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中的秋,到底有多美?
天净沙
秋
又双叒叕到了读“天净沙”的时候。
这个自带流量的曲牌名,
可以从春夏写到秋冬,
从天上到人间,塞北到江南,
可唯独写“秋思”时,
它才呈现出自己最美的样子——
01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
有人把它誉为“秋思之祖”。写“秋思”,这首小令绝对不是第一个,而它的出现则令那些关于秋思的唐诗宋词黯然失色,它以其独特的疏阔清朗之风,足以担起了一个“祖”字。
在它面前,任何解读性的文字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不赏析了
大概也是从此作问世之后,“天净沙”这个词牌名瞬间火了起来,特别是在马致远所处的那个年代——
与马致远齐名的散曲大家白朴也写过“天净沙·秋”,他去掉一个“思”字,纯写景物,用斑斓的色彩,绘成一幅明媚的秋日黄昏图:
02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元·白朴
它与“秋思”很像,却又很不一样,就像两件气质完全不同的艺术品,我们很难分出哪个更胜一筹。有时,你喜欢苍凉的秋,有时也会沉迷婉丽的秋,秋还是那一个,只是赏秋的心境转变罢了。
读完这两首,如果你还想继续,最先出现在眼前的或许是朱庭玉的“天净沙·秋”:
03
《天净沙·秋》
庭前落尽梧桐,
水边开彻芙蓉,
解与诗人意同。
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元·朱庭玉
朱庭玉这支曲子,是典型的有“我”之境。“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梧桐叶落,荷花开尽,仿佛都是因为“我”而改变自身的生命状态。从“解与诗人意同”,到“飞来就我题红”,他身边所有的景物都变得多情起来,同时,因为景物的多情,作为诗人的“我”处境才不止那么凄凉。
萧瑟凄凉中,蕴含着一丝温情。这才是它最动人的地方。
接下来,是张可久的“天净沙”。
作为元代最为多产的散曲大家,元曲的集大成者,张可久自然也不会放过“天净沙”:
04
《天净沙》
青苔古木萧萧,
苍云秋水迢迢,
红叶山斋小小。
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元·张可久
与前面不同的是,他用了“萧萧”、“迢迢”、“小小”这些叠字,毕竟张可久本就是一个以讲究格律音韵著称的作家。
接着是徐再思的作品。提起徐再思,你可能对他没多少印象,但你一定记得他的“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以及“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等佳句。那么他笔下的天净沙是什么样的呢?
05
《天净沙·秋江夜泊》
斜阳万点昏鸦,西风两岸芦花,
船系浔阳酒家。
多情司马,青衫梦里琵琶。
元·徐再思
相比题目“秋”、“秋思”,这个标题则比较写实、具体。
开篇“斜阳万点昏鸦”有点像马致远、白朴的风格,而紧接着的一句,意境完全转变,芦花暗点秋江之题,同时芦花也引出下句的“船系浔阳酒家”,此为破“夜泊”之题。最后,由“浔阳酒家”引出“司马”、“青衫”、“琵琶”等意象。全篇就这样一点点,紧密而细致地展开。
接着是张弘范和吴西逸的天净沙,二首均与离别有关。不作介绍,你们自己比较、赏读吧:
06
《天净沙》
西风落叶长安,
夕阳老雁关山,
今古别离最难。
故人何处,玉箫明月空闲。
元·张弘范
07
《天净沙·闲题》
长江万里归帆,西风几度阳关,
依旧红尘满眼。
夕阳新雁,此情时拍阑干。
元·吴西逸
最后是无名氏的作品:
08
《天净沙》
平沙细草斑斑,
曲溪流水潺潺,
塞上清秋早寒。
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
元·佚名
读到这里,已经是第八首了,你是否有了审美疲劳?
反正诗词君没有,熟悉的词汇,熟悉的场景,给人的感觉依旧是新鲜的,让人止不住赞叹“美美美”。
读完八首关于秋的“天净沙”,你心中必定也有一首在酝酿,大家一起创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