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想嫁个有钱人,有错吗?”:钱不是万恶之源,对钱的态度才是

没有办法理直气壮的说没错
《三十而已》中,王漫妮被顾佳问道:“你是喜欢他的人,还是他这个人背后的钱?”时很生气,反问顾佳“你就是这么看我的么?”
网络上针对这情节,引发了一个话题:想嫁给有钱人有错么?
先放结论,结论无可辩驳,没有人会不同意。
想嫁给有钱人没有错。
逻辑很简单:
法无禁止即自由。
嫁给有钱人不犯法。
所以嫁给有钱人没有错。
有没有错是道德问题,但这个问题不属于道德范畴。
喜欢有钱人并不会伤害其他人,所以当然没有错。但这并不是各位读者想听到的,而且大家目前也估计没有这样的困扰。大部分人也没有一个正在拿着鲜花等在门外的有钱人等待你回答愿不愿意嫁给他。
大家真正想听到的是,嫁给有钱人的人会幸福吗?我可以不可以把这件事当成一种期待,我可不可以朝着这方面努力?
头脑上知道没有错,但是潜意识里依旧会有一些不安,没有办法理直气壮地说没有错。接下来就谈谈,这点不安,是什么?
这点不安,出自哪里?
首先我们来扩展一下这句话的背景信息。
这句话应该是说:一个普通女孩儿想嫁给有钱人有错么?
为什么这么扩展?如果一个女性大佬,自己就能创造和对方一样的价值,甚至比男方挣得还多,会有这样的问题么?
如果一个女性,家庭条件极好,比对方更好,会有这个问题么?
如果一个女孩儿自己内心充盈丰盛,没有匮乏感,没有不安全感,会有这个问题么?
不会。
会问这样的问题,是很享受钱带来的快乐,又觉得自己不值得那么多钱。
这样的人,才没有办法坦然说“想嫁给有钱人没有错”。
这才是问题所在。那点不安,来自于将自己价格化之后,发现自己不值得。
将自己价格化本身问题不大,最多就是在买东西的时候纠结于几件商品的价格比较,或者图便宜买了不适合或者过多的商品。
可如果出现了“得到的东西和自己的价值差太多”的信念,灾难就开始了。这种信念叫“我不值得”。
这个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来看看“我不值得”这个信念是如何演化成灾难的。
我不值得是灾难的开始
一个信念演化成灾难,经常会有两个心理防御机制:第一个是“否定”。当问到自己是否值得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说我值得,很少人会觉得自己不值得。
但值不值得并不是嘴上说说,更多体现在行动上。
当你购买了一件昂贵的裙子,却将它束之高阁,为了买上打折商品而熬夜抢购时,都在说自己不值得。
若你真的觉得自己值得,就会当它是普通的裙子而随意穿着,也不会牺牲自己的睡眠去图一个便宜。
心理学上“潜意识”就是这些未被觉察的信念的集合,“潜意识”的特点就是越不承认,越处处显现。

第二个防御机制是“投射”。
标题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否定加投射的防御机制。
想嫁有钱人有错么?我觉得没有错,如果你觉得有错,那么有错的人是你。
其实真正觉得有错的人,是提这个问题的人。
王漫妮反问顾佳“你就是这么看我的么?”的时候,投射机制是:我觉得喜欢钱不对,但是我不承认,而是通过否认别人来自证清白。
心理防御机制说起来很拗口,逻辑上要拐很多个弯。但其实只要站在第三个人的立场上,很容易看得出来当事人在自掘坟墓。
有钱是一个人的属性,这个属性和其他的长得帅、脾气好、学历高没有任何区别。若当真不觉得喜欢有钱有错,为什么不能像喜欢这个人其他属性那样大大方方地承认呢。
——你是喜欢他的人,还是他这个人背后的钱。
——喜欢人,也喜欢钱啊。
谁能说喜欢钱错了呢?没什么可纠结的吧。
总结一下,有“想嫁给有钱人有错吗?”这种想法的人,其实是将自己价格化了,并且在得到比自己想象中价格高很多的人或者事物时,会觉得自己是有错的。
这样的人在第三者看来过得相当混乱,相当纠结。处处都会显示出矛盾冲突。
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出在否认和投射么?出在自己觉得自己不值得么?
否认和投射确实是问题,若承认自己喜欢金钱,确实会少一些矛盾。但是,只是少一些罢了,并不解决根本问题。
有一些文章会告诉大家要说“我值得”,但“我值得”这几个字就算说一百遍也不会改变什么。
说的时候感觉良好,感觉找到了开启全世界的钥匙,回头还是在房租水电贷款信用卡的泥潭漩涡中裹足不前。
问题出在对价格的计较上
准确来说,问题出在将自己价格化,并不断计较价格上。
如果大家读过金钱的历史,就会知道,金钱不过是一个虚拟的概念。只不过这个虚幻的故事是所有人都相信的,金钱就有了权力。

有兴趣的可以去读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没时间的可以去看王自健的解读版,在此不过多赘述。
金钱是虚幻的故事,金钱的多少更是虚幻的。对金钱多少的概念,是你周围所有人,包括电视广播教育的结果。是你对比了周围所有人的金钱观,得到了自己应该吃穿玩花多少钱的线。若超过了这个线,就会觉得有问题,心里不舒服。
乍一看没什么问题。但是,当自己和所拥有的人、事、物心理价格差距太大的时候,金钱的计较就成为了非理性信念。
每一次体验金钱带来的物质享受,都会一边怀疑着自己是否值得,一边担心着爱人不再爱自己了该怎么办,一边假定犹豫着如果对方没有钱了,应该不应该和他在一起。尽管或许有1%是快乐,但其他99%的时间里都是怀疑,恐慌,和猜忌。
也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自己喜欢的那个人,刚好很有钱。有钱成为了自己和对方之间的一根刺。那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刺痛你,哪怕是收到对方一个很小的礼物。
也许你会说,我恐惧的是别人的眼光和看法,但内心中若没有这样的想法,别人的语言又怎能伤害你呢?
外在的一切流言蜚语不过是自己内在的投射吧了。任何人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刺激你的神经。就如同开头的王漫妮一样。
当一个人过于计较金钱,认为自己与所拥有的金钱差距过大时,不管是否享受到了金钱带来的快乐,都会感受到金钱差距带来的恐惧。
嘴上可以说自己不介意钱,但心灵没法假装。这并不是说一万遍不介意钱就能自我催眠的。
真正不计较钱的,是婴儿。
婴儿会拿你买的好几千块钱的手机像石子一样往地上砸,玩下雨落下的水坑比你好几百块钱的玩具还要高兴。
但是婴儿也不算严格的不计较,他们只是没有金钱的概念。真正的不计较是指:你知道了金钱的好处,认识到了金钱的力量,却依旧能坦然面对。
大部分人做不到,包括作者在内。那我们就没救了么?当然也不是。
没有唯一正确的道路
在这里,我依然强调本文的结论,想嫁给有钱人没有错,喜欢计较金钱也没有错。
存在主义的观点认为,这个世界上真实的情况是每个人都自由选择,并且负起责任。本文只是指出,每种选择会发生的结果。
一种选择是计较金钱,并且选择得到比自己心理价格高的多的人、事、物。短暂的快乐加上无穷无尽的猜疑和恐惧。
一种选择是计较金钱,却专注于自我的提升,当自己也能创造出相似的价值的时候,对方是否有钱,也就没那么重要了。这也是王漫妮最后选择的道路——出国留学。
当然也可以像生活中大部分的人一样,选择寻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对象,这样大家价格感不会差太多,生活中只会出现一些小的矛盾,不会经常出大问题。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去计较金钱,走出金钱的牢笼,活出更大的自由,走上智慧的道路。如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主角。
这些道路,没有一条比另外一条更好,更没有对错。只是相应的,作为成年人要负起相应的责任,承担每条路要承担的后果。

唯一不推荐的,就是想得到某一条路的快乐却不想承担相应的后果。
既想获得比自己价格高的人、事、物却不想承担相应的痛苦。
想创造价值却不想付出努力辛苦。
想简简单单找个门当户对的,却受不了生活的平庸。
想活出自我却不能忍受不确定性。
就如同在深海里想点燃火炬,在沙漠里想享受清凉。
所以,想嫁给有钱人有错么?没有错,但是想占便宜,就别想着卖乖了吧。
点个再看,让我们一起加油,收获喜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