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起源故事
村落起源故事 | 永康大坟山,源于这样一个的感人故事
2019-06-14 10:48
应姓是永康大姓之一。其姓氏源流可追溯到西周初年,周武王克商后,封第四子姬达于应这个地方(约今河南叶县一带),姬达成为应侯,此后该封地便以应为姓氏。到了汉代,应氏在中原汝南和颍川两地繁衍成为望族,应氏人或南迁、或避居、或随征战从这两地分支而出,散向全国。汝南郡是应氏发源地,故应氏后人世代沿用“汝南堂”堂号。
永康应氏始祖是应詹,其原籍河南汝南,东晋时随晋元帝渡江南下,官至镇南大将军,占籍于婺永,被称为南宗鼻祖。他的两个儿子,长子应玄随父婺,留居永康大田里(又名官田,后改诸应,即今芝英一带)幼子应诞则留居江西宜黄。随着岁月变迁,居大田里(诸应)应氏,后分为可投应氏、岩后应氏、西村应氏、后杜应氏等几支。
可投应氏一世祖为德镕公,其祖父应彪从永康大田里迁居可投,后任明州刺史,徙居鄞县;而其父应傅岩任台州进略,封太子少傅,并在唐太和年间(827~835年)从宁海迁居仙居。德镕公则从仙居回迁永康,卜居可投。可五世祖是改公,娶夫人徐氏,后因故葬大坟山;第九世孙出了两位名人应孟明和应孟坚。直到第十八世琼公迁居于社林(今大坟山)。
大坟山,原名社林。始于明洪武年间(1368~1369年),至今已有630多年。究其大坟山成村根源,与可投应氏五世祖之妻徐夫人茔葬于此有关,并流传下一个为兴族献身的祖奶奶故事。
相传,徐老夫人十分贤惠,心胸宽广,巾帼不让须眉。她生前十分崇敬青囊之术,为此,还认识了不少风水先生。一日,她与一风水先生闲谈时,听说社林这个地方,有一墓穴是一口水井,若能葬该穴,其后世子孙必定昌盛兴旺,富贵延绵。徐夫人闻之,心中欣喜,暗记在心。过了几年,她看看儿孙不断长大,自己的身体也逐渐衰退,她想是时候了。于是,精心挑选了一个晴朗之日,穿戴一身整洁衣服,从可投应翻方岩山往北而出。当她来到社林这个地方(今大坟山芦溪塘水库东端),借故寻至风水先生说的水井时,竟跳井殁。五世祖改公得报后,万分悲痛,知其原委,更是感激涕零。于是,备“上等”棺木,并在井底用白、青双色碗底拼成阴阳八卦图案,用铁扁担支撑起棺木而葬之。从此,明清至民国几百年,后人岁时祭祀,从未间断。此墓则称为“浮水蛙蟆”,又名老奶坟,此井至今还在。
时光荏苒,可投应五世之后,为先祖守坟绵延不断,直至可投应氏第十八世孙琼公,为便于守护先祖茔墓,才举家迁居社林“祖坟之山”,成为始居社林始祖。从此,大坟山兴旺发族。
作者:陈元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