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看纯爱片,好难
谁能想到——
影院复工后,第一部预售破千万的电影;
第一部首映票房破2亿的电影;
第一部刷新上映档期票房纪录的电影;
会是这部国产爱情片: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
一部小体量的作品,却拥有如此惊人的爆发力。
背后主要原因,还是对于目标群体的准确定位。
不像隔壁同天上映的《荞麦疯长》,宣发主题仍在文艺与青春之间游离——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一早就敲定了自己的质感,悲伤的纯爱风格。
在七夕当天,这无疑是能激发出情侣和女性观众购买力的关键要素。
然而限定的节日一过,接下来的走势还是要看回影片本身。
比谁更虐,比谁更好哭,比谁更懂得堆砌纯粹的爱。
高开不见得高走,《我在时间尽头等你》似乎还是缺了点什么。
01.
要说这部影片的故事梗概有多简单?
简单到仅凭它的预告片,就已经足够窥其全貌。
两个青梅竹马的年轻人,共同完成一段跨越数十载的爱恋。
因为一块神奇的手表,男主角林格(李鸿其 饰)意外获得了重启时空的能力。
在这个特殊背景下,他几度让爱人邱倩(李一桐 饰)逃开了死亡的命运。
可相应的,每次扭转,林格也必须要消耗自己的生命。
从十几岁的高中生,到三十多岁的成年人,最后硬是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
这部影片最大的变奏,就埋在这里——
它把时间重演这个奇幻设定,糅合进了主角的爱情中。
其实类似的概念,在《时空恋旅人》《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中已有展现。
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在时间尽头等你》也可以算是一部“穿越片”。
回顾115分钟的剧情内容,我们可以说电影对表层的浪漫,完成度尚可。
而这种效果很大程度上,还是源于两位主角的表现。
因为没有“演”得痕迹,情绪始终都很饱满,所以观影时不会有肉眼可见的障碍。
男主李鸿其,让人留下印象是在文艺片《地球最后的夜晚》里。
他饰演的白猫,曾奉献了华语大银幕情感最丰富的吃苹果镜头。
这回的《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则是李鸿其首次挑战长年龄跨度。
年轻时,有情感的释放,使角色蕴含能量。
年老时,也有日常化的表达,赋予其脉率。
而另一边,演了很多电视剧女主的李一桐,首次触电大银幕。
尽管表现青涩不突出,但也不算拖后腿。
从高中时两小无猜,林格望向邱倩的眼神里充满的羞涩与试探;
到成年后再次邂逅,热恋中的邱倩说“有苦一起抗”时的坚定;
直至最后,命中注定要错过,两人不舍的放手。
李鸿其和李一桐这对搭档,可以说演出了情侣该有的感觉。
他们并没有只关注自己的表现。
而是花了心思,对彼此之间的心动、心酸、心痛做出描绘。
情侣式的角色,演员们预留了释放情感生命力的空间。
这在以浮夸抢戏为主流的国产纯爱片领域,本是很难得的示范。
然而这两人亏就亏在——
除了荧幕情侣适配度尚可,《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的文本并没带来任何期待。
02.
众所周知,纯爱片要想拍的好,浪漫情节必不可少。
但对成年人来说,浪漫和尴尬的界限又总是很模糊。
而整体看《我在时间尽头等你》,显然还是尴尬的成分多一些。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源自一重观影门槛:
你必须调动内心诸多冲动性,才能体验到那所谓沉浸式的悲观离合。
冲动性观影集中体现的第一点,就是要忽略影片玩套路带来的剧透感。
简言之,你必须接受它制式化的感情推进。
男主林格片中的第一次“穿越”,我们可以理解为必然的无可奈何。
因为亲眼目睹喜欢的女孩,和自己约会后意外去世。
慌张、悲痛与冲动的交织之下,他无意的祈求打开了时间倒流的阀门。
少年人对于守护爱情的决心,是会戳中观众,带来感动。
然而穿越用的神奇手表,仿佛《大话西游》里的月光宝盒。
三段式的爱情线,深情男子“为爱裸奔”的情节一遍遍重复。
片中,林格挽救了爱人的生命,帮爱人申请国外留学,给爱人支付高额学费,陪爱人打工伴读。
“癞皮狗”式的一连串操作,都来不及让人质疑角色现实的可能性。
突然,一道上帝视角就杀入剧情,告知所有人女主邱倩马上又要死了。
再多的爱情感动都被消解不说,故事格局也封闭在了无形的等待中。
观众在这份等待中稍不冲动,就会面对观感上的疲倦,以及实在忍不住的哈欠。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冲动式观影的第二点,是要临场降低对狗血的接受底线。
也就是说,你必须说服自己,去接受俗套的情节。
阻挠有情人相伴一生的意外有哪些?
一上来就闪现的车祸,奠定了全片悲剧发生时的基调。
而当林格公主抱着邱倩,狂奔到医院。
90年代,肇事司机法律意识缺失、群众急救知识空白,120出车不及时……
这些我们都可以选择无视。
毕竟死亡就是讲故事的人,动动笔杆子的事。
可从生离死别中爬出来,再看纯爱片浪漫时分的刻画。
少年时第一次重逢,酣畅淋漓的中雨适时而至。
雨中定情的桥段,总让人忍不住想起经典纯爱《假如爱有天意》。
孙艺珍和赵寅成演绎的爱情,不是下雨时我把伞借给你。
而是心照不宣地彼此微微一笑,撑起外套陪你一起躲雨。
如此浪漫的场景,雨再大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可换到影片中,并没有这种媚眼如丝的铺垫。
现实往往还那么不幸,都没人陪你场外眉来眼去,互动补贴。
对着影片主人公突如其来的雨中嬉笑,很容易就陷入莫名其妙的尴尬。
后续成年时第二次重逢,情定布拉格。
中年大叔异国“尾随”女大学生,久旱逢甘霖,必备绵绵细雨。
辗转后第三次重逢,自知年龄悬殊,选择克制不打扰。
看爱人挽着另一个年轻的他擦肩而过,场景自然切换到暴雨。
文戏的全部重量,几乎就靠这一场场雨量不等的“及时雨”来承担。
一幕幕朦胧的mv画面,叙事上没见多少说服力。
要说最大的功用,大概也只是营造了一种矫情的、凄美的氛围。
03.
爱起自年少时荷尔蒙的冲动,当然可以。
我们不是不能唤醒这份冲动,陪男主奋不顾身地追爱。
但上了年纪的成年人,最迈不过去的坎是什么?
轻奇幻的纯爱设定,并不代表完全不用顾及现实逻辑。
穿越而来的林格,似乎永远不缺钱。
他不曾存在,没有身份,却能一次次满世界乱跑。
除了女主邱倩,对其他所有人包括自己父亲,都没有过深的感情。
电影光顾着告诉我们,男主可以为了爱情,往返于轮回付出时间和生命。
但两人之间的经历,却让人感受不到与之相对应的深度和广度。
它立于现实的情感升华在哪?
没有这类支撑,使得本该虐心的爱情更像一盘沙,都不用风吹走两步路就散了。
其实一部影片,需要靠冲动观影,才能带来沉浸式的体验。
这早已经是扒拉观众底裤的行为。
对大多数人来说,爱情故事可以没有那么浪漫,那么童话,那么完美。
但它至少,不能是一场尴尬的自圆其说。
七夕之后,《我在时间尽头等你》也许会很快被打回原形。
像今天它排片与票房的大幅下降,就已说明:
纯爱片,不能只是电影制作者为了满足情侣约会需求的一日限定。
它还是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和更深的立意,去塑造更加真实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