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眼中的碑林 || 商子周:景龙池

商子周,一九四六年出生于西安,毕业于西安医学院(现更名西安交通大学),肿瘤外科主任医师。曾任陕西省肿瘤医院院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长安医院常务副院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医学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医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理事长等职务。著有四十余万字散文、随笔、科普文章,数十篇发表于报刊、杂志。

景龙池

商子周

  

  景龙池,古城西安的一条老街巷,因为街名有“水”有“龙”而变得与众不同,是一个历史久远,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经西安东门(长乐门)、东关正街到鸡市拐,向北走更新街、索罗巷,一直往东就到了景龙池。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南高北低,往南连着柿园路、龙渠堡,街道的北端有一座老母庙,沿着庙东侧山墙缓缓的下一个小坡就是长乐坊。

  

  景龙池的街名源自唐武则天临朝称制时,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当年,此地有井,溢水成池,加之雨水积涝,成数十顷广阔水域,碧波荡漾,云气弥漫,有黄龙腾空而起,被认为是祥瑞之兆,所以,借唐中宗年号“景龙”,而得名“景龙池”。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兴建兴庆宫,景龙池是宫内重要的水域景观,湖光水色,亭台楼阁,观鱼赏月,宛若仙境。如今的景龙池早已没有了昔日的辉煌,留下的只有街道北口路西的“玄宗观鱼台遗址”,断壁残桓,风雨飘摇中的一座小庙,明清时期供奉观音菩萨,民国初期,曾为尼姑庵,庵内有造于唐代的汉白玉“持莲蕾菩萨像”一尊,现收藏于碑林博物馆。解放后,庙里曾办过速成识字班,以后,破除封建迷信,庙内主持不知所踪,就有人开始在庙里居住,小庙名存实亡,不复存在了。只有东侧山墙一小块斑驳不清的石碑,大门口的石鼓门墩向世人悄然述说着他的过去。

  

  景龙池中段路东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小街道叫窦府巷,两条街巷形成一个丁字路口。“窦府”为唐高祖李渊之妻、太宗李世民之母窦皇后娘家的府邸,隋唐史上“射屏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窦府巷中。这条街道背靠兴庆宫,连着几大名胜古迹,是一块风水宝地,皇亲国戚府邸比比皆是,也曾显赫一时。过去,很多人都把“窦府”误为“豆腐”,其实,这个巷子里既没有人做豆腐,也没有人卖豆腐,压根和豆腐没有一点关系,读音相同,以讹传讹罢了。

  

  窦府巷口是一片空地,坐东朝西有座土坯砌成的戏台,逢年过节,这座简陋的戏台上常常上演秦腔,点几盏汽灯,拉两块简单的幕布,台下挤满了看戏的男女老少,大人看戏,孩子们嬉戏打闹,一直到半夜散场才回家。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那座土台子上演出的忠奸善恶、悲欢离合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那些戏文对我幼年褒贬毁誉、是非曲直的判断,留下难以磨灭的影响。

  

  景龙池上巷向西连着索罗巷。这里曾是大唐兴庆宫的一部分,小巷的名字就是从兴庆宫娑罗园而来。索罗巷向西连着不足四百米长的更新街,街上车水马龙,店铺林立,喧嚣热闹,更新街共有四条小岔路。街东边的索罗巷和面王巷;街西边的中和巷和管家巷。其中索罗巷最长,道路四通八达。还流传着一段顺口溜:“穿绸挂缎中和巷,做官为宦面王巷,挑葱卖菜管家巷,拉屎尿尿索罗巷”。过去,四条小巷子的路口处都有两层高的木门楼,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后被拆掉的,十分可惜。

  

  日转星移,物是人非,千余年的时代变迁,景龙池也从皇家宫苑里的一池碧水变为西安东关一条普普通通的街道。明清之后,小巷日渐衰落,黄土路面的狭窄街道,被路边的两行国槐一分为三,中间走马车,两边是人行道,街道冷落清静,院落都是一家一户比较讲究的四合院,住的也多是中产阶层。

  

  景龙池文脉深厚,地灵人杰,走出了为数不少的文化名人。

  

  着名戏剧家、戏曲教育家封至模先生就出生、居住在景龙池。我家隔壁三十五号住着着名戏剧文艺工作者马公弢先生,他们俩人既有孩提之交,又是志同道合的挚友。共同创办学校、刊物,集资建成“西安饭店”(今西安饭庄前身)、阿房宫电影院、夏声戏校等,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戏剧人才。

  

  剧作家、出版家王淡如先生上世纪三十年代也曾居住在景龙池。抗战时期,由他与封至模等人发起成立的“西安实验剧团”,演出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进步话剧。他还创办了“长安书店”,创作、改编了不少秦腔剧本。

  

  上世纪四十年代抗战时期,父母曾在国民政府供职,从重庆乘木炭汽车,一路颠簸来到西安,在景龙池一住就是二十二年。父亲商剑青曾在铜川黄堡陶瓷厂工作,他是一位有着阅读、思考、写作习惯的旧知识分子,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在国内最权威的专业文物考古杂志上发表论文《耀窑墌遗》,专家评价:“商老先生是自宋代耀州窑衰落以后,第一位以专业的眼光和水准,对耀州窑的历史进行发掘、研究,并且有成果的文化人。他被誉为‘耀州窑遗址考古调查第一人’。

  

  子雍、我、子秦三兄弟都出生在景龙池,“子”字是家谱的辈份,因出生地陕西古为雍州,西周丰镐、大秦京都而取名“雍”、“周”、“秦”。我们姐弟四人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都是在这里度过的。景龙池悠久的历史、名人往事,浓厚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姐弟的人生,是我们生命中最难忘的一段记忆。子雍、子秦最终都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成为着名文化学者、知名作家、诗人。他们也为这条古老的街道增加了些许色彩。

  

  如今的景龙池,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变迁中早已变得平淡无奇,只有街口刻着“景龙池”三个大字的石碑、路边栩栩如生腾飞而起的石龙,显示出这条小巷的异乎寻常,也让人们对它的过去充满神秘感。只是沧海桑田,时过境迁,曾经的景龙池和那里的故事早已远去,留下的只是一代又一代人心中遥远的回忆。

  

本文选自《名人眼中的碑林》一书

特约编审:朱文杰  王  炜

主编:吴少侠

期链接↓↓↓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及获奖理由

张春艳:巧   莲 (短篇小说)

王向辉: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长安古意》序

专 栏 || 范墩子:海 报

田  源:奇怪的豌豆藤(小小说)

赵  稀: 湖 · 盐 · 荒

秋子红:古风三题(小小说)

专    栏 || 朱文杰:东大街上看时髦

专  栏 || 范墩子:灯  泡(短篇小说)

专  栏 || 范墩子:火箭摩托(短篇小说)

王建立:村  庙(小小说)

张   静:有多少片云从村庄上飘过

唐胜一:老板的情人(小小说三题)

刘新焕:关中娃过满月

党   剑:世界的背面——长篇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后

麦浪闻莺的微型小说:进  谏

创作谈 || 范墩子:我理想中的短篇小说

散文三章 || 张  礼:银色的天梯

赵   丰:夏天的小虫儿

(0)

相关推荐

  • 203 陕西

    西  安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陕西省会,十三朝古都,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西安城墙 城墙建于明洪武年间,高12米,周长13.9千米.此为永定门. 西安城墙角楼 钟 ...

  • 西安碑林随拍

    西安碑林随拍

  • 名人眼中的碑林 || 商子周:长乐坊

    商子周,一九四六年出生于西安,毕业于西安医学院(现更名西安交通大学),肿瘤外科主任医师.曾任陕西省肿瘤医院院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长安医院常务副院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 ...

  • 名人眼中的碑林 || 商子周:八仙庵与湘子庙

    商子周,一九四六年出生于西安,毕业于西安医学院(现更名西安交通大学),肿瘤外科主任医师.曾任陕西省肿瘤医院院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长安医院常务副院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 ...

  • 名人眼中的碑林 || ​封五昌:景龙池与兴庆宫

    景龙池与兴庆宫 封五昌 在我居住的索罗巷以东约三百米处,有一南北走向的街巷名"景龙池",此巷的南头,矗立着一尊巨型石雕--但见一条黄龙从井中飞腾而出:此巷北端的一个土台上,用玻璃镶 ...

  • 名人眼中的碑林 || 阎丽珠:南院门往事

    南院门往事 阎丽珠 南院门的特殊地理位置,不但成就了商业美食集中地,还发生了很多名人轶事. 鲁迅在南院门 先生一生唯一的西北行程就是应邀来西安讲学,那是1924年,这次行程有二十多天.7月14日,鲁迅 ...

  • 名人眼中的碑林 || 阎丽珠:东大街488号

    东大街488号 阎丽珠 东大街在西安解放后曾是最繁华的地方,也是西安市最早拓宽的一条大街,东大街488号在钟楼盘道的东南角,这里曾是西安市剧装厂的门市部.大三间的门脸,里面浅浅的呈三角状,这里经营的可 ...

  • 名人眼中的碑林 || 丁 晨:风流朱雀门

    丁晨,笔名奕言,生于1947年,河北省任县人."老三届"知青.高级编辑.大学文化程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陕西交通报>副总编辑.陕西省交通作家协会主席.<中国 ...

  • 名人眼中的碑林 ||丁晨:风烟勿幕门

    丁晨,笔名奕言,生于1947年,河北省任县人."老三届"知青.高级编辑.大学文化程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陕西交通报>副总编辑.陕西省交通作家协会主席.<中国 ...

  • 商子周/古镇黄堡记行

    黄堡文化研究 第474期 古镇黄堡记行 商子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父亲曾在铜川黄堡陶瓷厂工作,我也曾在黄堡镇小住,黄堡,便成为我生命中难忘的记忆.无论是幸福.思念,还是痛苦.怨恨,或者是对旧地.故人 ...

  • 逍遥居士(周景龙)丨来世的情殤

    来世的情殤 作者:逍遥居士(周景龙) 清雍正年间,这一日秋高气爽,太子弘历性致 勃勃心情很好,来到御花园赏花.逛着逛着突然眼前一亮,不远处有位银装素裹的美女婷婷玉立,正望着一棵结满红豆豆儿的树出神,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