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澄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四四章
德经·四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吴澄:亲犹云所爱,名与身孰为可爱者乎?多犹云所重,身与货孰为可重者乎?名在身字上,货在身字下者,便文以协韵尔。司马氏曰:得名货而亡身,与得身而亡名货,二者孰病?
原成: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原成:凡物皆是有差别的矛盾对立物普遍联系。
名与身、身与货、得与亡三者皆是有差别的矛盾对立物,应以辩证统一的思想看待双方的关系,强执于一端者皆谓之失。强执于名与身,则有亲疏之患。强执于身与货,则有多寡之患。强执于得与亡,则有荣辱之患。
凡物皆是有差别的矛盾对立物普遍联系,故曰“名与身孰亲”。
凡物皆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运动必然产生结果,故曰“甚爱必大费”。
凡物皆是以“道”做为唯一标准,故曰“知足不辱”。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吴澄:爱,爱名。大谓身也。以名比身,则身大于名,慕名者甚其爱,而爱身反不如之,必至耗费精神而损寿,是因名而使身之大者耗费也,故曰大费。藏,藏货。厚谓身也。以货比身,则身厚于货,嗜货者多其藏,而重身反不如之,必至丧亡躯命而陨生,是因货而使身之厚者丧亡也。
原成:甚爱必大费,厚臧必多亡。
原成:凡涉及运动,吴氏及先贤注释皆不取。
凡物皆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运动必然产生结果。
老子曰:揣而羣之,不可长保也。此言凡物不能永久地处于某一运动状态之中而不产生结果,故曰“甚爱必大费”。
老子曰:困而盈之,不若其已。凡物不能永久地呈现结果而不进入新的运动状态,故曰“厚藏必多亡”。
运动必然产生结果。运动的方式、条件、烈度等诸多因素也影响着形成的结果。例如为了让果树结出更好的果实,就需要考虑诸多影响果实的因素。肥料、剪枝、温差、水量、通风、日照等等。在这些因素上,花费的精力、体力越多,得到的收获越多。所以老子曰“甚爱必大费”。
果实是年年产生的,为了让果实年年丰收,就需要果农年年考虑诸多影响果实的因素,并为些付出更多的艰幸。所以老子曰“厚臧必多亡”。
此句言有付出才有收获,想收获必须付出。贪于物欲者,与食于勤劳者,两者出发点不同,但自然之理一致也。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吴澄:知内分有定,则足而不贵,故不致失誉亏行之辱。知外物无益,则止而不求,故不致损寿陨生之殆,而可长久也。
原成: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怠,可以长久。
原成:凡涉及运动,吴氏及先贤注释皆不取。虽然可以用儒家思想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老子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怠,但是若想用儒家思想来阐述是什么东西支撑着“知足不辱、知止不怠”的存在,则超出了儒家人文的思考范围。在读道德经时,要用老子的思想体系来解释老子的话,如果套用儒家人文思想来解释老子的话,那么还不如直接去读“论语”来的方便直接。
凡物皆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运动必然产生结果。“无”运动烈度超出限度,则会通知并请求“有”运动擦试先前的结果并如实地绘制“无”运动新产生的不可见结果。
人可以凭借主观能动性参与运动的进程,并且根据需要在明知不能改变结果的前提下加速、延缓、甚至中止运动进程。这种对运动的参与过程,老子称之为“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运动必然产生结果,故曰“知足”。
在不改变结果的前提下,“延缓”结果的出现,老子称之为“知止”。
在不改变结果的前提下,“加速”结果的出现,老子称之为“微明”。
在不改变结果的前提下,“中止“结果的出现,老子称之为“兵事”。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