,地方级景区管理单位和省市文旅局的关系错综复杂,往往导致管理受限、力度有限。

尽管如此,相应的革新在逐步推动。早在2015年,因价格欺诈、环境卫生脏乱、设施破损普遍、服务质量下降严重等问题,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景区被取消5A级资质,以该事件为标志,国内5A景区只升不降的“终身制”成为历史。2018年12月26日,文旅部资源开发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文旅部加强了对景区的动态管理,对疏于管理、服务质量和生态环境下降的A级旅游景区要予以严肃处理。

总的来讲,5A级景区不只是一个招牌,而是意味着它对标了多重严格的标准,需要各景区深入学习;它具备优质的管理和服务游客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要能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国内多地面临经济发展提质换挡的境况下,持续扩大和不断升级的旅游消费需求,显然让各地赋予了以A级景区为代表的文旅产业更多的期待。

““A级”是景区服务质量的一个代表,有关部门通过“摘牌”不符合质量的景区,一方面将倒逼这些景区加速整改,另一方面,此举也将起到警示其他景区的作用,标志地方景区将进入严控质量时代。”

回到上文提到的2015年这一时间节点,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兴斌看来,前几年A级景区评定重数量扩张、轻质量提升,现在侧重抓质量提升,看得出工作思路有转变,值得肯定。但提升质量不是靠政府授牌和检查,根本上靠顾客的评价和行业的自律和社会及媒体的监督。“单靠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时松时紧、时宽时严,前几年各地比谁审报批准得多,近年来又看谁取消、严惩得多,一阵阵刮风,时松时严,难以持久、稳健发展。全国景区发展建立以游客满意度为主的评价制度仍在路上。”

 好文“传送门” 

交流探讨 | 资源对接 | 热点分享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 加入闻旅社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