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训练华北军区防空部队
1955年初,华北军区防空部队奉命改装苏联禁空的100毫米口径高射炮,511团和524团被确定为改装部队。接到改装命令后,524团便开赴北京小红门龙爪树村的511团驻地进行改装训练。兵器从年初开始进口,不久全部到齐。
当时,苏军组成一个训练连帮助进行改装。这个训练连有50多人,连长是巴达柯夫大尉,还有副连长谢苗诺夫上尉、政治副连长马德金上尉、雷达工程师西尼茨基大尉和排长、司务长、班长以及火炮、指挥仪工程师等。
苏军官兵住在511团部大院,有专门准备好的营房。他们的生活保障,由我军负责。后勤人员想了很多办法,使他们如同在国内一样能吃上牛奶、面包加黄油之类的西餐。
华北军区防空部队高炮指挥部,为保证改装训练的顺利进行,很快组成了一个训练办公室,主持日常的计划、检查、总结、报表等工作。办公室人员有:高炮511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岳振华,华北军区防空部队参谋刘亚尘等。
3月初,部队开始紧张而有秩序的改装训练。训练分为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干部组、炮瞄雷达组、指挥仪组;另一部分是部队。
高炮指挥部和苏军商议,由苏军采用专业对口施教。即连长带连长,班长带班长,战士带战士。
苏军官兵对我官兵教授得格外认真,各组的中方翻译也不辞劳苦。中苏部队之间的关系也十分融洽,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双方进行篮球、乒乓球等项友谊比赛。
对这次改装,中央、军委首长自始至终非常关心,特意安排了这次视察,现场观摩部队的改装情况。
华北军区防空部队孙超群司令员亲自打电话,要求做好迎接和安全保卫工作。杜镜秋副司令把这一消息通知苏军。苏军连长巴达柯夫听了很兴奋,表示愿意和部队一起做好欢迎、表演、介绍等项工作。
为做好迎接工作,部队首长作了周密安排的。部队营以上干部负责警戒保卫工作。办公室人员和其他干部在营区门口列队迎接。我军部队、苏军部队在训练场列队相迎。内务、营区卫生要搞得干干净净,整齐划一。
到了当天晚上,一切准备工作就绪,营区一尘不染,整整齐齐,部队内外严整规范。官兵们带着对中央、军委首长的期盼进入梦乡。
第二天上午,天气晴朗,但风力很大,气候寒冷。由于准备作做得充分,不到8时,部队已集合完毕。这时,孙超群司令员和林接标政治委员率先到达。他们简要地询问了一些情况,便同改装部队官兵一起等候中央、军委首长的到来。
没多久,小汽车一辆接一辆地开进营区。刘少奇、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徐向前、罗荣桓、聂荣臻等同志,还有各总部、各军兵种和华北军区的领导同志陆续走下汽车。
华北军区防空部队司令员孙超群跑步向前,向国防部长彭德怀敬礼、报告。彭德怀和其他首长同在场欢迎的干部一一握手问好。随即,孙超群同志陪着中央和军委首长向训练场走去。
训练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苏军连长巴达柯夫跑步出列向彭德怀报告。彭德怀还礼,同巴达柯夫握手,并向部队招手问好。
接着,苏军连长通过翻译,向中央、军委首长介绍这种苏制100毫米高炮的性能、构造和操作原理。首长们都十分认真地倾听着。有的首长还伸出手来摸一摸大炮的部件,然后来到炮瞄雷达车、指挥仪车前。
从外形看,这辆车各有一间屋子那么大,上面还有锅形的大天线。由于工作间比较小,首长们只好分批进去观看操纵员操作和听取苏军连长的介绍。就在首长们兴致勃勃地观看新高炮时,北风呼啸着越刮越大。
因为风声很大,所以首长们不得不大声说话,几乎是互相喊着交谈。总政治部副主任谭政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大声说:“炮瞄雷达是个庞然大物,行动转移不方便,以后应改一改。”
看完了装备,苏军官兵进行实战表演。只见苏军炮兵跑上炮位,迅速操炮,动作干净利落,流畅精确,如行云流水一般。随着苏军副连长的命令,油机轰鸣,雷达、指挥仪工作,进而带动8门火炮工作。
雷达天线开始转动,大锅一样的天线或上下俯仰,或左右转动,于此同时,8门高炮的炮管与天线同步转动,天线转到什么方向,火炮炮筒也旋转到那个方向。
这时,炮手们开始给高炮装填炮弹,炮弹刚刚压进弹仓,8门高炮就同时“刷”地一声响,自动上膛。这个声音听得首长们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不由自主地向前迈了两步。表演结束后,日理万机的首长们向官兵们挥手告别,官兵们热烈鼓掌欢送。
彭德怀和军委办公厅的同志晚走一步,在团部的会议室里接见了苏军连长巴达柯夫大尉,并认真地听取了苏军连长的工作汇报,询问他们还有什么困难。
苏军连长犹豫了一下,说:“就是进城不方便。”彭德怀当即命令军委办公厅主任肖向荣,帮助解决车辆问题,又扭头叮嘱华北军区防空部队司令员孙超群、政委林接标,一定要注意解决好苏军人员的饮食、文娱活动问题。
第二天总部就开来一辆吉普车和一辆大轿车供苏军使用,并给每个苏军人员发一套新棉衣和一件皮大衣。中央和军委首长们的视察,对部队指战员鼓舞很大,苏军官兵的情绪也格外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