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战役后,中央要求徐帅赶赴山东代替陈老总,为何最终放弃?
1945年8月15日,长达14年的“全面侵华战争”结束了,中国人民坚持了14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可是中国人民期盼已久的和平却并未到来,以老蒋为首的“四大家族”在此之后横征暴敛,引得整个国民政府之后上行下效,同时老蒋不顾全国人民的意愿坚持发动内战,于是就在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
现在提及解放战争的时候,我们只会想到的是淮海战场上几百万的百姓推着独轮车给解放军送给养的场面,可是在解放战争初期的时候,当时解放军和老蒋的队伍之间也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在解放战争初期的时候局势并未明朗。
为了打开山东战场的局面,陈老总指挥部队进攻泗县,泗县当时只有桂军的两个团,守城兵力不足,而陈老总当时手上拥有7万人,在兵力上占据充分优势。
可是之后的结果却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攻城的华野第8师在泗县城下失利,部队伤亡惨重,而老蒋部队则趁着泗县之战的胜利趁机大举进攻解放区,在1946年9月,张灵甫率领整编74师进攻苏皖解放区首府淮阴,在老蒋的轮番攻势之下,淮阴失守,解放军被迫撤出淮阴。
六场大仗五负一平,这一度让山东的形势岌岌可危,也正是因此,在当时牵扯出了“换帅风波”,由于陈老总在山东战场连吃败仗,中央不得不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同时为了整个战局考虑他们不得不决定另派他人前往山东指挥作战,而综合考虑当时唯有徐帅符合这一条件。
对于中央的批评,陈老总虚心接受,也欢迎徐帅的到来。
然而陈老总在山野等了二十多天也没有等来徐帅的到来,最后关头中央还是撤销了这个命令,决定还是由陈老总担任山东野战军的司令员兼政委,而军事上则由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总负责,两个野战军合并组成了华东野战军。
那么为何中央最后撤销了这个决定还是维持原状呢?
中央为何要让徐帅代替陈老总?
“泗县战役”的失利固然一部分有陈老总的指挥在里面,比如对敌估计错误,后来在之后的战斗总结会之中,陈老总也大大方方地承认了这一点,可是将战役的失利全方面地推给一位老帅也明显不合理,坦白的说“泗县战役”的失利也有多方面因素,这其中就包括指挥系统的问题:
陈老总在革命的队伍之中威望很高,在红军时期一度和主席、朱老总成为红军的“三巨头”之一,在土地革命时期,更是领导南方八省的游击队在南方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就连主席也说这是一次“不亚于长征”的行动。
在抗战时期又担任新四军的军长,领导华东、苏北、皖南的新四军抗击日寇,在军中可以说是德高望重。
然而到了山东陈老总居然出现了“指挥不动”的问题发生,山东野战军的情况比其他几个野战军要复杂得多,内部有多个“山头”,有抗战时期的115师的,有红军时期红四方面军的,也有从苏中北上支援山东的新四军。
南方八省的新四军是陈老总的老部队,其指挥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可是其他的人可不怎么听话了。
由于这些将士都隶属于各个指挥系统,彼此之间也不怎么熟悉,因此就很容易出现矛盾,之后泗县战役的失败也让陈老总在山野的威望跌至了谷底,于是这一下子又传出了“陈军长不会打仗”的声音。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找一位军事能力强,同时又能让各方都信服的将领前往山东主持大局,综合来看当时唯有徐帅最合适。
山东野战军的“指挥系统”很复杂,但是这其中有不少的将领是原四方面军的人物,比如许世友将军、王建安、皮定均、陶勇等等都是原红四方面军的,他们都是徐帅的老部下,彼此之间知根知底算是解决了统一协调指挥的问题。
在指挥作战方面,他们也是一把好手,因此要想让这些将军信服,也要找一个比他们更厉害的司令员镇住他们才行。
作为红四方面军的领军人物,徐帅的指挥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当年的“反六路围攻”作战之中,徐帅以8万红军战士大破20余万川军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在军事指挥方面不亚于彭、林、刘等各位元帅。
当年八路军改编的时候,党中央就考虑组建四个师,徐帅再领一个师指挥作战,可是因为国民党的反对只能作罢,最后只能让徐帅屈居副师长。
除了这个之外,山东军区的开辟也有徐帅的功劳。
1939年,为了扩大革命根据地,徐帅率领八路军115师一部前往未知战场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在山东一年,八路军在山东的力量迅速发展,至百团大战之前八路军40万人,其中四分之一的力量就来自山东军区。
也就是说,对于山东方面的情况,徐帅也是比较熟悉的。
除此之外,当时能够抽身赶赴山东的也唯有徐帅,林总在东北指挥东北野战军作战,作为我军看重的战略基地,东北的战局至关重要,他当然不能随便抽调,当时中央也正是看重了东北的重要性,才让林总改变了行程由山东赶赴东北;彭总则临危受命,在西北指挥西北野战军和胡宗南打“运动战”;聂总和贺老总分别在华北和山西同傅作义、阎老西僵持着,也根本抽不出身。
因此综合情况来看,当时唯有派遣徐帅前往山东最合适。
紧要关头,为何还是撤销了这个任命?
不过就在所有人欢迎徐帅前来山东主持大局的时候,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转变,陈老总还是留在山东野战军,同时和粟总的华中野战军合并组成了华东野战军,陈老总还是担任司令员,粟总担任副司令员全权负责华东的军事指挥。
那么在这紧要关头,为何中央撤销了这项任命?
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然是徐帅的身体问题,由于多年的战斗创伤,徐帅的问题一直很不好,在山东一年之后,他便匆匆赶回延安静心调理。
在指挥解放山西的战役时候,徐帅由于身体原因只能在担架上指挥作战,到了战役后期,由于工作强度太大,徐帅的身体已经无法承担这个重任了,不得不将最后的收尾工作交给了彭老总他继续到后方养病。
华东作为全国的主战场之一,劳心劳力是肯定需要的,徐帅的身体是否能支撑得住这么高强度的作战是一个问题,因此党中央有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徐帅的身体考虑。
另外一部分也是因为“指挥系统”的问题,山东野战军的部队同陈老总根本不熟悉,外加上新四军的编制稍稍低于八路军一级,因此就出现了“不服管教”的现象,“泗县战役毕的失败让山东野战军内部对陈老总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然而,同样的情况难道就不会发生在徐帅身上吗?
山东野战军的部分将士出身红四方面军,可是同样也有一部分将士出身于新四军,对于徐帅也非常不熟悉,而且徐帅当年也有兵败河西走廊的惨痛经历,难免有几个“刺头”会不服管教,假设徐帅打不开山东的局面的话,那么之后恐怕就更加难收拾了。
其次就是粟总的横空出世,在陈老总发动“泗县战役”的同一时期,和山野的连吃败仗相比,粟总的“苏中七战七捷”倒是让中央刮目相看,当时老蒋集合了46万国军进攻苏中解放区,当时粟总手上仅仅只有3万人,可是却将12万人的国民党部队打的找不着北,虽然山东战场连连败仗,可是苏中战役的胜利却是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华东战场的局势。
而主席也因为此仗开始对这个在红军时期以及抗战时期名不见经传的粟总刮目相看起来了,在“苏中战役”之后,粟总率华中野战军主力北上和山东野战军会和联合发动了“宿北战役”,一下子打开了山东战场的新局面,一扫之前“泗县战役”的阴霾。
陈老总也因为此仗得以重新树立了在山东野战军的威望,陈老总“不会打仗”的声音一瞬间小了不少,同时由于陈老总的心胸博大让之前山东野战军的将士们对这个老总的心怀坦荡也是非常感动。
而中央也因为此仗充分肯定了粟总的军事才华,无论在战术上和战略上都证明粟总是对的,因此为了能够让粟总充分发挥其军事才华打开整个战场的新局面,中央决定将两大野战系统合并由粟总全权负责军事上的事务。
陈老总在红军时期就和粟总是老搭档,自然会全力配合,他宽广的心胸也能够充分发挥其军事才华。
也因为“宿北战役”的胜利让徐帅暂时停下了脚步,最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中央将华东战场的指挥权全权交给粟总,陈老总则从旁协助。
粟总的出现弥补了陈老总军事上的短板,而陈老总外交上及其他方面的才华则是粟总最有力的后盾,当粟总遇到了陈老总在“泗县战役”的窘境时,陈老总亲自出面直接朝着那些“刺头”下命令:“粟司令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
事实上,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当时党中央的这个决策究竟有多明智,两大野战军合并之后一下子打开了新局面,陈老总在华东野战军内部的威信也逐渐根深蒂固,莱芜战役、济南战役、孟良崮战役的接连胜利让“陈粟”这对搭档的威名传遍全军。
所以这场华野的“换帅风波”随着两大野战军的合并算是告一段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