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源于气血,秋季做这3件事,帮我们调理身体一半的问题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身体总会遇上不适,但从传统养生的角度来看,我们所有的不适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不荣,二是不通。不荣,指的是气血不足,不通则是经络不通。

“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黄帝内经》

气血,人之神也!

我们人体后天的一切生命活动源泉就在于气血,气血通过身体的经络血脉和五脏六腑相连,循行全身。我们的五脏六腑,骨骼经络,甚至皮肤都依赖于气血的推动,可以说,没有气血就没有生命。

如果我们的气血出现血瘀、气血不畅、不足等现象,势必会对五脏六腑产生不利影响,表现出来就是经常觉得疲惫无力,腰膝酸软,头晕目眩,掉发严重等。

我们身体健康的标准就是看气血足不足,像平时我们常见的气虚、阳虚、血瘀、气虚等体质,都和气血有关。

而随着年纪增长,我们的气血会在不知不觉中流失,想要知道自己体内气血足不足,看下面三方面就能准确判断。

看眼睛:重点看眼白,人老珠黄,珠指的就是眼珠,如果眼白变得浑浊、发黄,说明气血不足。同样,眼袋大、眼睛干涩、眼皮发沉抬不起来,也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看头发:气血不足就容易掉头发,如果头发过早花白、掉得厉害,就要好好补气血了。

看指甲:看我们手指有没有半月形,大拇指半月形的面积差不多占指甲面的四分之一,食指、中指、无名指不超过五分之一。倘若手指没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有,则体内寒气过重,气血不足,循环差,气血到不了手指末梢。

做好3件事,补足气血更畅通

气为血之师,血为气之母,气血是不分家的,我们在调养时,也要二者兼顾。

第一件:摒除杂念,专注站桩

对人体气血消耗最大的就是情绪,起心动念、忧思谋虑,无论我们生气或是烦恼,在无形中都在消耗我们的气血。

我们都知道,僧道修行的人多为高寿,身体康健,而且吃的也不是很滋补的大鱼大肉,而是清粥小菜,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气血足不足,在于我们是不是想得开,与吃得多滋补吃多少肉无太大关联。这些修行之人,修的是心,六根清净,逍遥尘外。

经常看到道家之人,会在山间站桩,吸收太阳精华,站桩可是补气血的功法,不光是修行之人,我们普通人也可以每天站桩,让气血充盈。

站桩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其中写道:“提擎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看似简单的动作,包含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如阴阳、天人合一,肌肉若一,是站桩追求的均衡状态,常说的混沌,也就是什么也不想,若有若无。

把握阴阳,把握平衡,站桩时,我们的身体要在混沌的基础上分出松紧,让头脑呈现出空空荡荡的状态,进而得到充分休息,这对于我们现代人是迫切需要的,放空自己。

站桩前最好排空大小便,且饭前、饭后一小时不宜练习。站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脚: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脚平行或呈内“八字”形站立,两脚站得不能太宽,脚跟比肩稍宽一些,脚尖和肩宽度差不多。

膝:膝盖微屈,不能过足尖,大腿根部空虚,呈现出似坐非坐的状态。

手:两臂环抱于胸前,掌心相对胸部,双手十指相对,手指自然舒张,手的位置开始时可以放低一点,以后再慢慢上升,但两手高不过肩,低不过脐。

头:头要摆正,下颌微收,嘴巴微微闭上,舌抵上腭,神情平静,呼吸自然,全身要放松,这样使得周身上下气机平衡。

肩:肩部放松,不可紧绷,也不可端着肩膀,要自然地耷拉往下松。

上身挺直,不能塌腰翘臀,胸部微含,把背拉直,胯部往前翻,屁股微微往下坐,会阴往上提,气就能往上升,体内气机充足、通畅了,身形自己会往下矮。保持这个姿势,让气血自然流动,至少站桩半小时。

站桩者都有这种感觉,四肢发热,这是因为体内气血开始旺盛起来了,再站一会儿,就能感觉到体内气的运动,这时候我们的经络就开始连通了,气血自然畅通无阻。正如苏东坡所说,其效初不甚觉,但积累百余日,功用不可量。

第二件:以艾驱浊,气血干净

还有一个消耗我们气血的,就是追求刺激,刺激,就是能瞬间点燃我们的能量,变得兴奋,比如说吃麻辣、重口味的,喝饮料汽水冰冰凉凉的,这些都是我们身体在寻求刺激,这些都会透支我们身体的气血。

其实越是大城市,气血亏虚的人越多,反而在一些偏远地区,人的气血反而旺盛,不仅是因为越发达的地区,人心越复杂,活得越累,再者就是城里零食、冰镇冷饮、麻辣等等几乎天天都备着,孩子也在吃,吃得杂吃得寒凉,这些寒气湿浊气等等都会趁机侵入到体内,阻塞我们的气血,让气血变得浑浊。

这时候要做的就是净化我们的气血,清理体内吃进去或是吹进去的寒凉,因为身体清理垃圾的主要方式,一是排便二是出汗,我们可以采用多运动的方式,让身体把这些“脏东西”排出来。

另外如果身体太虚,运动不来的朋友们,建议做一做艾灸,一则艾灸发热,可以帮助我们身体出汗排浊,二是艾草为纯阳之草,自古就有“地之阳”的美誉,温经散寒,能把身体中这些寒浊湿给化解掉。

在艾灸时我们可以采用直接灸,把艾条点燃后,悬空在皮肤上方,或是把艾绒捏成黄豆大小,直接放在皮肤上点燃艾灸。再或者,可以切一些姜片扎满小孔,放在皮肤上,把艾绒点燃放在姜片上,这种驱寒的效果更佳。

但无论选择哪一种,都最好在专业人员的操作下进行,避免烫伤。倘若觉得艾灸麻烦或是没时间,闻不了艾草点燃后的烟味,可以试试这款无明火无烟,且不会烫伤的艾灸贴。

安全度高,操作简单,老年人也能轻松驾驭,直接撕开后贴在皮肤上即可。中间黑色圆圈用的是艾草和其他温性草本熬制成的膏,滩涂在中间,四周都是无纺布,贴在皮肤上,慢慢温灸,这个会自行持续发热,感觉被贴的部位暖暖的,非常舒服。

这款艾灸贴,配以艾草、制川乌、干姜、薄荷等草本,通过古方熬制出黑色的膏体,撕开之后是浓郁的草本味道,浓而不呛。

所谓,“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邪会让血液瘀滞,经络不畅,气血生化受阻,而通过艾灸的热力,可以把这些凝滞处给温化开来,让气血更通畅。

我们可以贴在肚脐和后腰各一个,对应着贴,脚心的位置也可以贴,这三处是温补气血的最佳部位。

或是经常觉得自己身体肩膀或是腿部酸痛,发冷,都可以贴上,一边温灸一边工作生活,小腹经常冰凉的,贴在肚脐处即可。坚持一段时间,会发现肚子暖暖的,没有那种寒气往外冒的感觉。

而且这个无纺布不闷,对皮肤刺激性也小,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第三件:纳气藏血、补养气血

气血与五脏六腑中的肝肾关系密切,“肾纳气,肝藏血”,气血不正首先影响肝肾,反过来肝肾不好势必气血的化生。

自古以来就有黑色食物入肾之说,有助于肾藏精纳气。肾藏精,精生髓,髓化血,想要补一补亏空的气血,还可以吃一些黑色食物,而其中,以黑芝麻最为突出。

黑芝麻性味甘、平,入肝肾二经,《本草经疏》认为:“胡麻(黑芝麻),益脾胃,补肝肾之佳谷也。”

黑芝麻中的营养很高也很全面,像是孩子可以经常吃,对于骨骼、牙齿都有好处,中老年也可以常吃,尤其是掉头发严重,头发早白的,这都和平时肝血肾气不足,气血亏空有关。

小小的芝麻,大大作用,以下几种黑芝麻的吃法,都非常讲究,可以试试看。

吃整粒儿的黑芝麻对于营养吸收来说,很差,因为芝麻外面有一层硬的膜,只有把它碾碎了,营养才能被吸收,所以碾碎这个步骤很关键。故而,黑芝麻有2种吃法,我比较推荐。

一:芝麻豆浆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今胡麻味美而功高,即以冠百谷不为过。”现在流行吃五谷豆浆,用豆浆机把黄豆、花生、黑芝麻等谷类食物做成浆汁食用,一来芝麻外面的硬膜可以被碾碎,二来吃着也不腻,做做早餐也方便。

二:九蒸九晒黑芝麻

九蒸九晒后的黑芝麻,更是将黑芝麻中的营养完全激发出来,外面那层硬膜经过蒸晒,用手指一抿就碎,而且还能大大去除黑芝麻本身的油腻性,吃起来不腻不油,更易被身体吸收。

九蒸九晒在古书中又称九制,是具有数千年历史的,采用蒸法和晒法反复炮制,对于芝麻来说,黑芝麻禀厥阴春生之气而生,蒸和太阳晒都是至阳之气,蒸晒过程中两者融合而成大效。在道家看来,这是得了天地间的阳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对身体大有裨益。

“芝麻三斗,蒸熟后晒干,用水淘去沫再蒸再晒,如此反复九次。这时芝麻皮肉分开了,去掉芝麻皮后,炒香,打成粉末,用白蜜或枣膏调和,制成弹子大的小丸。”——《抱朴子》

蒸黑芝麻最好是木柴蒸,虽然花费的时间更长,但是出来的品质更好。蒸完后,再用蜂蜜调和,搓成蜜丸,这样一颗颗细腻软糯,营养丰富的黑芝麻丸就做好了。

若是想尝尝这美味的九蒸九晒黑芝麻丸,可以试试这款,采用传统制法,在阳光下九晒,木柴九蒸,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把关,掌握着时间和火候。重点在于除了九蒸九晒后的黑芝麻和天然蜂蜜,就再没别的添加剂。

掰开之后,一股浓郁的芝麻香扑鼻而来,绵密的芝麻吃起来非常细腻软滑,而且不齁不腻,也不干,有了蜂蜜的调和,也中和掉了芝麻经过微微发酵后的微苦,清润甘甜,嚼一嚼,满口生津。

饭前饭后皆可食用,早上来不及吃早饭就来上两颗,营养够了,气血也补充足了,久而久之,无论是从头发或是气色上来看,都会有改变。

在吃的时候一定要细嚼慢咽,不可囫囵吞下,嚼到满口充满津液时,再徐徐吞下,效果最佳。

现在社会,什么都快,说话语速越来越快,交通越来越快,每天都一直在赶,但是我们的身体却逐渐跟不上发展的节奏,气血也跟不上了,减少思虑,清淡适量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平时生活本着这四条,就是慢慢养护好气血的方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