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不要再打了!”一流的父母做榜样,榜样父母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最近,Professor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松江公安分局中山派出所接到市民马女士报警,称其孙子在儿童游乐场内玩耍时,被一名男子殴打。

一个大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殴打一个孩子,究竟是为什么?

经警方了解,当晚马女士的孙子在该游乐场玩耍时,抢走了一个女孩正在玩的积木。女孩父亲刘某看到后心疼自家女儿,随即上手教训男童。在他殴打孩子的过程中,站在一旁包括自己女儿在内的几个孩子都被吓懵。

最终,男子刘某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

虽然打人者是因为不忍女儿被欺负,但是他的解决方式实在过于粗暴,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激化矛盾。

常言道:一流的父母做榜样,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三流的父母做保姆。

处在孩童时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的便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积极的、正确的榜样。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榜样父母”呢?一定要做好下面这3件事。

榜样父母更善于沟通

几天前,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在参加《开学第一课》节目时表示,正是受到父母的影响,他才能走上医者之路,并坚持到现在。

钟南山出生于医学世家,父亲钟世藩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是著名的儿科专家;母亲廖月琴,同样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是广东省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

高三那年,钟南山凭借出色的运动成绩,曾受到中央体育学院的邀请,有机会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但是在钟南山心里,他还是想学医,希望能和父母一样治病救人。

面对人生第一次重要抉择,钟南山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他的父亲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更倾向于让钟南山去学医。他告诉钟南山,学医可以像他们(钟南山的父亲和母亲)一样,不单自己身体好,而且还能为其他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儿子处于人生迷茫期时,父亲像朋友一样与钟南山交流探讨,没有居高临下的要求,只是沟通自己的想法,一切选择权留给孩子自己。

后来,钟南山认可了父亲的建议,选择报考北京医学院,而后不断深耕钻研,终成名医。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些父母常常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武断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要么做甩手掌柜不闻不问。

在孩子十几年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面临无数的选择或问题,大多数问题都会超过他们的认知和理解范围,此时需要父母积极与孩子沟通,为孩子提供积极的建设性意见。为孩子分析利弊,同时给予孩子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样积极、有效的沟通能让孩子一生受益。

榜样父母更言而有信

《曾子杀猪》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

曾子的夫人准备去集市,儿子哭闹着要跟她一起去。为了让儿子听话,曾子夫人说:“你听话,我回来时杀猪给你吃。”儿子听完之后就没再闹。

当她从集市上回来后,发现曾子正准备杀猪。她赶忙阻止,表示自己是哄孩子听话,不能当真。

曾子说:“你答应了孩子,就应该言而有信,现在你欺骗孩子,他不仅不会再相信你,甚至以后也会学到欺骗人”。说完,他就把猪杀了。

曾子无疑是一个言而有信的父母,只有这样以身示范,孩子才能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人。

关于诚信,Professor还听过这样一件事:

此前有一位男孩坐在27楼边缘,准备轻生,而让他做出过激行为的原因是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从不给他开家长会。有时候即便答应了他,最后也会以工作为由爽约。孩子因为被父母欺骗多次,最终情绪失控。

后来在消防员的帮助下,家长写了保证书,保证不再欺骗孩子,孩子这才愿意跟着父母回家……

这件事情,看起来似乎很小,但是对于孩子而言绝非可以“一笑而过”的小事。

心理学家朱迪·维尼斯特说过:当父母信守承诺,孩子将以此为榜样,并进行效仿。只有父母言而有信,教出来的孩子才会自信、负责,有诚信。如果做不到,千万不要轻易的答应孩子。

榜样父母更勤奋好学

面对采访,提到自己取得的成功时,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认为:这得益于自己牢记父母的谆谆教诲,排除一切困难,坚持不懈地学习。

任正非的家庭里,学习氛围非常浓厚,不仅父亲喜欢读书、坚持刻苦学习,他的母亲也是如此。

任正非的父亲曾经在“文革”时期经历过批斗,身处牛棚的他叮嘱任正非一定要不断学习;而母亲在照顾丈夫和7个儿女的同时,也在不断自修文化。

父母以语言和行动告诉任正非,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读书。

受到父母的鼓舞,任正非不但考进了大学,在大学期间自学了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专业技术,还自学了三门外语。

那些可以被称之为“榜样”的父母,肯定会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造一个积极的、健康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从中受到启发和鼓舞,更愿意投身到知识的海洋之中。

Professor点评:

三毛在《亲爱的三毛》一书中写道:大部分的中国父母,将孩子当作命根,将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伸与继续,期望自己一生没完成的理想和光荣,都能在孩子身上实现,更认为,自己人生的经验,百分之百,都可以转移到教育下一代的身上去,又以为孩子是必须无条件听命于父母而不可反抗的,压力便由是产生了。

其实,好的家庭教育不该是父母将自己的所想、所愿以“为你好”之名强加给孩子,而应该是父母努力活成自己所想、所愿的样子,化成一座灯塔,引导孩子在生活这片海洋里自由遨游,不失方向。

瑞思视频号来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