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活得最高级的民国女人

文|美物计

她生于上海

一生钟爱束身旗袍,流苏披肩

她系出名门

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她笔下的小说

是民国千般繁华下的满目苍凉

而她的人生则充满迷幻

让许多人都无法真正懂得

有人说,她的一生如同她的小说

坎坷,孤独,凄凉,悲惨

岂不知这个女子早已洞察世事

她叹惜爱情:

“我爱你,关你什么事?

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

她感叹生活:

“生命在你手里像一条迸跳的鱼,

你又想抓住它又嫌腥气。”

她嘲讽男人女人:

“一般的男人,喜欢把女人教坏了

又喜欢去感化坏女人,使她变为好女人”

她看透孤独: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

哭,你便独自哭。”

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

可就算知晓人生的尽头是无尽的悲凉

这个女子也甘愿以自己的姿态

在滚滚红尘中走一回

尝遍人生滋味

不管世人如何看待

她的一生都是在为自己而活

穿着旧色却华丽旗袍的她

一直昂着高贵的头

孤傲又漠然的看着凡尘往来

就是这样一个女子

在风起云涌的上海滩不费吹灰之力

留下了不可替代的耀眼光芒

浮沉几度,回首曾经沧海

她最终选择华丽转身,远去天涯

她不想成为传奇

可她本身就已是传奇

她不美丽

却足以以任何一种姿态倾城

9月8日,张爱玲去世22年

我们却只能感叹:

世间再无张爱玲!

1

如果你认识从前的我

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

孤僻,疏离,傲气,

很多人看过张爱玲的照片后,

会觉得她的冷漠气质是来自于骨子里的,

而其实这一切与她繁杂的家庭经历有关系。

张爱玲的外曾祖父是李鸿章,

祖母是李鸿章的长女,

祖父是张佩纶,光绪年间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生母黄逸梵则是首任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的孙女,

可是张爱玲就是在这样的显赫家世中,

尝尽世态炎凉,看透人情冷暖。

1920年,张爱玲出生在

晚清最后一代贵族彻底衰落的家庭,

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虽然继承了不少遗产,

却是一个整日花天酒地的守旧纨绔子弟,

而作为出过国留洋的新派女性,

张爱玲的母亲无法忍受这样的丈夫,

毅然决定离家出走。

小时候的张爱玲和弟弟

父亲再娶之后,

张爱玲与继母的关系并不融洽,

1937年,张爱玲的母亲从国外回来,

于是,她跑去母亲那里住了两个星期,

一回家,继母就问:“这几天你到哪里去了?”

张爱玲答:“到妈妈那里去了。”

后母不高兴,说:“应该给我说一声。”

张爱玲答:“我跟父亲说过了。”

后母一时气急,“你眼睛里哪儿还有我呢?”

话音未落,一巴掌就打在张爱玲脸上。

继母怕她会还手,

便疯了似的,没命地往楼上跑,

嘴里还大喊着,“她打我,她打我。”

然后抽大烟的父亲冲下楼来,

就对她拳打脚踢,对着她叫喊:

“你还会打人了,我打死你!”

张爱玲曾在作品中这样记录他的毒打:

“我的头偏向这一边,又偏到那一边,

无数次,耳朵震聋了,

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

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

父亲张廷重与张爱玲

遭遇毒打后的张爱玲,

后来被关了近半年的禁闭,

又不幸染上了痢疾,

就算此时父亲也没有给她任何医治,

若不是姑妈舍命相救,张爱玲或许早死了。

“希望有个炸弹掉在我们家,

就同他们死在一起我也愿意”。

这句话深深透露着张爱玲对家的绝望。

终于在一个深夜里,她逃离了

这个显赫却没能带给她一丝温暖的家庭。

后来,她逃到了母亲的家里,

本以为生活会好起来,却没想到:

过惯了纸醉金迷日子的母亲

离婚后生活质量本来就下降不少,

如果再加上供张爱玲的读书和生活,

生活就愈发地拮据。

一天天,日渐窘困的生活,

慢慢消磨了她与母亲之间的情感,

张爱玲也在《童年无忌》里

也写过这样的话:“问母亲要钱,

起初是亲切有味的事,

因为我一直是用罗曼蒂克的爱,

来爱着我母亲的……可是后来,

在她的窘境中三天两天伸手问她拿钱,

为她的脾气窘难着,为自己的忘恩负义磨难着,

那些琐屑的难堪,一点点地毁了我的爱。

张爱玲母亲

2

我喜欢钱,因为我没吃过钱的苦

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

1938年,张爱玲以远东区第一名的成绩

考入了英国伦敦大学,

却因日军的侵华而阻断了留学的行程,

于是,她只好转入香港大学念书,

在学校里,张爱玲的成绩极好,

第二年,她就拿下了港大文科二年级的两个奖学金,

有一位英国籍教授为此惊叹:

“教书十几年,从未有人考过这么高的分数!”

一位历史老师在得知她的生活困难后,

还曾以私人的名义奖励了她800港币的奖学金,

激动万分的张爱玲,回家告诉了母亲,

母亲说:“你先把钱放在我这里。”

谁知第二天,她竟把这笔奖学金拿去打麻将,

输得分文不剩后,离开了香港,

张爱玲的学费也自此断掉。

张爱玲港大学生证

后来张爱玲听说,在香港大学,

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出国深造,

于是她放弃了社交,整天浸泡在图书馆里。

为了最后的这点希望,

她鼓起勇气给母亲写信向她求救资助。

然而母亲没有钱给她,只回信说:

若现在嫁人,不仅可以不读书,

还可以用学费装扮自己;

继续读书,不仅没有装扮,

还要为学费伤神。

至此,她与母亲的关系也随此走向了尽头。

那时候的张爱玲

正值最灿烂的青春年华

但她却说: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衣袍,爬满了蚤子。”

这个世界需要冷漠与之对抗,

因为连恨,都需要勇敢,需要力气。

年少时的张爱玲

早已习惯了人生的离合聚散,

因为她知道:

此后,万水千山的人生旅程中,

她只能一个人独自前行。

3

写小说,不仅是我的天才梦

也是我在尘世赖以生存的方式

张爱玲出生贵族,豪门之后,

可所有的荣华似乎从来都与她无关,

人生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安稳,

困境之中,唯有自救,才能解脱。

她说:“出名要趁早!”

其实,她只不过是想要自食其力,

不再卑微地依靠任何人,

所以她选择弃学,以卖文为生。

1943年,回到上海的张爱玲,

一开始是为报纸杂志写影评、书评。

在多次投稿未中的情况下,

她遇到了《紫罗兰》杂志主编周瘦鹃,

周瘦鹃读了她的小说后,

顿觉惊为天人:“一壁读,一壁击节。”

一月后,《紫罗兰》推出了她的《沉香屑》,

让张爱玲一战成名,她又陆续撰写了

《倾城之恋》《金锁记》等小说,

短短两年里,她便红透了整个中国。

张爱玲为自己小说设计的封面

张爱玲说:“我生来就是写小说的人。”

她能巧妙地将生活琐事转化为小说的素材,

她的那个曾经鼎盛而后败落的家族,

以及在她的生命里经过的人,

都成了她写作中的源泉。

写小说,不仅是她的天才梦,

也成了她在尘世赖以生存的方式,

这时的她,为自己租了公寓,

彻底挥别了20年以来的屈辱与无助。

4

做自己喜欢的事,嫁自己所爱的人

穿自己想穿的衣服,写自己想写的文章

读过张爱玲小说的人

都知道,她的文字通晓世事,

洞彻了人性的弱点和世间的荒诞。

许多人以为她是个人情练达的老者,

却不知她正是风华绝代的年龄,

此时,褪去了名门之后光环的张爱玲,

才找回真正属于她自己的生活。

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

“我愿意保留我俗不可耐的名字,

向我自己作为一种警告,

设法除去一般知书识字的人咬文嚼字的积习,

从柴米油盐,肥皂,水与太阳之中去找寻实际的人生。”

无论是《金锁记》还是《十八春》,

她的笔下写尽了大户人家的各种繁文缛节,

将社会的世俗礼数描绘得生动形象。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在生活中却给人一种孤傲冷漠的感觉,

她闭门索居,不爱会客,

其实她不是不会,不是不懂得,

而是不喜欢不愿意委屈自己去迎合别人。

看透世间冷暖的她不愿再被世俗所牵绊,

只想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

享受着自给自足的温暖与安逸。

她说,她是个俗人,热爱市民的俗美。

“我真快乐我是走在中国的太阳底下。

我也喜欢觉得手与脚都年青有气力的。

而这一切都是连在一起的,不知为什么。

快乐的时候,无线电的声音,

街上的颜色,仿佛我也都有份。”

张爱玲为《中国人的生活和时装》绘的时装图

张爱玲在上海滩的时尚也是出了名的,

她常穿自己设计的衣服引来无数人的瞩目。

她为出版《传奇》,

到印刷所去校稿样,穿着奇装异服,

使整个印刷所的工人停了工。

她到好友苏青家做客,整条里弄为之震动,

她在前面走,后面跟着一大群孩子,

一面追,一面叫。

她参加朋友的婚礼,

穿了件自己设计的前清样式的绣花袄裤去道喜,

整个婚宴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她身上。

还有一次,她去游园会的时候遇到影星李香兰,

因为当天穿着她最得意的那件

“很有画意,别处没看见过类似的图案”裙子,

所以才洋洋得意地拍了照,

甚至不看镜头,她觉得在那一刻,

她比李香兰更美,而裙子是她祖母的被面改的。

张爱玲与影星李香兰

有人问过她为什么如此?

她说:“我既不是美人,又没有什么特点,

不用这些来招摇,怎么引得起别人的注意?”

如此精致的世俗,叫人不得不喜欢。

对许多人来说,

“张爱玲”早已不再是一个作家的名字,

而是一种生活情调和时尚品味的精致形容词。

张爱玲的背后是老上海、织锦缎、青花瓷……

5

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

其实你应该知道

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张爱玲爱上胡兰成,

所有人都在为她惋惜遇人不淑,

而她却选择一往无前地去爱一个人,

哪怕爱错,她也认了,

而这恰恰才是张爱玲,

她只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去爱。

1943年,23岁的张爱玲

遇见了年长他14岁的胡兰成,

倔强高傲的她从此沦陷在爱情的深海里,

无论别人怎么看待,

对她而言:自己喜欢最重要。

正因为对胡兰成的喜欢,

她才会写下这样的句子:

“当她见到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但心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没有婚礼,也没有结婚证,

他们只有一纸简单至极的婚书:

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

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前两句出自张爱玲,后两句出自胡兰成。

胡兰成

然而,与张爱玲洁婚不到半年,

胡兰成就与护士小周开始如胶似漆,

张爱玲去温州找他,

要他在自己与小周之间做出选择,

他决然的拒绝了,

后来他又爱上了朋友的妻子范秀美,

张爱玲也在一次次的伤害中

越发变得坚强,也越发明白

美好的爱情,已经走到了尽头

直到一封绝笔信的寄出——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

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

彼惟时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

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并且随信附送了30万块钱,作为分手费。

从此,两人天各一方,互不相欠。

如果爱情是一场劫,

那么每个人都要历尽劫数,才能重生,

在这场爱情里,所有人都看到,

孤高的张爱玲为一个男人卑微到尘埃里,

却不曾看到她纵然她爱到无可就药,

也誓死不改她与生俱来的性情,

她最懂自己的感情,更忠于自己的选择。

若爱,请相惜,深爱

若离,请转身,彻底。

张爱玲华丽转身,不是暗自萎谢,

萎谢的是他们的这段爱情,

“爱玲是我的不是我的,也都一样,

有她在世上就好。”胡兰成说。

6

我们都是寂寞惯了的人

浮华褪尽,人比烟花寂寞

后来,张爱玲漂洋过海地来到了美国,

就在她最低谷时,

在美国邂逅了一个真正爱她、关怀她的人,

——甫德南·赖雅

他们之间的差异是如此之大,

年龄、种族、个性、价值观,

出身背景和政治观点全然不同。

然而,他们却相爱了,

两个月后,他们在纽约结了婚,

这段时光,应该是张爱玲最幸福,

也是最艰苦的日子,

她得到了她想要的爱情,

却迎来了相濡以沫的拮据日子。

新婚刚两个月,年老的赖雅便得了中风,

张爱玲没有怨言,悉心照料,

赖雅的身体渐渐转好。

张爱玲与赖雅

有一次,朋友送来一只山羊,

幽默的赖雅对张爱玲说有客来了,

可她却拒而不见,赖雅劝了很久,

最后说客人就是一只羊,她这才出来看视,

也许只有赖雅才真正懂得。

1967年,赖雅和张爱玲永别了,

赖雅的死对张爱玲来说既是解脱又是损失,

从此她不再被爱情束缚,

却也变得无比孤独。

晚年的张爱玲开始不断地搬家,

家具、衣物随买随扔,

不断变幻的陌生的环境,空无一物的房间,

她试图以这样的方式来摆脱

自己内心漫无边际的孤寂与苦痛。

1995年秋天,

75岁的张爱玲孤独终老于洛杉矶的公寓,

她安详地躺在门边的一张蓝色毯子上,

据说,她死前最后一件衣裳是

一件磨破衣领的赫红色旗袍,

像极了她曾经绚烂一时而后归于寂寞的一生。

清绝如她,冷傲如她,

带着极致的璀璨,亦带着坚定的孤独,

所以她在恰当的时候,

恰当的自我绽放,自我枯萎,

她始终忠于她自己的灵魂。

年少时的孤帆自赏,

遭遇爱情后的痴心不悔,

人生迟暮的离群索居……

滚滚红尘中,临水照花人,

张爱玲的一生就是一部传奇。

只是这个人早已隔了不同时空,

但我们会永远记得这个传奇的女子。

若没有她,民国便是寂寞,

已失去她,红尘再无传说,

这样的女子,世间只有张爱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