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战争系列:丝路烽烟:汉匈争霸前的西域各国 2024-04-25 11:30:17 在东亚通向内亚的道路上,西域是大部分人选择的必经之路。这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内,破碎的地形与复杂的气候,塑造了异常多样化的人文环境。每当来自中原的王朝进军西域,就不得不面对这种同内陆差异巨大的局面。汉朝就是这些王朝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地理条件 西域也有大小之分 今天的新疆属于狭义的小西域狭义的西域指的是我国的新疆地区。在三山夹两盆的地理分布中,南疆地区主要指的是塔里木盆地,北疆主要指的是准格尔盆地。在地理特点上,从塔里木盆地南下或东进的交通十分不便。南边是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东边是阿尔金山。南部通过喀喇昆仑山口、因地拉科里山口等山口与罽宾(迦湿弥罗)、犍陀罗以及印度本土相连。东部越过阿尔金山山口与青藏高原相接。进入盆地的各个关隘、山口和要道,既是商队的必经之路,更是各大帝国军队争夺的焦点之地。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 西域的水资源并不是十分匮乏在水文条件上,整个南疆地区降水量非常稀少,蒸发量极大,该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遥远的北大西洋,所以整体降水量从西北向西南递减。塔里木盆地北部和西部边缘年降水量最多,东部和吐鲁番盆地的降水则更少。 西域中心位置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疆中部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渺无人烟。但源于四洲山地的雪山融水有叶尔羌河、和田河、克里雅河、车尔臣河、孔雀河等。这些河流流向盆地中心,经流之地是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绿洲。除了这些水源地,塔里木盆地东端的罗布泊附近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里向西与塔里木盆地北缘相接,向北与高昌相连,向东连接敦煌与中原相通。 靠近天山山脉的北疆地区 水草丰美北疆的水文条件则好很多。由于面向水汽来源于北大西洋,所以东部天山北麓地区年降水量略多于南疆地区。伊犁河谷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少,有 “西域湿岛”的美誉。汉书记载那里气候多雨,山地有茂密的林木,为后来的月氏和乌孙的繁衍生息创造了条件。总体上看,在水资源分布的影响下,天山南北两侧的水资源较为丰富,土地承载力较大。所以分布在天山南北两侧的城邦国家人口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这些地区,在后来也是匈奴驻军和历代汉人屯田的重要根据地。 西域南北各有一个面积不小的盆地南疆地区虽然干燥,但是日光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水文分布与沙漠分布,决定了南疆更适合定居文明的发展。但是受制于水资源和绿洲规模,南疆城邦的规模基本不大,而且地理条件的制约,阻碍了长久的城邦联盟的产生发展。相比之下,占有北疆的往往是游牧民族的政权,南疆成为了历代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重点。因此,位于塔里木盆地入口处的楼兰,也是汉匈争夺的焦点。谁控制了楼兰,谁就把守了盆地的东大门。如果要确保对南疆的占有,就必须占领联通南北疆的战略要道和要塞之地。从南疆到北疆有三条要道:从吐鲁番盆地西北的车师北上,或从位于中段天山南麓的龟兹北境北上,或经过博斯腾湖西部的焉耆北进。如果能与北疆的游牧民族结盟,就能给南疆盆地多上一道保险。后来匈奴与汉朝在西域的争夺战,基本上就是沿着这个思路进行的。 汉朝进入西域时就已经形成的三十六国 民族博物馆 外部世界的人口迁徙直接影响了西域地区西域是不同人种的交汇地带。由于种种原因,欧罗巴人种很早就开始持续不断地向塔里木盆地南缘迁徙。在整个先秦时期,西域地区的欧罗巴人在人数、分布地域等方面处于占据主导地位。公元前20世纪左右,一些原始印欧人群向东迁徙到了准噶尔盆地,然后越过天山到达了罗布泊附近,这是最早进入塔里木盆地的欧罗巴人种。他们先后来到塔里木盆地南缘,以孔雀河和罗布泊等地为根据地,不断地向周边地区扩张。后来来自甘肃青海地区的极少数蒙古人种也开始进入塔里木东部地区,并与这些原始印欧人融合,这些红发绿眼的先民就是著名的吐火罗人。在吐火罗诸国中,龟兹是最强的城邦,有着灿烂的印欧文明。这个绵延了多个世纪的大城邦,并多次向东土输出了影响深远的文化。 原始的印欧人在很早就踏足了西域公元前10世纪,属于地中海东支的印度—阿富汗类型的一支印欧人来了。他们一支从北边进入准噶尔盆地后,通过山间要道南下塔里木。另一支人马越过帕米尔高原的山口要道,进入塔里木盆地,然后沿塔里木盆地南缘和塔里木盆地北缘两条线向东北迁徙。他们在自然条件较好的盆地北部和东部形成了聚居区,征服了原有的原始印欧先民,成为了尼雅、鄯善、米兰、楼兰等城邦的祖先。 吐火罗人的到来直接影响了后来汉朝人所见的人口成分公元前5-3世纪,中亚的战斗民族塞人大批进入西域。这一阶段的迁徙中,有的是顺着水草和贸易路线自然迁徙,有的是为了躲避亚历山大大帝的兵锋。这些草原战士的后裔金发高鼻,身材高大。一部分人来到了北疆的伊犁河谷,他们的后裔,成为了乌孙部族联盟的一部分。另一支越过葱岭,沿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两条线路东征。一路击败了沿途的吐火罗人,顺利地推进到了皮山、于阗、扜弥、戎卢、精绝等地。 塞人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但盆地东部的尼雅、鄯善、楼兰等国,顽强抵抗。结果塞人在塔里木盆地的西部和南部取代了吐火罗人,但塔里木盆地东部边缘仍是吐火罗人的天下。到了汉匈争霸的时代,西域的塞人城邦主要有于阗,莎车,车师。塞人诸国中。于阗是塞人最强大的中心,另一个较大的塞人王国莎车,是Saka(塞人)的汉语音译。他们在两汉之交,短暂的组织过对抗匈奴的城邦联盟。车师国占据沟通南北疆的要道,成为了匈奴控制西域的马前卒。游牧于北疆的乌孙也深受吐火罗人和塞人的影响,一度是西域最强大的游牧国家。在葱岭以西和帕米尔山区,还有休循和捐毒两个塞人小国。 塞人将源自乌克兰平原的游牧文化带入东方塞人西来的同时,东方的羌人也开始进入西域。公元前4世纪,秦献公向西讨伐戎狄,想重振秦穆公的霸业。羌人首领忍季父带着部众卬西迁数千里,与其他的羌族断绝联系。这些羌人的一部分后代经阿尔金山进入塔里木盆地南缘,主要分布在从若羌到帕米尔高原之间的广大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较好的绿洲已经被先来的印欧人占据,所以后到的羌人国家分布于相对干燥的盆地西南部,过着半游牧半农耕的生活。他们的游牧王庭一般在河谷之中,那里气候凉爽,水源充足,有不同的季节性牧场,而且有利于防御。为了获得谷物,他们要去附近的莎车,疏勒,借塞人的土地耕田获取谷物。西汉时代,塔里木盆地的羌人国家主要有若羌,蒲犁,依耐,无雷国,西夜等国,其中最重要的是若羌。汉人注意到了这些羌人后裔与印欧人的区别,若羌的国名就是类似羌人的意思。除了盆地东南部,史书记载的西域羌人部落在西域游牧征战,分布极广,穿插在各国缝隙之间。比如罗布泊东南有赤水羌, 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中有苏毗羌,远在葱岭之西还有阿钩羌。当然,塞人、羌人和吐火罗人的区别不是绝对的。三大族群在血缘和文化上相互影响,相互混合。 地理条件决定了西域的主要强国都分布在地区的边缘位置 弱小的原因 有限的绿洲与草场是所有人都争夺的对象由于绿洲的土地承载力有限,这些小国的人口多的不超过10万,少的仅有几百数千。为了争夺资源,在夹缝中求生存,这些小国的军队往往占到了总人口的六分之一乃至五成。沙漠的山地的阻隔与有线的实力,都让这些小国没有强大到能兼并彼此,形成统一的力量。而且羌人,塞人,吐火罗人之间互有矛盾。比如塞人的莎车国有“备西夜君”这一官职,防御西夜国的羌人。吐火罗人的楼兰有“击车师君”,防御车师的塞人。这些矛盾都成为了汉匈双方加以利用的有力因素。而且从人类学的研究成果看,古代塔里木地区环境恶劣,人均寿命较短,很多干尸有不同程度的疾病。这也限制了他们的战斗力。 手持青铜战斧的车师国贵族 匈奴来袭 匈奴的崛起 打破了原有的地区平衡秦末汉初,匈奴族开始崛起,原本受到月氏和东胡两面压力的她开始反击。公元前205-202年,居住在祁连和敦煌之间的月氏在匈奴冒顿单于的打击下,远遁到塞人居住的巴尔喀什胡和伊犁河谷之间,压迫走了塞人。一部分塞人西迁,另一部分向南,进入了塔里木盆地建国。公元前177-176年,冒顿单于派遣右贤王,向西征伐月氏和其他西域国家,结果征服了楼兰,呼揭等二十六个西域国家。所有拉弓射猎的人民,并入了一个部落联盟。 冒顿单于为了统治西域地区,匈奴人在沟通南北疆的要地焉耆,也就是今天的博斯腾湖地区附近设置了“僮仆都尉” ,管理西域属国。僮仆都尉的主要职责是带领几千骑兵,在水草丰美的博斯腾湖和罗布泊附近驻扎巡行。向西域商业城邦征收赋税,征调手工艺品和金属器皿。在必要的时候,抽调这些西域小国的兵力为自己作战。一旦城邦小国不服从,就发兵征讨之。将这些小国举国瓜分,国民卖为奴隶,或者将他们集体迁徙到蒙古高原上看管。约在公元前130年,彻底消除曾经的霸主月氏在西域的影响,军臣单于痛打落水狗,指使猎骄靡率所部乌孙人西征大月氏。乌孙大获全胜,基本占领了伊犁河与楚河流域,成为了匈奴在西域的重要盟友。 匈奴人的重装武士骑兵但是军臣单于去世后,乌孙不想再像以前一样被匈奴掌控,而是在一段很长时期内自重。但由于都受到了塞人影响,匈奴和乌孙的文化上十分亲近。想要彻底离间二者的关系并不容易。这样的统治延续了一个世纪,其间匈奴对西域的控制十分严密,各国几乎都有亲匈奴的势力和眼线。 正在围攻西域城市的汉军为了截断匈奴的西方盟友,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汉朝开始了经略西域,在西方寻找抗击匈奴的盟友。这就有了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也促成了汉朝后来在西域的大量经营。由于从未面对过如此复杂的人文和地理环境,汉朝在前期的经营中,经常得不偿失,损失很大。在经历了痛苦的磨合期后,才终于在西域站稳脚跟。 赞 (0) 相关推荐 吐火罗人的起源与迁徙 林梅村 内容提要:本文研究了吐火罗人的族属,分析了公元前2000 年至公元前1500 年间新疆分布的几种青铜 时代文化,认为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的克尔木齐文化.楼兰地区的小河-古墓沟文化为吐火罗文化,塔 ... 西域塞种(吐火罗人)简史(1):起源和迁徙 原创 牛汝辰 塞种人,又称"塞人",波斯文献称为"萨迦",古希腊.罗马人称其为"斯基泰人".这是一个很古老的游牧部族,属于西方欧罗巴人种,公 ... 西域访古(3):苏巴什佛寺和古代龟兹王国 苏巴什佛寺(照怙釐大寺)遗址的西大殿遗址 苏巴什遗址的墙壁细节 西寺中部佛塔 苏巴什佛寺佛塔下出土的魏晋时期龟兹女贵族的骨骸,头骨有明显的压头痕迹,符合各种古代文献对龟兹人"压头" ... 西域雄鹿:古国乌孙的悄然崛起、自我迷失与无奈挣扎 在汉朝与匈奴的长期争霸史上,乌孙一直是个非常重要的第三方角色.尽管他们是依靠匈奴的帮助,才从渺小部族变成区域强权.但并不妨碍自己在形势发生变化后,又义无反顾的投入汉朝怀抱.随后又依靠中原王朝的大量馈赠 ... 外西北列传(二):张骞凿空西域,伟绩何其雄哉 通过之前的介绍,我们已经对外西北的地理状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真是一片水草丰美的宝地!从远古时代起,外西北就吸引了许多民族来此定居,他们以伊犁河流域为中心,不断上演着一幕幕精彩的历史悲喜剧. 在先秦 ... 神秘的楼兰国——汉匈帝国争霸西域,战争夹缝中的曲折国运 楼兰,一个听上去很诗意的名字,却承载了太多的血与火.王昌龄在<从军行>中写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在<塞下曲>中写道:"愿将腰 ... 溯源甘肃:汉匈战争和河西四郡的建立 中原王朝的强盛,是"丝绸之路"开辟与畅通的前提和保证,汉朝对匈奴的战争和河西四郡的建立,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匈奴进驻河西 阻断中西交通 人们一般以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 ... 从骑兵战术和装备改革角度分析,汉王朝为何能取得汉匈战争的胜利 中国古代战争史 · 西汉篇(10) 前129年那一场战争,四万大军出征,损失一万七千将士,仅斩敌首七百,从结果上看无疑是失败的,但这次实践却促成了汉代军事战略战术的进一步深刻改革,是以骑制骑战略大规模 ... 汉匈战争战役列表 (重定向自漢匈之戰) 西汉初年,匈奴在冒顿单于领导下攻破东胡.击败月氏,国力壮盛:刘邦则甫统一中原,强弱不敌,而为冒顿单于围于平城白登(前200年)后在平城下击退匈奴,西汉初期遂对匈奴采行和亲政策,与 ... 图解汉匈战争,史书不会告诉你的真相 公元前127年,冬季. 匈奴首领军臣单于死于王庭,其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为匈奴单于,军臣单于太子于单耻为人下,双方展开恶战,太子于单被驱逐,南逃汉朝. 汉武帝下令封其为涉安侯,于单不久病逝. 公元前1 ... 卫青打败匈奴,是靠国力强大还是个人能力?看看汉匈战争就明白了 汉朝与匈奴的战争,始于刘邦,止于东汉灭亡,贯穿了两汉四百余年时间,汉朝对匈奴的认识也随着双方战争的不断深入而了解,刘邦时期是匈奴正在崛起的强大时期,当时的华夏由于秦末农民战争.楚汉战争,再到刘邦平定异 ... 第四十二战:班超通西域(全)小冰期下汉匈博弈的个人英雄主义巅峰 壹:光武对匈奴的改造 今天这篇文章过后,匈奴人最终让出了塞北草原的这片高光T台,在匈奴人江河日下的大背景下,遥远的西域上演了大汉个人英雄主义的巅峰之作,也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个人英雄主义巅峰. 开 ... 橡树 | 从汉匈战争,漫谈衣冠南渡 开战即终战--由精准刺杀苏莱曼尼漫谈智能化战争 马岛战争前说:1982年的愚人节 宋蒙战争:铁血两淮 武汉会战系列:马当首战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 ... 西汉战争:马邑之围,败在小人物手里的汉匈战争揭幕战 中国古代战争史 · 西汉篇07 白登之围后,汉朝鉴于军事上的弱势和国内经济的疲敝,不得不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通过联姻和岁币来换取边境的安宁.可毛教员说过,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