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文上最常见的“讳、先、考、妣”分别指什么?怎么样写才对?
提到我国的的文化渊源,国人都可以自豪地说从几千年前就开始了,远在农耕时期,我国就有了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这些渐渐地融入到农民的生活中,甚至影响农民的生活习惯。时至今日,几千年过去了,农民每逢遇到比较重要的事情的时候,还是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像是在吴越地区的农村,每年开春都会有“鞭牛”活动,寓意着该告别懒惰,重新劳动起来,确保来年庄稼能够丰收。不过对年轻人来说,这些传统的习俗可能会让他们觉得很莫名其妙,反倒是国外的一些节日过起来有意思,这个节那个节都记得格外的清楚。开放、包容和学习没有问题,但学习的同时把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全都抛弃了,这多少让人有点难以接受。
在诸多的民俗中,除了关于农耕的习俗外,还有关于人“生老”的,就拿农村办白事儿来说,基本上都要用到墓碑,而碑上要写什么内容(尤其是中间那一竖排大字)也是格外的重要,以前的时候,这些内容一般都是由村里家族里的老人操持的,现在老人都去了,懂的人就更少了。别看上边只有“讳、先、考、妣”等简单的一些字眼,但怎么搭配,怎么用都是有相关说法的,如果用错了难免会闹笑话。那“讳、先、考、妣”指的是什么呢?
先说“讳”吧,有个词农民都知道叫“避讳”,这里的“讳”说白了就是避讳的意思,农村的习俗中有“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的说法,意思就是家族中如果有特别有成就的人,后世人都要注意避讳,就算没有什么大成就,仅仅是亲人长辈,也要避讳。墓碑上写上“讳”字表达的是子孙后人对亲人的尊重和敬仰,所以一般的碑文上常见“讳”字的身影。
其次是“先”,如果说“讳”是从名字上代表对亲人的尊重的话,那“先”就是从心理上表达对去世的亲人的追思和尊重了,在很多农村都有“先”同“显”的说法,不过其用法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有3种情况:①若离世的人是该家族中最长者,与之平辈或者比之更年长的辈分中没在世的人了,那就用“显”,反之则用“先”;②“先”和“显”都是代表尊重,但是从尊重的等级来说“显”更大,所以一般是家族中有重大贡献或作为的用“显”,其他的均用“先”;③“显”用在一家之主的墓碑上,其他的用“先”。
那“考、妣”又指什么呢?有个成语很多人应该听过,那就是形容一个人悲伤的无以复加的时候说他是“如丧考妣”,话虽然不好听,但很多人应该能猜出来了,“考妣”指的是双亲,具体一点说就是爸妈。
那墓碑上中间的字到底该怎么写呢?细节上每个地方可能有差异,为了便于理解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假如张二蛋这个人去世了,张二蛋的儿子要给他刻墓碑,一个可行的写法是:先考张(姓)公违二蛋(名)大人之墓。值得注意是墓碑上字的数量也是有讲究的,从第一个字开始,按照农村常说的“生老病死苦”5个字的顺序排序,字多的话,可以循环,但最后一个字不能落在“病死苦”这3个字上,这也是为什么通常农民看到的墓碑上的字数都是6、11、12的原因所在了。
怎么样?没想到就这简单的几个字,原来还有这么多的说法吧?这个只是农村博大文化的冰山一角,真正喜欢农村的人可以自行发现更多。如果您有什么想法或者想问的,欢迎留言,转发,评论,让更多的农民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