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书啦!
大家好,我是穆宁。
今天,我出书了!
正值书籍即将出版的这段时间,我百感交集,不禁回忆起到北京之后,我的那些成长故事,同时也是我的新书自序:
多年前,我从一所普通高校毕业,在一家传统制造业公司任技术员。工厂车间里喧闹嘈杂的工作环境、枯燥重复的工作内容时常令我非常郁闷。
夜深人静时,我总是不禁想到:这是否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的人生是否还能找寻到新的方向?
万幸的是,在我人生中那段最为迷茫的岁月里,我阅读了《穷查理宝典》一书,作者乐观豁达、冷静谨慎的处事风格深深地感染了我,并且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思维工具”的强大力量,我开始利用逆向思维、第一性原理、多模型决策思维等方法去破解工作、生活中的那些难题。
“生活无非就是一个接一个的联系。你必须拥有各种模型,必须弄清楚各种模型的相互关系及它们的效应,还必须辨认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
如果你把自己训练得更加客观,拥有更多学科的知识,那么在考虑事物的时候,就能够超越那些比你聪明得多的人。”
这句话不仅成了我的人生格言,还让我走出阴影,我通过践行这套“模型”理论收获了人生中很多成就:
成功考取北京邮电大学全日制硕士学位;拿到百度、京东等多个大厂产品经理offer;成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专栏作家、36氪特邀作者,全网文章浏览量突破100万人次;副业收入及投资资产突破100万元;这本个人新书即将出版。
在我成为一名产品经理之后,我对“思维模型”的重要性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中我发现,越是初级产品经理,越容易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做“拍脑袋”决策,无法客观地看待与解决问题。
大多数产品经理在做产品设计时,往往是线性思考的,通过主观判断或经验主义来做产品决策:“我认为用户……所以……”“上一次的方案效果不错,所以这次……”,以一种不管结果的态度去输出产品解决方案。
而高级产品经理在做任何产品决策之前,往往都是网状思考的,通过客观地看待问题的表象与本质,挖掘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并时刻提醒自己:
我做这个决策的依据是什么、需要提升的核心指标是什么、为什么是这套解决方案、如何衡量这套解决方案的效果、如果方案A收效甚微是否有方案B可以做对比验证或者提供决策支持、不同解决方案所需要的资源情况如何等。
以一种“宁可不做,也不做错”的态度去输出产品解决方案。
谢春霖老师曾在《认知红利》一书中提到,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操作系统”“应用App”“硬件”等概念。引申到产品经理或者互联网行业从业者身上来看,他们日常面对的产品决策及业务问题,就像运转在操作系统上的一个个“应用App”。
有的人的“操作系统”运转流畅、性能强大,可以多线程运转多个“App”,并且能够保证稳定运行;而有的人却仅仅运转一两个“App”,“操作系统”就开始频繁报错。
如果是一台计算机或者一部手机的操作系统出现问题,我们只需要卸载旧系统并更新成性能更加强大的系统即可。
人的这种“操作系统”层面上的差距,反映在产品经理或者互联网行业从业者的个人职业发展过程中,负面影响将是巨大的。
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在几年时间内连续升职,从产品经理跃升为产品总监?往往靠的就是“操作系统”层面上的提升。而这套“操作系统”,其实就是“思维模型”。
思维模型,通俗理解就是针对某一类问题的共性解法。高手的思维模型靠的不是“一招鲜”,而是遇到不同问题都能匹配最合适的模型,甚至通过组合多种模型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思维决定认知,认知决定成败。
本书中提到的思维模型也许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但一定可以帮助读者突破认知边界,找到打造超级产品、成就美好人生的密码。
让思维的灯塔,指引我们寻找方向;让理性的光辉,照耀我们不断前行。
本书从选题策划到最终撰写完成,耗时两年有余。回首过往的点点滴滴,承蒙许多同事、朋友、前辈的悉心关照,才使得我的处女作能够如期顺利出版。
没有你们,我的这本书将会失色不少:感谢我的爱人,在我那些自我怀疑想要放弃的时候,给予我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感谢我的前辈徐霄鹏老师,在您工作异常繁忙的时候依然答应了我的作序邀约,并为我撰写了一段高质量高水平的文字。
感谢我的朋友们,正因为有你们的帮助与扶持,才让我能够在产品经理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感谢我的编辑黄爱萍老师,没有您对书稿的严格要求与耐心指导,我可能还意识不到自己写作能力的不足与问题,也为我指明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感谢,即将打开这本书的你。
作为一个不断成长的产品经理,我希望能和读者们共同学习,共同构建并优化属于我们的“产品思维模型”,共同成为改变世界的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