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意义:自我实现是答案吗?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一定都问过自己这个问题。
当然,你是否认可这个答案为所谓的真理,还需要持续追问,并且,可能永远无法知道真正的结果。
有些人专注于寻找真正的快乐(马斯洛,1943),有些人专注于青史流芳(Geher & Wedberg, 2020)。还有的人可能倾其所有,服务于一个特定的原则。
然而,这三种态度,恐怕也只是围绕生命意义这一古老问题的冰山一角而已。
1943年,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关于人类需求的强大模型。
他的基本思想简单而深刻,阐述了人类的需求层次:基本的、低层次的需求,像对食物和氧气的需求,如果这些较低层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人就很难专注于像归属感或爱的更高层次需求。
在马斯洛著名的需求金字塔中,顶端的需求是自我实现,这可以看作是一种状态,即一个人的较低层次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他才能专注于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找到自己生活的真正目的。
换句话说,自我实现关注于自己生活的意义。
不过别误会我的意思:我依然认为寻找意义和目的是人生旅途中至关重要和有价值的目标,自我实现也是更丰富人生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作为一个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行为进化起源的人,我想提供一些反对“自我实现应该是某种意义上的生命圆满或人生最重要的部分”的观点。
虽然世界各地的人类文化有许多相同点,但在重要的广泛的主题上,文化差异肯定也是存在的,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是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Triandis & Gelfand,2012) 。
个人主义文化倾向于强调个人的需要和目标,经典代表是美国。
在这样的文化中,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要为自己挺身而出,并确保自己得到公平的分配。
东亚则经常被作为“集体主义文化”的典型例子,从小灌输的教育与个人主义文化几乎相反。
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强调在解决更大的群体或社区的需要时,要把自己的需要放在一边。
区分个人主义文化与集体主义文化的简单方法在于对“鹤立鸡群”想法的态度。
在个人主义文化中,鼓励人们脱颖而出或与众不同,成为独一无二,或在某些领域作为精英获此殊荣。
而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引人注目往往是不提倡的。因此,有句格言是“枪打出头鸟”。
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制造事端是不被允许的。与之相反,在个人主义文化中,有时还会鼓励、甚至钦佩一些兴风作浪的行为。
这些文化特征强大到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进人们的潜意识。
如果你生长在一个超个人主义的文化环境中,你很可能会有个人主义的思维方式,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影响你很多方面。
现在,让我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受文化教育的影响,基于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世界观不一致的事实,容易理解成两者对“生活目的”的认识会有很大差异。
现在回到自我实现的问题上来。这个术语本身就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
这是一种理想的存在状态,专注于把自己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从个人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个目标很合理,但从集体主义的角度来看,这个目标似乎就有点不合理。
社区是人类进化经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到我们进化史的近期,即大约1万年前农业出现的同期,所有现代人都生活在游牧部族中,部族的规模最高可达150人(Dunbar,1992)。这样的氏族往往是集体主义的思维模式,在当今世界各地大多数游牧氏族中都有体现。
简而言之,人类主要是在集体主义文化中进化的。
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个人精力不是集中在自己身上,而是集中于有利于自己的群体和更广泛的社会的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更高层次的目标不太可能是找到自己的个人意义。更确切地说,这个目标可能在于提高周围其他人的福利。
或许,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集体实现作为人生目标比自我实现更合适。
亚伯拉罕·马斯洛,马丁·塞利格曼,和斯科特·巴里·考夫曼这些人本主义和积极心理学家,对人类经验的内部运作机制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事实上,这些学者都为我们理解“美好生活意味着什么”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应该感谢他们的努力和深刻见解。
也就是说,人类经验的进化观点,即关注我们人类本身和共同根源的视角,似乎向我们证明自我实现可能有些局限,而这正是很多现代行为主义科学家的文章的关注点。
说到底,我们是植根于集体主义生存方式的一群高度集体化猿人。
因此,任何人的终极人生目标可能并不是把重点放在个人身上,而是丰富自己在周围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广义的地说,是完善周围的人际关系。
生命的目的是什么?
走向自我实现当然很可能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我们不要忘记集体实现的过程。
这篇文章的灵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最近和我的一个心理治疗师朋友的谈话。当前的全球流行病引发的各种对话,我认为都是关于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