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照临,混沌变澄明:李商隐《锦瑟》诗新讲
李商隐的《锦瑟》诗用典频密,时态跳跃,表意朦胧,对于此诗的解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金朝的元好问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诗家都喜欢李商隐的诗,只是遗憾无人能像东汉的郑玄一样为它作注。清代的诗人、学者王士祯(原名王士禛)慨叹:“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选入《锦瑟》,也认为“难以说清”。
那么,我们能否找到解读此诗的捷径呢?
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采用诗眼解析法。首先抓住全诗的诗眼“惘然”,并且给出准确的解释:失意、伤感。以此为突破口,所有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以下是对此诗的翻译:
锦瑟啊为何无缘无故有五十条弦?
每弦每柱都让人怀想起青春华年。
庄周为梦中梦醒之间蝶变而迷惑,
望帝将思慕情人之心托付给杜鹃。
大海上月光下鲛人泣泪皆化珍珠,
蓝田蕴玉红日和暖蒸腾缕缕青烟。
这种情感岂待将来追忆才会产生,
只在当年事发之时早已失意伤感。
完成译读,就进入解读环节。怎么解读此诗呢?以下是笔者网上教学的一个片段:
师:本诗的诗眼是什么?据此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课件同步呈现上述问题)李远歌同学,请你回答。
生:我在,老师听得见吗?
师:你说吧!
生:本诗的诗眼是“惘然”,“惘然”的意思是失意、伤感,我同意你的讲法。教材的注释是“迷惘,茫然”,有点隔靴搔痒。
师:“隔靴搔痒”用得好,于我心有戚戚焉。请你展开分析。
生:第一句说到“五十弦”“思华年”……
师:是第一句还是第一联?
生:第一联。
师:表述要准确!律诗由四联八句构成。
生:首联说到“五十弦”“思华年”,诗人追忆青春年华,表明青春已逝。这是第一层伤感。颔联用到两个典故,庄周梦蝶和望帝啼鹃。前一个典故表现人生如梦的虚幻,物我难辨的迷茫,这是第二层伤感。后一个典故表现伤春的情感,对美好事物的怀念,重点是对异性的爱慕,包括对亡故妻子的悲悼,这是第三层伤感。颈联……我说不好。
师:你为什么说不好呢?是因为鲛人泣珠的典故还有一种说法,叫沧海遗珠,一颗珍珠遗落在大海中,再难觅见,它的美质便不能发挥作用。出句的沧海遗珠和对句的玉蕴蓝田是否有相似之处?
生:我好像有些明白了。
师:请接着讲!
生:颈联运用两个典故,表现才华卓越却难以施展的郁闷。这是第四层伤感。
师:刚才李远歌同学的发言十分精彩,下面我们归纳一下(课件同步呈现):
由此可见,如果以诗眼为突破口,本来表意朦胧、众说纷纭的一首诗歌变得清晰明了,仿佛天光照彻,混沌一下子变得澄明。
最后进入赏读环节,我们可以作如下赏析:
诗人以“锦瑟”起兴,引出对青春年华的怀想,抒发青春易逝的怅惘,这是第一层伤感。颔联借用庄周梦蝶、望帝啼鹃两个典故,表达人生如梦的幻灭感和无常感,抒发情人亡故的凄苦,这是第二层伤感。颈联化用鲛人泣珠(沧海遗珠)、玉蕴蓝田两个典故,含蓄地抒发壮志难酬的苦闷,这是第三层伤感。尾联总结全诗,直抒胸臆,将三种时态融为一体,抒发刻骨铭心、销魂蚀骨的失意伤感,悲怆之意十分浓烈却含而不露,写法和《百年孤独》的开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第三联最是精美:意境阔大、迷离、高洁、幽怨,感染力强;阴阳相济,显隐互见,意象美好,对仗精工;用典寄意,含蓄蕴藉。
如此一来,我们便轻松地完成了对此诗的解读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