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奇石
我国目前业已发现的戈壁奇石,主要散布于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巴彦淖尔一带、青海昆仑山东麓和新疆哈密地区,以内蒙古所产最为丰富多彩。笔者将这些地区所产的戈壁奇石,大致分为12个石种:(1)碧玉玛瑙石(内蒙古、新疆);(2)风成菊花石(内蒙古);(3)葡萄玛瑙石(内蒙古);(4)蜂巢石(内蒙古);(5)黄玉髓(内蒙古);(6)白石髓(内蒙古);(7)千层石(内蒙古、青海、新疆);(8)山景石(青海、新疆、内蒙古);(9)结核石(内蒙古、新疆);(10)蛋白石(内蒙古、新疆);(11)铁石(新疆);(12)杂石(新疆、青海、内蒙古)。
地质学研究证明,我国西北乃至世界其他地区戈壁、沙漠的产生,仅是1万年以来的事情。绝大部分戈壁奇石的形成,经历了下列三个阶段:
1.原岩形成阶段:火山喷发产生火山熔岩,熔岩的气孔、空洞、裂缝被硅质矿液充填,形成玛瑙、碧玉、石髓团块和脉体。火山喷出的硅质溶胶,在湖泊的泥质沉积岩中形成蛋白质团块。泥砂质沉积岩在硬结成岩过程中可产生砂钙质结核。这些团块、脉体和结核便是原岩,它们铸就了戈壁奇石的雏形。多孔状玄武岩,具平行层状韵律的硅质条带白云岩,含不规则硅质团块、条带的石灰岩、白云岩以及呈皮壳状、钟乳状外形的褐铁矿石原岩的构造特征,分别对蜂巢石、千层石、山景石、铁石的外形构成起到了控制作用。
2.风化搬运阶段:形成戈壁奇石的各类原岩,由于地壳运动而暴露于地表,接受久长而强烈的风化破碎,并被流水搬动到数十至数百公里外沉积下来,只有少部分残留在原地,或仅发生几公里的近距离迁移。这一阶段有两个特点:一是时间漫长。几千万年至上亿年,占了戈壁奇石形成过程的绝大部分时间。二是水发挥了巨大作用。许多硅质戈壁奇石的凹坑和孔洞处,原有软软的高岭土、重晶石、方解石或其他粘土矿物充填,它们通常 被水冲刷、溶蚀殆尽。千层石、山景石等碳酸盐类戈壁奇石的外形,基本是被水溶蚀的结果。现在的戈壁滩,一般是在远古时代由洪水、冰雪融水携带泥砂、石块(包括奇石),冲击到地形低洼处堆积而成。在被水搬运和冲击的过程中,奇石外形会遭受明显的改造,特别是被破碎及棱角被磨圆。当本阶段结束时,戈壁奇石的大致形状已定。
3.风沙吹磨阶段:1万年以来,由于地球气候渐趋干燥,加之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地球陆地表面发生了大面积的沙漠化。远古时代冲积、堆积而成的滩地表面的泥砂等细粒物质被大风吹走,留下的便是遍地石块的茫茫戈壁。混杂于石块中的那些奇石,从此在恶劣环境中经受数千年的风沙吹蚀和磨砺。这个阶段相对戈壁奇石的整个形成过程来说,是很短暂的,仅占其形成过程的万分之一到几万分之一。风沙的吹磨固然猛烈,但并不能改变奇石的基本形状,只能使奇石细小的棱角圆化,表面抛光,形成古黄的石皮。有些奇石表面形成了一层油亮的沙漠漆,但它也并非风沙吹磨的产物,而是地表水的杰作。 综上所述,戈壁奇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是地球内力(地壳运动、岩浆运动)与外力(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最后阶段的风沙磨砺作用,仅是对石肤的美化而已。在此之前,戈壁奇石的形、质、色、纹早在原岩形成和风化搬运阶段已基本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