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6.地球“莫霍面”与“古登堡面”的物理意义

4416.地球“莫霍面”与“古登堡面”的物理意义

2020.11.14

目前,人类不能深入地球内部考察地球层次,只能通过地震波分析地球结构,“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的存在是两个特殊的现象。

“莫霍面”在地球岩石圈,可能反映地球岩石圈板块的存在。“古登堡面”存在于下地幔和地核之间,可能反映地日和地月两个相对独立磁场的存在。

“莫霍面”是克罗地亚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故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或莫氏面)。

“古登堡面” 是古登堡在1914年发现的,所以以古登堡界面为此命名。

“莫霍面”地震横波和纵波加速,“古登堡面”地震横波减速、纵波消失。前者显然是岩石层的特征,后者可能是磁悬浮现象存在,本文主要分析后者。

地球不是单一磁场:从大气层到下地幔主要由第一至第五周期元素组成,我称其为地球第一对偶层次,也是所有星球初始层次的物质构成。

分析《元素周期表》,第一至第五周期元素可以通过核聚变连续形成。第六周期开始出现了元素中间结构的巨大变化,核聚变只能在同一周期元素内连续进行,可能形成星球内部相对独立的层次,对偶产生新的星球。

分析太阳系巨行星和类地行星的不同,我认为星系由主星不同对偶层次对偶形成,类似核外电子现象,分别形成相对独立的磁场,相对独立的交流正负电荷。

初始太阳可能有相对独立的五个对偶层次,初始层次对偶银核某一对偶层次的一部分形成,组成共同磁场。其余层次对偶产生太阳系四颗巨行星,组成共同磁场。太阳系四颗类地行星以后伴随太阳的成长渐次形成,发育程度不同,拥有不同数量的卫星。

是否如此?还有哪些特殊现象,需要深入研究。

地球地日和地月磁场同极相向、相互排斥,很可能产生磁悬浮,交流正负电荷量的区别也会产生运动速度的不同。所以,地球内部两个相对独立的层次可能拥有不尽相同的运动速度。

太阳系拥有八大行星和两个小行星带,加上初始层次,目前太阳可能拥有十一个对偶层次,十一个相对独立的磁场,相互排斥,产生磁场倾角。

星球每个新对偶层次的形成都会对偶产生相反物质星球,发生元素重组带来的超新星爆发,星际环境的重大改变。地球表面岩层的破烂不堪,未必是一次超新星爆发的影响,金星、水星和太阳系其他行星卫星的诞生对太阳系和地球表面环境的影响都是深刻的。

长期以来,我们都把潮汐现象主要归于月球引力的影响,很可能是错误的。地球表面属于地日磁场,只有地核与月球组成共同磁场,间接影响地球表面物质运动。

星际关系也不仅仅是引力关系,还有排斥关系:远日点、远地点相互吸引,近日点、近地点相互排斥,都会影响潮汐运动。

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之中,银核与地球同属正物质星球,太阳与月球同属反物质星球,也有相互影响。地球的近日点、远日点,月球的近地点、远地点,可能有银核和太阳的影响。

本文主要讨论“古登堡面”的形成原因和物理意义。只有了解星球对偶层次产生的星际磁场关系,才能了解“古登堡面”产生的物理原因和物理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