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鸣:浅谈中国书法之篆隶碑楷的演变(篆隶篇)
谈书法,一定要讲秦汉,那就从篆隶谈起。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
不难推测,李斯统一文字之前,中国书法已大放异彩。而最值得思考的是篆书的隶变,其与雄伟的万里长城和壮观的兵马俑一样,气魄宏大,开创先河。
说到隶变,不得不提一位伟大的人。
程邈,字元岑,秦朝书法家(今陕西渭南北)人。相传是他首先将篆书改革为隶书。蔡邕称其“ 删古立隶文”。
唐张怀瓘《书断》:“传邈善大篆,初为县之狱吏,得罪始皇,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笔法,成隶书三千字,始皇称善,释其罪而用为御史,以其便于官狱隶人佐书,故名曰‘隶’。”秦始皇看了程邈整理的文字,非常高兴,不仅免了程邈的罪,还让他出来做官,提升为御史。由于程邈的官职很小,属于“隶”,所以人们就把他编纂整理的文字叫隶书。
秦篆隶变是中国文字史乃至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中国文字从此告别了延续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开端了今文字。但秦隶结体带有篆书的意味,长扁不一,可以说是篆书的潦草写法。到了东汉,隶书结构向扁平发展,结体更趋于工整精巧,形成了汉代隶书的独特字体。
我们按历史的时间轴接着探讨。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魏蜀吴三分天下之后,汉代书法遗风余烈,特别是魏武帝曹操重视书法刻碑,出现了韦诞、钟繇等伟大的书法家,从《葛府君碑》开始,楷书体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
再看下《谷朗碑》
《葛府君碑》《谷朗碑》的发现,证明了东汉末年楷书体书风已经出现。《谷朗碑》诞生两年后,王羲之的父亲王旷((274—?))才出生。而此时离王羲之写《兰亭序》(永和九年-353年)还有整整81年。由此推之,楷书和行书在东晋时期完全成熟并没有任何逻辑问题。
中国书法从秦朝到汉末年持续了500年,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中国书法从唐末至今已1000多年,不但没有任何进步,反而一直在没落。
何哉?
本文讲到这里,下篇接着讲晋唐。
看完三件事:
1,点赞,让更多热爱书法的朋友看到这篇文章(收藏不点赞,耍流氓!)。
2,关注笔者及我的专栏【晋唐笔法】
3,关注我的公众号“谷鸣书社”,窥探晋唐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