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帝责——朱棣的瞎折腾一:得位不正(1)

被严重美化了的明太宗朱棣。

前面码字的谈过了朱元璋对明朝灭亡负有四个方面的历史责任——封藩、军户、经济、法制。

这已经惹得有人举报弄得文章被限制推广,这下轮到说明朝最被夸大的皇帝朱棣,不知又会惹来多少腥膻。

正文开始。

虽然朱元璋之后继承人是建文帝,但是他位仅一年便遇到了靖难之役,各项政策根本来不及推广就被赶下台。而且朱棣登上大宝后又对他的一系列施政举措行进了大调,所以他对明朝历史进程的影响实在是微乎其微。

要说建文帝对明朝灭亡最大的责任恐怕就是帮朱棣赢得了靖难之役,让燕王这一支血脉掌握了明朝的皇位,弄出了不少的奇葩。建文帝其它实在是没啥可讲的就此自此略过,码字的直接开始批判朱棣之旅。

作为明朝实质上的第二个皇帝,朱棣对于明朝的影响之深远甚至还超过了他老子朱元璋。只不过比起他老子功远大于过,朱棣的正面影响就实在是不多了。

一般明清两朝会被拿来做一个对比,如果在清朝皇帝里找一个人出来对标朱棣的话,那么毫无疑问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是一个翻版的小朱棣。

严重被低估了的清朝乾隆皇帝

您说为啥是乾隆?

因为这两人一样喜欢跟祖父辈攀比,一样爱搞排场,一样喜好展示武功,一样爱编辑书籍留名后世,一样好大喜功,也一样败家。

可能有些朝代粉们又要说野猪皮的后代凭啥跟大汉正统比。

但把乾隆和朱棣的战绩放在一块比一比,有些粉恐怕要跳九丈高。

朱棣收复安南勉勉强强对标了乾隆的灭准格尔后,光是乾隆一个平大小金川的战绩都能把朱棣的五次北伐成果给比下去。

诚然乾隆损兵折将耗费无数才打下了大小金川,但那也是实实在在地完成了改土归流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军事征伐,为以后改土归流在西南边疆地区彻底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反观朱棣的五次北伐,《明史》拼命地捧他说:六师屡出,漠北尘清。

对朱棣明褒暗贬的明史

在后面更是对朱棣大加褒奖: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尤其“远迈汉唐”更是某些朝代粉朗朗上口言必称之,甚至拿来当成整个大明朝比汉唐牛逼的证据。

然而这段话的最后还有一句他们都视而不见了:革除(革除:靖难)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亦曷:又是什么)可掩哉。

所以一整段朱棣的明史小结看完,看到倒行逆施四字你还敢说《明史》都是在夸朱棣吗?

朱棣的五次北伐出兵动辄10万以上,百万民夫转运供应军需,可想耗费是何其巨大又岂是小小的两征金川能比的?

可是这么声势煊赫的北伐实际战绩又如何呢?

朱棣北伐除了声势大也就没啥可多说的了。

根据明朝人的统计算下来,实打实的功绩就只有几百号俘虏而已。

朱棣的六师屡出漠北尘清,根本就是五场花费巨大的武装旅游,对于明朝消除边患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而且为了这五次北伐,朱棣更改了朱元璋的既定方针,严重削弱了明朝的边防实力。土木堡之变始作俑者最大责任人之一正是朱棣,这个另文详述在这里不做赘述。

乾隆打个金川损耗钱财多了些都被今人嘲讽为是个败家子,朱棣这个真不知道该怎么给他算了。

现在网上总有一帮人在叫嚣《明史》是清朝写的,是诋毁明朝的。如果要真按明人笔记内容来写明史那才真叫精彩了,《明朝那些事》得改名叫《明朝那些混事》了。

北伐劳而无功空耗国力,因此到了朱棣第三次要举行北伐时,发生了户、礼、兵、工等四部尚书联名反对北伐的事情。

结果当然是朱棣龙颜大怒,户部尚书夏原吉、工部尚书吴中下狱,兵部尚书方宾自杀(明明这是死谏,却被朱棣下旨戮尸硬黑成了畏罪自杀)。北伐自然就此顺利进行,一直进行到第五次徒劳无功的朱棣最终死在了北伐回京的路上。

榆木川成为了朱棣人生最后的落脚点。

对于朱棣的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地行为,码字的公平说一句:乾隆是真的好大喜功,但是朱棣未必是。

朱棣这一切行为的根源其实就是四个字——得位不正。

再怎么洗朱棣他都是反王,还逼死了正牌的皇帝,那皇帝还是他侄子。

别说是封建社会那种格外重视君臣之分的时代,就是放在今天这都说不过去。

为了掩盖自己得位不正的劣迹,彰显自己是英明神武之主,所以朱棣才格外喜欢建功立言。

五出漠北,三犁虏庭,北建故宫,开挖运河,南修武当,招抚诸番,六遣西洋,九上北海、征伐安南,编纂大典等等,一桩桩一件件看得时人是眼花缭乱。

但是这些都是很花钱的,而我们知道明朝是一个很缺钱的王朝。这些混在一起后果是必然的,光是北建故宫开挖运河一项就引发了山东的白莲教起义。

而这场起义是中国历史最为奇怪的一场农民起义。

让明朝颜面全无的唐赛儿起义

一般农民起义军都会四处转战,最后绝大多数归于失败。

可是这次起义大不相同非常诡异,起义军在冲破了明军的包围后失踪了!

主要的起义军领袖后来都逃过了明朝的追捕湮没于人世间,尤其是起义的最高领袖寡妇——唐赛儿最为传奇。

这场山东起义让阴戾的朱棣大为光火,他一怒之下(也为了平息民愤,这点和朱元璋真不愧是父子)处死了山东布政使、参议、按察使、按察副使、佥事和出现起义的府县的所有官吏。

收拾完了这些倒霉的官员后朱棣当然也不会放过起义军,尤其是起义军的首领——唐赛儿。

唐赛儿失踪,天下女尼姑和女道士倒了大霉

在山东起义发生的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3月至5月,朱棣下旨尽捕京师、山东境内的女尼和女道士,押解京师审查。无果后更又逮捕全国数万名女尼和女道士押送京城审查,却终未发现唐赛儿的踪迹。

找不到就是找不到,唐赛儿的去向成了一个历史之谜,朱棣再杀人泄愤也没用。

可以想见唐赛儿躲过朝廷的追捕这件事,本身对朱棣的震撼无疑是非常巨大的。

朱元璋篇码字的已经说过了,明朝建立起了遍布全国的关卡哨所,将各个隘口渡口封地那是严严实实。

可是起义军就这么神秘消失在了大明的疆土上,遍布天下的关卡哨所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

何况因为得位不正使得朱棣很没有安全感,所以他一登基就立马恢复了锦衣卫的昭狱,还添设了北镇抚司专管典狱。同时大大扩充了锦衣卫的规模,缇骑四出监视藩王督察地方。

明朝的特务政治仅仅废除才几年便又再次死灰复燃还发展壮大,而到了起义发生的永乐十八年时锦衣卫的缇骑早已经遍布天下,可是唐赛儿等这么多义军领袖在这种情况下却就这么不知所踪了。

换做你我是朱棣会怎么想?会认为只是唐赛儿他们会藏吗?

当然不会,肯定我们都会想这些义军领袖是得到了什么势力的庇护才会销声匿迹。能在满天下的锦衣卫缇骑眼下将这么多人藏得密不透风,这势力您觉得可不可怕呢?

唐赛儿等起义领袖不知所踪,朱棣自然会联想到这个人

尤其是朱棣心中一直有一个阴影存在,他必然会将这个势力与心中的阴影结合起来,怕是连觉都睡不好了。

不难想见朱棣因此会对锦衣卫的能力和忠心都产生怀疑。

于是还是在永乐十八年,我们在北京城门楼前看到东缉事厂挂牌营运,那么谁来负责这个以后搅动明朝风云的机构呢?

锦衣卫在唐赛儿起义中的糟糕表现令东厂横空出世。

在朱棣起兵靖难的过程中,他身边的太监们跟着他赴汤蹈火这让他很是感动,而且太监们无后不用担心他们掌握了兵权后会造反,于是一个让明人闻风丧胆的称呼诞生了——厂公。

啰嗦一句,在明朝东厂和锦衣卫一直都是平起平坐的,两者互不统属相互监督。与影视作品不一样,锦衣卫指挥使从来用不着对东厂厂公低三下四的。除了几个知名宦官如王振、刘瑾、魏忠贤时期,一般锦衣卫指挥使还是比厂公更牛些的。

不过永乐十五年的时候,锦衣卫指挥使的衙门就已经改设在了天津卫金钟河畔,从与皇帝的距离来说,东厂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利。

恢复特务政治,还建立新的特务机构来制衡锦衣卫,和朱棣得位不正内心难安一心想核实建文帝生死有着密切的关系。

建文帝是朱棣后半身挥之不去的心魔

得位不正四个字死死纠缠着朱棣的后半生,一直到他驾崩于榆木川才得以解脱。

但是码字的还不打算就这么放过朱棣,码字的会继续揭他得位不正的伤疤。

(0)

相关推荐

  • 锦衣卫、东厂、西厂和六扇门,谁才是明朝最狠的仔?

    原创作者:翰林冷知识 明朝,是一个极为奇葩的朝代.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将拱卫司改成锦衣卫,大杀功臣开始,厂卫横行.太监干政.满朝文武,无一不瑟瑟发抖. 公公们的拂尘甩,锦衣卫的绣春刀,让人横着进.竖着出, ...

  • 飞鱼服,绣春刀,对于锦衣卫你还知道多少?

    最近一部<大明风华>又将大家带到了那个历史上充满传奇色彩的王朝.每当有关于明朝的历史题材剧上映,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明朝那个神秘的组织--锦衣卫. 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 ...

  • 明亡帝责——朱棣的瞎折腾三:养猪

    朱棣一项糟糕透顶的政策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为了说明朱棣这个政策到底有多糟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末那场决定明清命运的大战吧. 明末的萨尔浒之战诚然明军损失惨重,但是比之历史上那一样有名的土木堡之战, ...

  • 明亡帝责——朱棣的瞎折腾二:狂赌

    战略失败的朱棣 前面码字的说过,朱元璋经济政策很糟糕,这会让明朝很差钱. 有多差钱呢? 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统塞上九十城,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骑兵,皆骁勇善战. ...

  • 明亡帝责——朱棣的瞎折腾一:得位不正(2)

    本文继续上篇,揭露朱棣得位不正所带来的各种后果. 一个传闻在明朝的坊间流传--朱允文逃到了南洋. 传说心中难安的朱棣决心查个究竟,于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壮观的一次大航海应运而生. 郑和下西洋 但是,搞这么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袁崇焕之罪(下)

    崇祯给袁崇焕定的'纵敌长驱,顿兵不战'罪名对不对呢? 上接前文. 袁崇焕的罪名: 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 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前文已经说明这里就不再啰嗦了,在说'纵敌长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袁崇焕之罪(上)

    甩锅开始 上接前文. 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 这是崇祯诛杀袁崇焕罗列的最主要的几条理由,可是这些理由能站住脚吗? 以谋款则斩帅. 前文说过了袁崇焕谈和都是跟朝廷报备的,崇祯明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毛文龙之死

    上接前文. 袁崇焕在粮饷上并没掐过毛文龙的脖子该啥时发就啥时发,但是他在觉华岛设立的饷司对船只的检查却比登莱时更加严格,于是毛大帅的生意就没法做下去了. 从饷司设立后袁毛二人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前面提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自寻死路

    崇祯是最不像亡国之君的亡国之君 前文码字的说到了大量的战船出现在了登莱附近的海面上,登莱兵备道王廷试和登莱总兵杨国栋赶紧调兵遣将准备迎击. 毛 文 龙 再 拜 上 书 於 满 洲 国 皇 帝 陛 下.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崇祯元年七月

    崇祯帝其实也该算是年青有为者 上接前文. 袁崇焕紧赶慢赶地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赶到了北京,然后他就不着急了. 一个月的时间他在北京一直待着没有要挪窝的意思,对此性急的崇祯多次在平台召见了他,主要 ...

  • 明亡帝责——崇祯悲歌:一错再错

    没有留下画像的崇祯帝 上接前文. 明朝正儿八经的明朝皇帝基本上都留下了肖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说是基本上是因为有三人因为不可抗力没有留下肖像,他们是建文帝朱允文.明代宗朱祁钰.明思宗朱由检. 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