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0,瞄准敏感话题的它就是下一匹黑马

今天要介绍的剧,有点特别。
凭良心说,至今豆瓣评价人数寥寥的它,基本成不了爆款。
但是,我敢保证大多数观众都会为这部港剧敢为人先的态度所折服。
如果你曾经历过相似的“噩梦”,那么甚至会有怒火中烧的感觉——

《假设性无罪》

为什么说它火不了?
仔细想想,今年有资格出圈的港剧屈指可数。
要么是配备豪华阵容的良心职业剧,比如《铁探》《白色强人》
要么就是《金宵大厦》这匹瞄准都市奇幻题材的黑马,故事紧凑荒诞,悬念百出,让人欲罢不能。
相比之下,《假设性无罪》的阵容一没大牌,二没熟面孔。
就连制作方也不是TVB、ATV等老牌劲旅,而是ViuTv这样的新生代电视台。
没有观众基础、噱头不足、制作成本不高的《假设性无罪》注定只能是冷门剧。
话虽如此,本剧的社会价值还是远远高出它的传播广度。
因为它触及了一个敏感话题——性骚扰。
01.罗生门
打从开场,故事就不走寻常路。
污迹斑斑的小屋,破败不堪的摆设,突然闯入的魅影,再加上尖锐突兀的配乐和灰暗色调。
明明是恐怖片的标准配置,却酝酿出一起令人胆战心惊的性侵未遂案
受害人名叫林梓慧(王敏奕饰),趁机意图不轨的不是别人,正是她的直属上司何英杰(梁汉文饰),人称YK。
幸好同事们及时出现,她才逃过一劫。
事发之后,两人以及附近的同事都被带往警局审讯,可案件的审理过程却异常艰难。
首先是缺少目击证人,女方口说无凭。
再加上刚才还兽性大发的YK却突然拿出另一幅无辜面孔,坚称自己是被冤枉的,于是产生了双方各执一词的僵局。
警方接着又对涉案人员的社会关系进行了初步调查,得出的结论也让人眉头一紧。
多位同事不约而同地提到YK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一直表现优异,是个好爸爸兼好上司。
言下之意,他们坚信YK不像会做出这种事的禽兽。
另一位男同事态度就更偏激。
依据他的口述,一个在职场拉扯男女关系,私生活混乱的绿茶婊形象呼之欲出。
再看涉案双方之间的关系。
根据林梓慧室友兼同事所说,两人既是上下属,又是偶像与仰慕者的关系,平日里相处时略显亲密。
通过这份供词,案件立马出现回转余地。
另一种可能性浮出水面:受害人可能是由于求爱不成然后心生怨怼,打算借机报复。
随着站队人数的增多,天平逐渐开始倾斜。
面对警察咄咄逼人的询问,本就惊魂未定的林梓慧很快陷入了无助状态。
对方越是追问,她就越是紧张,连具体细节也表述不清,都用“好像”“记不清”来含糊带过。
就连警方也不由心生疑虑,怀疑这场性侵是不是她胡乱捏造出来的。
直到林梓慧衣服上的指纹和DNA成为关键物证,事态又再次发生逆转。
如此一来,YK这匹“铁狼”还怎么洗清自己的嫌疑?
几乎所有同事都选择站在她的对立面,那林梓慧又是否真的只是楚楚可怜的小白羊?
一切都是未知数。
02.集体谋杀
与同样讲述性侵话题的《难以置信》相比,《假设性无罪》则更像是一道复合型命题。
它在维持现实主义基调的基础上,增添了更多悬疑要素,并且对办公室政治进行了起底式的刻画。
悬疑要素主要体现在剧中“插叙+倒叙”的剪辑手法。
这样的叙事方式初看凌乱,习惯之后却能让观众产生玩解谜游戏般的快感。
在线索时常被打乱顺序的情况下,稍加拼凑就能得出不一样的“真相”。
比如,在同事和上司的回忆里,女主是个靠美色上位的投机分子,而她与大老板的亲密接触似乎也坐实了这个看法。
实际上,她是凭借自身实力拿到设计行业的新人奖,才被破格录取。
面对大老板平时的诸多越轨举动,作为小职员的她心里又惊又怕,只是不敢表露罢了。
至于其他关于她个人品格和工作态度的指控,更是子虚乌有。
当同事在摸鱼划水的时候,是她独自完成了收集资料和设计构思的任务,作为新人设计师,她足够拼命。
即便如此,还是摆脱不了众人对她的恶意和误解。
“真相有时很狡猾,所以别被表象蒙蔽,最起码不该让个人情绪影响你的判断力。”
通过跳脱的剪辑手法,这是编剧试图传达给观众的“暗号”。
随着剧情的深入,不仅性侵案变得扑朔迷离,疑点也越来越多。
直到某个关键人物上线,最重要的诡雷被直接引爆。
Vivian是谁?
为什么林梓慧的工位上总是出现她的东西。
为什么所有人提起这个前任同事都是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
又到了头脑风暴的时间。
透过不断闪回的画面,我们可以推测出Vivian在离职前曾遭遇过一次性侵。
并且事后被人录下视频四处散播,在数不清的流言蜚语中,她选择跳楼自杀。
事态被勾勒得愈发清晰——女主目的确实不单纯,她是为了替好姐妹Vivian复仇才入职Flymind。
如果说女主和YK的这桩性侵案是张摆在桌面上的明牌,那么Vivian牵扯出的悬案就是张尚待揭晓的暗牌。
到底谁是罪魁祸首?
开篇剧情无疑锁定了最大嫌疑人YK,但后续扫雷范围却扩大到全公司。
揩油专业户郑老板?还是爱说骚话的齐哥?又或者是经常骚扰Ling姐的技术工阿泽?
甚至,是平时斯斯文文,对待手下谦逊和蔼的Norman?
就在我兴致勃勃地做着推理时,一盆冷水兜头泼下——原来,凶手根本不止一个。
在这场集体谋杀里,真正吞噬Vivian的是Flymind这座巨型泥潭。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剧中的人设。
剧情走向雾里看花,与之对应的则是登场人物的复杂性和双面性。
例如,几位小心翼翼掩饰着桃色秘密的中层。
女上司Yvonne,乍一看很符合外界对女强人的刻板印象:严肃、无趣、不通人情。
在更多时候,她又象征着在伦理边界游走的欲望。
这些不可言说的隐秘欲望,越是被伦理道德压制,反弹得越是激烈。
尤其是她对YK的觊觎,更是导致了其内心的扭曲。
因为得不到YK的爱,索性转向包养小狼狗,靠肉欲填补内心的寂寞。
YK的形象就更具有典型性。
表面上,他非常贴合世俗定义中的“好男人”,平时忙到再晚也要回家陪孩子,讲究事业与家庭两手抓。
实际上,他过着放荡的私生活,既与上司Yvonne有一夜情,又和妻子的闺蜜长期维持着亲密关系。
金字塔上层歪歪斜斜,中层耽于色欲,基层就更是混乱不堪。
比如,办公室性骚扰的领头人物齐哥。
身为一级怪话选手·嘴贱大师·反女权第一人的他,堪称整部剧的迷惑担当。
顺便品一品由他贡献的“金句”:
“有人骚扰你,是你的福气。”
“你想袁姐是否以前患过病把胸部切除了?明明胸大才会无脑。”
“谁告我性骚扰,我就反控告,谁让她们身材恶劣,有碍观瞻,影响我的创作情绪。”
那么,在如此“挑剔”的齐哥心目中,什么才算好女人?
首先,身材要性感惹火,这是最高标准。
其次,必须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如果一个女人连做饭也不会,那绝对嫁不出去。
表面上,齐哥的言行举止已经令人厌恶到有脸谱化的嫌疑。
但再往深了想,他的价值观竟完美符合弗洛伊德提出的“圣母-妓女”情结。
拥有此类情结的人往往在物化女性的基础上,又会依据“功能”进行分类。
一种是贤妻良母型的“圣母”,她们通常与性无关;另一种则是满足男性欲望的“妓女”。
前者是他们灌输爱意与尊重的对象,后者则相反。
正因如此,他对待其他女性丝毫不留口德,只有提起妻子时才会收敛几分。
如此一来,恰巧说明齐哥不仅代表广泛意义上的“直男癌”或“色狼”,更是传统性别价值观的具象化。
负责以打压女性自尊的方式维护男性权威,也是该角色的意义所在。
在这个危机四伏、充斥着言语挑逗和性骚扰的办公环境里,甚至有人自愿被物化。
比如平时衣着最性感的Lily。
她一直默认自己“办公室尤物”的定位,对于身材和外貌的调侃,统统笑纳。
不仅如此,她还顺势把美貌和性感都当成与客人谈判的优势。
至于那些若有似无的猥亵目光和骚扰,就视作工作中的“附加考验”。
利用性别优势换取职场优势,其中的是非曲直,暂且不去评判。
因为Lily这个角色被赋予了另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负责挑起女性内斗。
如果把剧中的办公室政治比喻做宫斗,那么她就相当于《宫心计》里的姚金玲,而女主就是被她拼命打压的刘三好。
她早就看不惯女主,经常在背地里吐槽她靠攀附上司才坐稳位置。
最过分的是,从警局回到办公室之后,Lily的第一反应就是:被侵犯也是意料之中,谁让她平时那么“风骚”。
话里话外,居然把责任全推给女主,就差没直说“这个心机婊,活该”。
同为女人却丧失同理心,不帮着伸张正义,反而推波助澜,成为维护性侵者的帮凶。
可想而知,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当初Vivian是怎样失去生存信念,从而走上绝路。
正因如此,这起「性侵未遂案」无论真假,都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而林梓慧就是那颗破冰的手雷,她发誓要炸出Flymind这座狼穴背后所有的龌龊事。
03.女性生存图鉴
或许是受到港媒标题党潜移默化的影响,又或者是教育制度导致港人对“性”的态度更为开放。
所以比起小清新画风的台剧,港剧时常会和“大尺度”“重口味”挂钩。
无论是Yvnone在办公室拉窗进行自我抚慰以及和小狼狗的激情戏。
又或者是时不时出现的诸如钢笔、咸猪手这类双关,都让人对本剧的尺度和港式恶趣味感到佩服。
奇情式的故事、戏剧化的人设、夸张直白的叙事风格,这让我想起了另一部小范围内口碑爆炸的港剧《向西闻记》
更重要的是,二者都把社会议题的探讨包装成一本封皮浓艳诱人、内里严肃板正的“禁书”。
▲因为难以承担的房价,主角只能选择主动被绿来换取继承权
撕去咸湿艳俗的封皮,本剧对“性骚扰”话题进行了多维度的深入审视。
首先是对职场生存环境的全景刻画。
办公室性骚扰的常态化、男性言语中分寸感的丧失、两性立场不同导致的共情无能,共同构建出恶劣不堪的职场环境。
在办公室里,齐哥向来不会顾及其他女性的感受,一旦有人抗议,他就用更过分的污言秽语反击。
久而久之,除了林梓慧之外不再有人试着反抗,齐哥自然就更加无所顾忌,逐渐形成恶性循环。
世上一切都与性有关,除了性本身,它与权力有关。
归根到底,职场性骚扰还是性别权力结构失衡的副产品。
无论你处于金字塔的任何一层,相对弱势的一方注定失语——剧中Yvonne在被大老板摸腿时的尴尬表情就足以说明。
其次是主流社会对性骚扰的宽容态度。
除了职场性骚扰,发生在公众场合中的肢体骚扰有时更明目张胆。
林梓慧在乘公车时,有人趁机揩油,她毫不犹豫地推开对方并威胁要报警。
然而,所有乘客态度都出奇一致:别这么较真,我们赶着上班呢。
不难想象,如果任由事态继续发展,或许就会出现那句耳熟能详的指责:“谁让你穿的这么骚”。
在受害者集体失语的背后,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
每7名受访女性中,就有一名曾遭受性暴力;
曾受性骚扰的人数更接近一半,而且数字有上升趋势。
这意味着即使自己未曾亲身经历,身边的亲友也极大概率曾深受其扰。
她们被迫放弃抗争,有时是因为承受不了二次伤害,有时是囿于世俗眼光的偏见和对受害者的污名化。
明明是受害者却要忍气吞声,久而久之又演变成沉默的螺旋。
直到#MeToo运动的爆发,事态才迎来转机。
最后,是#MeToo运动在推进过程中衍生的两难境地。
正如开头所展示,相比其他犯罪类型来说,性犯罪取证困难,有时只能依赖涉事双方的证词。
再加上部分性骚扰发生在模糊的边缘地带,到底是调侃还是越轨,或许难以界定。
这就催生出一个问题:
如果被指控人面临诬告,谁来为此负责?
就像剧中YK如果真的没有侵犯林梓慧,在对方拒绝澄清的情况下,这个污点说不定会终生伴随。
▲事发后,女下属不自觉地躲闪
事实上,#MeToo运动席卷全球的这一年以来,冤假错案和罗生门都时有发生。
根据美国性暴力资源中心的数据显示,性侵的谎报率普遍在2%至10%之间,近几年该数字也有上涨的趋势。
这里就以去年9月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卡瓦诺事件为例。
心理学教授克里斯汀·布莱西·福特愤怒地指控对方曾在中学时代的派对上试图性侵自己,而卡瓦诺则声泪俱下地声称自己并没有犯下这等罪行。
尽管两人都在听证会上郑重宣誓,也声嘶力竭地为自我辩护,但双方都提供不了实锤。
事件的结局是卡瓦诺依旧被任命为大法官,但终其一生也洗刷不掉这个充满争议性的污点。
▲左:指控人福特    右:被指控人布雷特·卡瓦诺
卡瓦诺事件并非孤例。
现实中的案例暂且不说,电影《狩猎》中也有类似情节。
早熟的小女孩卡拉喜欢上了幼儿园男老师卢卡斯(麦斯·米科尔森饰),在拒绝卡拉幼稚单纯的示好后,对方居然捏造出卢卡斯性侵的谣言。
于是卢卡斯一夜之间成了人人唾弃的禽兽,面对全镇人的道德审判和排斥,他差点崩溃。
由此可见,一旦被迫卷入舆论场,直面被放大千百倍的指责,就算用尽浑身解数也难证清白。
既要维护受害者的权益,又要维持程序正义。
这是个人权益与社会公义间的博弈,也是公众对#MeToo运动的质疑和反思。
耐心细腻的人物刻画,不偏颇、理性思考的态度、多角度的分析和展示,正是主创团队呈现给所有观众的诚意。
期待未来会有更多像《难以置信》《假设性无罪》这样的深度好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