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的变迁:机场明明在渝北为啥叫江北机场?

网络查江北区,多半会出现相隔两千九百里外的浙江宁波江北区。

对于这种重名现象,本以为在民国大规模改重复县名时(详见《内务总长朱启钤呈大总统拟改各省重复县名撮举理由分别说明请鉴核批示文》),已把重复地名更改殆尽,没想到我重庆江北区与宁波江北区又重名。

想来,江北这个名字,从字面上大概是没多大意蕴,应该是最近几十年才有的地名吧?换一个名字或许更好。

但没想到,重庆这个江北,颇有来头!

一、江北名字源头

重庆与“江”的渊源,除地理上的长江嘉陵江外,还有一个联系紧密的地名:“江州”,从战国时期至南北朝南朝梁太清中(548年)的八百多年,重庆这一片一直沿用“江州”之名。这个时长,甚至比“重庆”这个用了832年的名字,更悠久一点。

“江州”二字在重庆的历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过,这个“江州”不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 ”,亦非《水浒传》中宋江刺配的江州。

此后,江州屡次更名,直至跨越八百多年后,“江”字再与现重庆江北一带扯上关系。

元末明初的动乱结束以来,全国政清人和、社会秩序逐步恢复,人口得以增长,嘉陵江航运趋于繁忙,在此背景之下,重庆府在巴县嘉陵江以北的地区,单独成立了一个行政管辖区——重庆府巴县下辖的江北镇,驻江州城旧址,这便是重庆江北名字最早的来源。

江北,即涪(今嘉陵江)、岷(今长江)二江之北!

▲江北城夜景  图/谭祥君

但江北镇成立的具体时间等信息,无相关记录,已没法考证了。

二、江巴分治与江北的格局——巴县析出江北厅

不论是江北镇、江北里,还是江北乡,都离不开巴县的行政辖区。直至清初,里甲制度得以恢复:

凡里百有十户,推丁多者十人为长,余百户为十甲。

城中日坊,近城曰厢,乡里曰里。

湖广填四川后,江北一带繁盛起来,人一多,官府处理事情变多,便于1738年从重庆府分出一名同知,在渝中区白象街设立同知署,专门处理江北镇的政务。

▲道光《江北厅志》中关于江巴分治的记录

但这种管理机构与管理地域各处一方,相隔一条江,一至江水泛滥时节,水流湍急易翻船,过一趟江就是在冒险,于是交通基本中断,导致诸多不便。再加上江北发展迅猛,发展为街巷数十,纵横三里的集聚区时,小小的异地同知署来管辖,已不合时宜。

于是,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时,江北正式与巴县分家,同知署移至江北城,管辖原巴县义里、礼里、仁里上六甲,史称“江巴分治”。

▲道光《江北厅志》中的江北厅范围图

▲江北厅银锭

新分出的江北厅,跟现今的行政区划对比看很有意思。通过对道光《江北厅志》中的江北厅范围进行还原,江北厅的界线,与现在的北碚嘉陵江以东片区加江北加渝北行政区划边界大体一致。

▲江北厅范围图   红色线为今行政边界,淡蓝色为长江、嘉陵江

东、南、西直接以长江及嘉陵江为界自不必说,北侧从现今渝北的洛碛、张关、复兴、大城寨、大湾场、大面坡、大小华蓥、土场、东阳。也就是说,现今的渝北及北碚的北侧边界线,基本上是沿用清朝江北厅的界线。

更凑巧的是,江北厅分为城内五厢、城周边二厢、以及农村部分的义里、礼里、仁里三里,现今这个范围大部分依然属于江北、渝北、北碚三个区级行政区,只不过各管辖的范围不一样罢了。

▲道光《江北厅志》中的里与场镇分布图    图中品红色为江北厅范围图,黄色细线为现江北、渝北、北碚之间的行政线。绿色标记为仁里,黄色为义里,蓝色为仁里范围。

义里、礼里、仁里的界线,基本上以地理特征来划分,即:

山川形便、犬牙交错

礼里范围位于缙云山与龙王洞山之间的三山两槽区域,包括现合川清平、土场、北碚东阳、偏岩、三水土等地,但李家场(现为礼嘉片区,后划归义里)相对吊角。

义里最大,位于龙王洞山与铜锣山之间,也是现今重庆城市发展最具活力的片区,包括江北寸滩、头塘,渝北人和、礼嘉、两路、大湾等地。

仁里位于铜锣山与长江、明月山之间,包含江北鱼嘴、五宝,渝北洛碛、统景、龙兴等地。

▲悦来场旁的江边

江北厅城区及周边七厢范围较小。城内五厢大体位于现江北城隧道以东的地区,弋阳厢在厅署北、石梁厢在厅署东,宝盖厢在厅署西、金沙厢在厅署南、落伽厢在厅署西南。

城墙外的莺花厢与上关厢两厢,均位于城西。

▲道光《江北厅志》所载《江北厅城图》

▲民国33年(1944年)绘制的《现代最新重庆市明细全图》的江北城部分,此时江北城已扩建

▲江北城位置示意图(含新城),城门按道光《江北厅志》绘制

▲清末的朝天门及江北厅城    1909年4月  图/张柏林 美国

“江巴分治”,是自巴县得名以来,嘉陵江以北的地区,第一次分离于巴县外。

从成立至清朝末年,江北厅的管辖范围,基本上未发生太大改变。

三、两个江北——江北县分出江北厅

从道光《江北厅志》中的里与场镇分布图中,大致能看出,礼里基本上划分给了现在的北碚,江北与渝北却未继承义里与仁里原格局,特别是江北,范围为沿江的狭长地带,与“山川形便”的原则相去甚远。

那么,是怎么演变为现今的格局呢?

这其中,现江北区因临近市中心,变化尤其繁复,故先说江北再谈北碚(及合川)。

▲现江北区行政图(地势)  2020年12月 图/重庆标准地图

清朝灭亡后,民国开展废府(厅)设县运动,1913年,江北厅改为江北县,管辖范围未作调整,县治依然在江北城,这是江北县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

真正发生大的变革,在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以后。

彼时,刚成立的重庆市, 万象更新,事务繁杂,无暇顾及管辖区域的事,仅临时圈出市域。直到1933年,才正式划定市辖区:江北部分的香国寺(现华新街附近)、刘家台(北滨路鎏嘉码头附近)、江北城、溉澜溪一带,并设立为重庆市江北市政管理处。

这是第一批分出江北县的区域。

▲1937年前重庆市范围图,第一批分出江北县的区域    图/舒莺

第二批是在国民政府定重庆为陪都后,为适应陪都建设,于1940年析江北县石马河、大石坝、盘溪、猫儿石等地入重庆,1941年则纳入唐家沱与寸滩等地,此时与现江北区铜锣山以西范围基本上一致了。

▲民国33年(1944年)绘制的《现代最新重庆市明细全图》 重庆市江北部分

▲民国37年(1948年)重庆市分区空间管理图      图/舒莺     (此时重庆市江北部分分为第九、十、十六三个区。第九区辖有米亭子、木关街、四方井、体仁堂、三洞桥、五里店;第十区辖有香国寺、刘家台、陈家馆、猫儿石、石马河;第十六区辖有寸滩、溉澜溪、唐家沱)

江北县的大石乡(现渝北大竹林)、人和乡、龙溪乡在1952年划入过,但翌年五月该决定又被撤销,未能成行。正是在1952年,长江嘉陵江以北属于重庆市部分,名称从江北市政管理处、第五区、第九与第十区等数字编号,过渡到重庆市“江北区”,到1955年十月正式更名为江北区。

于是,一个江北区、一个江北县,俩“江北”同处的时代到了,只是江北区属于重庆市,江北县属于璧山专区、江津专区、永川地区等。

一个妈生的,命不一样。

▲1985年重庆市行政区划图(江北部分)  图/重庆地名办公室

第三批纳入江北区的管辖范围的,从江北县分出的,铜锣山以东的鱼嘴、复盛、五宝等地。

时间已至直辖前的1994年。

1994年12月,国务院回复的《关于同意四川省调整重庆市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1994]138号)文件对重庆主城一带的行政划分影响深远,涉及江北区的部分原文为:

江北区辖华新、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五里店、寸滩、江北城7个街道办事处和唐家沱镇,从南岸区划入的郭家沱街道办事处,从江北县划入的鱼嘴镇、复盛镇、五宝乡。区人民政府驻华新街。

按该批复精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实施行政区域调整的通知》(重府发[1995]7号)予以执行,将铜锣山以东片区纳入江北区,并“对有关区部分街、镇中的村、社和飞地进行调整”,解决了涉及江北区的飞地问题。

江北区管辖范围从此批复开始,延续至今未发生大的变化。仅区政府驻地,2007年从华新街(香国寺任家花园,现华新街观府国际),迁去现驻地——寸滩街道金港新区。

四、北碚与合川、渝北的独立

现北碚区,在1936年前,还属于江北、巴县、璧山的辖区的交界地带,匪患横行。

▲现北碚行政图(地势)  2020年12月 图/重庆标准地图

若按江北区从江北县析出的路子,北碚不可能有机会分出:距离渝中半岛40多公里,相隔中梁天堑,也无类似南桐矿区成片的矿产开发区。但北碚还是独立出去了,有此的局面,北碚还得感谢一个人:

船王卢作孚。

1936年,为推行乡村建设计划,卢作孚多方运作,成立了”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范围包括原江北县黄桷镇、文星乡、二岩乡及巴县、璧山县部分地区。到1942年,试验区成为正式县级政府,名字改为“北碚管理局”。

1994年12月,按国函[1994]138号批复,江北县部分地区划入北碚范围:

从江北县划入的水土、复兴、静关、柳荫、三圣、偏岩6个镇和皮家山、石坝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碚峡西路。

在此之前的1955年,江北的清平、治平、川心、坝子、杨柳5乡及土主、大田2乡各一部划归合川。

加上这次龙王洞山与华蓥山之间的区域全给了北碚,整个礼里全划出了江北县。

江北县所剩之地全位于龙王洞山以东了。

但国函[1994]138号,改变的还有更多:江北县撤销!剩下的辖区成立了渝北区。

二、同意撤销江北县、巴县,设立渝北区、巴南区。

渝北区辖原江北县的两路、沙坪……大盛21个镇和古路……悦来14个乡。

区人民政府驻两路镇。

江北县终于与巴县一起,尘封在历史的笔记中。

▲现渝北行政图(地势)  2020年12月 图/重庆标准地图

只是,江北县在这样的拆撤动荡中,县驻地屡屡更换。

1939年前,江北县政府驻地江北城。

1939年5月,暂迁两路镇武庙办公,因日机轰炸坏江北城。此时计划新县治位于唐家沱,并动工兴建。

1944 年9月,迁县治于大石乡(大竹林街道),唐家沱县治办公点停止建设。

1950 年2月。迁往唐家沱。

1951年3月,迁水土镇。因唐家沱划归江北区。

1965 年,迁县治于两路场一侧的义学大队,即今现今的渝北区政府驻地。

够折腾的。

五、结语

你看,从以上所述,行政的变迁仰仗各种因素,从来都不是完全被地理条件左右。这其中占比较重的人口因素,从明清时期的里甲制度就已体现,看似以山川形变设置的仁,义,礼三甲,实际上还是按110户人口为里的设置标准。


另,江北县变迁的历史中,行政管辖愈发细致,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一些疑问。

比如,印象中江北收费站这里是渝北的地盘,为何叫江北站?事实上,那地儿还真是属于江北区,江北的范围还是蛮大的。

▲江北机场

比如,江北机场明明在渝北,为何叫江北机场?概因江北机场兴建及开通时,那地儿就属于江北县。1984年12月24日江北机场建设立项,到1990年1月22日正式建成通航时,江北机场所在地便是江北县,定名为重庆江北机场,符合机场命名惯例。1995年江北县正式改名为渝北区时,江北机场这个名字已使用四年之久。当人们已习惯一个称谓时,再为此做调整那便艰难得多了。

▲宁波江北区   图/《在江北》

再说说宁波江北区的问题,宁波江北区直到1949年才有江北区公所之名,此前辖境一直分属不同地区。重庆江北的历史要远远早于宁波江北。若按《内务总长朱启钤呈大总统拟改各省重复县名撮举理由分别说明请鉴核批示文》所列改名原则“凡两县同名存其先置”,那自然要保留重庆江北之名了。

扯远了。



参考资料:

1.道光《江北厅志》

2.光绪《江北厅乡土志》

3.1992年《重庆市志.卷一》

4.佚名,江北城:历史与未来之城

5.江北县历史沿革初探

6.重庆主城空间历史拓展演进研究

7.清末长江三峡地区重庆府属州、厅、县界线复原的研究

相关文章:
渝合十塘:四五六七公里就够牛了,竟然还有三四五六塘……
《水浒传》梁山在山东,为何梁山县在重庆?梁平改名往事
垫江、涪陵、石镜、宕渠、合川,你的曾用名究竟有多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