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长津湖》:美军想拿冻成冰雕的志愿军的枪,手指都掰断了

1950年11月27日夜里,朝鲜东北部长津湖附近降着大雪,美陆战队1师和美步兵第7师,沿着山间的一条小路行进。虽然是夜里,但由于下着雪,视野并非漆黑一片。不少美军士兵觉得莫名其妙地不舒服,甚至连一个随军记者也能感受到“总觉得有人在盯着我们”。

这个时候的气温,已经降到了零下40度。不过美军后勤保障相当充足,每个士兵都有足够的御寒衣物,他们晚上甚至可以在鸭绒睡袋里休息。而且他们的武器也很先进——非常先进。彼时的美国,刚经历过二战,在装备上可以无视任何国家。

于是,绵延50公里的美军,抱着“赶到鸭绿江回家和家人共进圣诞晚餐”的心情行军。忽然之间,从山林后的雪窝里传来震天响的呐喊声和枪声,早就隐藏起来的志愿军开始了攻击!

这支美军有近10万人,而埋伏他们的志愿军人数,大概在15万人左右。与美军相比,志愿军的条件差到极点。这支志愿军部队是从我国东南紧急调往东北的。当时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的贺晋看到战士身上的薄棉衣时,大惊失色:“你们这样入朝,别说打仗了,冻都能把你们冻死!”

于是贺晋赶紧把库存的军大衣和棉鞋分给士兵。但是由于时间太紧,大部分的战士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御寒衣物,他们就穿着单薄的衣裤,戴着大盖帽就进入了朝鲜。

当志愿军完成了埋伏,并开始攻击敌人的时候,其实很多人已经站不起来了。因为他们要么被冻僵,要么已经冻死在雪堆里。至于对敌军的攻击,也没有完全到位。因为很多迫击炮的炮管被冻得收缩,放不进去炮弹。后来,士兵们就用火烤,用热水浇炮管,饶是如此,还是有一大半的炮弹无法爆炸。

志愿军的每一个排才能分到一挺机枪,大多数士兵所拿的武器,仍然是抗战时的“中正式”或者缴获的日本“三八大盖”,不用说,还有士兵拿着“汉阳造”。但是在这样的严寒之下,很多武器都已失效,子弹装不上,扳机扣不动。美军不仅装备先进,而且战斗素养很高。他们白天凭借飞机对志愿军阵地进行轰炸,夜晚用密集的火力网阻止志愿军的进攻。

所以,虽然志愿军把美军分割成了5个部分,依然没有吃掉敌人。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不得不调整战术,对敌军各个击破。经过2天的战斗,志愿军27军终于攻入了美7师31团驻守地,全歼敌人,缴获其“北极熊团”团旗。

11月30日,美军开始撤退。12月24日,美第10军从兴南港撤离,次日志愿军占领此港。长津湖战役结束。

这次战役对于志愿军和美军而言,都打得非常艰难。美军曾在雪地里发现了125座趴卧着的志愿军兵人。他们已经被冻成了冰雕。每一个战士都保持着持枪瞄准的姿势。有美军想把志愿军战士的枪拿走,却发现根本拔不动。最后费了很大力气,甚至掰断了三根手指,这才把枪抽出来。电影《长津湖》,就是以此次战役作为背景拍摄的。

拍摄这样的电影,很难。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准备,很难把这场战役中最困难的地方表现出来。试想,在开着空调的摄影棚里,后面是一片绿幕,几个名演员穿着整齐干净的衣服,抹着汗,这样子能拍出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的艰难吗?所以,《长津湖》剧组几乎没有用什么内景,即便是能够在摄影棚拍了之后上特效的,剧组也选择在外景实拍。

而且,这场战役最关键的因素,“寒冷”,也在拍摄过程中有体现。《长津湖》拍摄的时候,最低温度是零下23度。演员们呵气成冰。拍完一段,导演就要演员们赶紧站起来活动活动,否则很容易就冻僵了。而摄像机更是必须在特殊的防护下才能正常运转。就是这样的实景拍摄,让演员们都深刻明白了,当年志愿军在零下30度穿着薄衣服打的长津湖战役是多么不易。

如此,他们在演戏的时候,才能真正代入那场战役,才能把长津湖战役中的苦给演出来。李晨在谈到参演《长津湖》经历时说:“所有北京最冷的日子,我们都赶上了,而且都是在外面拍的。然后还要加上风雪,鼓风机——是风炮,不是鼓风机,就是那种加压的风炮。我记得有一天,我,京哥(吴京)还有千玺,我们仨都在现场睡着了。那时候才知道为什么冷会睡觉,就是太冷了,三个人窝在那,我们三人都睡着了。”

像李晨这样对寒冷有了深刻体验,然后告诉他志愿军是在零下40度穿着薄棉衣打的仗,很多人都被冻成了冰雕,他能演不好?你演不出手冻僵时开枪的状态?北京零下23度的气温教你怎么演!《长津湖》的导演有三个,分别是陈凯歌、徐克和林超贤。此前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非常精彩,让人想不到一位拍《蜀山传》的香港导演,居然也可以把这个题材的电影拍得这么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