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对话 | 风向书单210831

《忠诚与反叛: 日本转型期的精神史状况》是日本思想史家丸山真男生前亲自编纂的最后一部著作。丸山精心选取了从思想史角度切入分析日本近世近代转型期的6篇论文和2篇有关方法论的文章。最早的一篇问世于1949年,最晚的一篇发表于1977年,执笔时间横跨近30年。书中收录的论文都是独立的,但所涉的历史时期和关心的问题是一致的:从幕末到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期,面对日本被迫卷入国际社会、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的状况,日本的各种认识主体在思想上是如何认识、如何应对的。

丸山和竹内好等战后知识分子经常把1945年的战败看成日本的另一次开国,在这个意义上,他们在从战后出发审视近世近代的开国时,都在实践着爱德华·卡尔的那句“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对话”。从丸山身上,我们也不难看出,他总是立足于“当下”,亦即从他身处的战后社会出发,来把握过去的思想资源。不仅如此,他还引导作为认识主体的读者去思考,对生活在当下的我们而言,该如何从过去的思想资源里学有所得,如何从过去的历史过程里读取关于当下的问题与意义。

本期风向书单除了这本“最具丸山真男特色的著作”《忠诚与反叛》之外,还有展示语言作为一种权力的《历史的声音》、从核武器角度审视冷战中人性与技术交互的《指挥与控制》、两部优秀的通史作品《伊朗四千年》和《印度次大陆》、分析房子如何参与人的精神构建的《房子》,以及,分别从历史与文学角度探讨儿童教育的《被选中的少数》和《情感学习》……

屋里的猫头鹰:张献戏剧集
张献 / 北京出版社 / 2021-8
· 荒诞、隐喻等手法之下潜藏的现代人的生存境遇。
剧作家、剧场导演张献的两部剧本在《收获》杂志刊载之后,该杂志就再也没有刊过话剧剧本了。光是这一点,就足以奠定张献在话剧界的神级地位。本书作为首次出版的张献剧本集,收录了最具代表性的四部剧本,其中就包括刊于《收获》的那两部。作为先锋戏剧,在缺少了各种舞台效果而仅剩文字描述的状况下,这些剧本初看不知所云,但细品之下,却得以窥见荒诞、隐喻等手法之下潜藏的现代人的生存境遇。
东京贫困女子
[日]中村淳彦 / 傅栩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21-8
· 明明是制度为维持运转而刻意制造的普遍贫困化,却被当作当事人的个人责任不予理会。
大学生中村淳彦稀里糊涂成为色情杂志撰稿人的时候,恐怕不会预料到,自己就此开启了职业撰稿人的生涯,不会预料到自己将来会以撰稿人的身份大量接触AV女优、风俗小姐等从事性工作的女性,并且从中渐渐勾勒出日本的贫困问题。这些女性由于种种原因陷入绝境,为了活下去而决心出卖自己的身体,而一旦她们走上这条道路,只有彻底放弃爱惜自己的想法,否则生活马上就会陷入困顿。本书收录的采访中,有一种致贫原因尤其值得重视,就是从事高龄老人看护工作,这种被老龄化社会描绘为未来产业的行业,不过是以卖情怀代替合理合法劳动报酬的残酷剥削,从而在中村淳彦看来,其实是导致本书内外他几乎所有采访对象人生悲剧的日本社会顽疾的表现之一,在其中,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代价。
历史的声音
[英] 西蒙·蒙蒂菲奥里 / 王涛 / 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 2021
· “当坏人勾结时,好人必须联合起来,否则好人会一个接一个地倒下。”
本书收录了人类历史上最美好和最恶毒的演讲,主角是那些在关键时刻运用语言力量影响历史的重要人物,不仅有在敦刻尔克背水一战的丘吉尔、反种族隔离的曼德拉、反核扩散的奥本海默、争取女性受教育权却遭枪击的马拉拉,也包括策划种族灭绝的希特勒、策划9·11事件的本·拉登、主张恐怖统治的罗伯斯庇尔等。
和绝大部分演讲集不同,本书关注的重点并非演讲中的修辞与技巧,而是对语言力量的赞美和警告——任何言论都有其后果,领导者的更是如此。在民粹主义、种族主义和阴谋论盛行的今天,人们须意识到,演讲是权力的工具,而“对于不善于应对演讲技巧和幻想的观众而言,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具有说服力的演讲更能扰乱思想,颠覆信念,破坏情绪。”(塔西陀)暴力的语言会夸大对手的邪恶,将虚构的“事实”、不着边际的夸张、暴力威胁结合在一起,指责想象中的“敌人”,把针对“敌人”的暴力行为正常化,而由此导致的信任和尊重缺失将进一步造成两极分化,公民社会也可能因此崩溃。不过,书中的演讲证明,语言可能是毒药,也可以是治愈创伤的良药,是对抗残酷时代的灵丹,一切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它、聆听它。
指挥与控制:核武器、大马士革事故与安全假象
[法]泽夫·斯汤奈尔 / 张引弘 / 甘露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1-5
· 人的易错性和技术的复杂性交互作用,对人类构成了严重威胁。
自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启动“曼哈顿计划”、核武器诞生以来,一众科学家、政策制定者以及军官就为了确保核武器不会被窃取、破坏、未经授权使用或者无意中被引爆而付出了巨大努力。《指挥与控制》聚焦于阿肯色州大马士革的一起核导弹发射井事故,而这枚导弹搭载着美国有史以来威力最强大的核弹头。
艾里克·施洛瑟将美国高层官员对核武器的指挥和控制,与对大马士革事故的实时描述交织在一起。他从新的视角审视了冷战,提供了一种不一样的冷战史,探讨了自核时代开始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两难困境:如何部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不被其摧毁?施洛瑟揭示了人的易错性和技术的复杂性交互作用,对人类构成了严重威胁;展现了微小的风险如何导致可怕的后果,以及一个国家最聪明的人如何制造了核武器安全的假象。
伊朗四千年
[伊朗]霍昌·纳哈万迪 / [法]伊夫·博马提 / 安宁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2021-7
· 中东动荡地带的心脏。
伊朗,中东动荡地带的心脏,曾有埃兰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希腊文明、突厥文明、蒙古文明在此交替与碰撞。公元前6世纪,它就成为第一个世界性帝国,留下了大量政治治理遗产和文学艺术瑰宝,至今为世界所瞩目。我们该如何认识伊朗,如何理解它当下的国际地位?这部伊朗通史叙述伊朗历史上各个王朝的建立和毁灭,描绘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讲述了在数不清的跌宕与转折之后,当下的伊朗如何慢慢成形,而其国家与民族心理的特点,甚或其困境,都隐现于它的历史选择之中。
房子:当无意识在场
[法] 帕特里克·阿夫纳拉 / 乔菁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我思 / 2021
· 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是围绕着房子展开的,它在各种维度上参与到人的精神建构当中。
房子由建筑师设计而成,住户搬了进来,增加了装修,摆放了家具,按照功能划分了空间。建筑实在的结构和想象中的构造结合在一起,曾经住在房子里的人和房子本身经历过的改变,共同组成了房子的无意识。精神分析家通过解读房屋,探索人的灵魂。
幸福的房子总有共性,不幸的房子各有苦衷。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家帕特里克·阿夫纳拉在这本书里讲到了各种各样的著名的“房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公寓,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设计的社区,文学家左拉的别墅,《蝴蝶梦》里充满惊悚感的宅邸,艺术家维米尔、爱德华·霍普和勒内·马格利特画作里的房子,还有逼真还原犯罪现场的娃娃屋,等等。了解作为居住空间的房子自身的无意识,居住其中的人,他们的人生秘密也随之被揭示。而你,又会在你的房子里发现什么?
什么是社会学
赵鼎新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21
· 社会学是一个独特的分析问题的视角,是人类认知的普遍特征。
很薄的小册子。这本书并不是讲述一个由著名欧美学者串起来的社会学发展谱系,而是抓住了社会学的核心:一个独特的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视角。结构/机制叙事和事件/时间序列叙事是人类在描述和分析社会现象时所采用的两类最为基本的叙事形式。如果说历史学是一门以事件/时间序列叙事为基础的学科, 社会学则是一门以结构/机制叙事为基础的学科。
作者在这本小册子中讨论作为社会学基础的三个最为核心的问题:(1)什么是社会结构和社会机制,以及围绕着社会结构和社会机制而衍生出的各种理论问题;(2)结构/机制解释在方法层面所必须面对的三个难以完全克服的矛盾(即微观和宏观的分离、结构/机制和行动者的紧张以及归纳和演绎的紧张),以及结构/机制解释在经验层面所面临的“过度决定”和“重要性多变”这两个难以完全解决的问题;(3)针对结构/机制解释在经验层面上出现的一些问题目前有什么解决方案,以及这些解决方案的局限是什么。
被选中的少数 : 公元70-1492年,教育如何塑造犹太历史
[德]波提切尼、[以]埃克斯坦 / 杨阳、杨露、郭洋、施歆文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2021-4
· 犹太教对儿童教育的硬性规定如何塑造了犹太民族?
为什么犹太人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极低?为什么城镇专业人士中犹太人的比例偏高?为什么犹太人大流散可以历经千年之久而不被同化?为什么犹太人得以成为“被选中的少数”?为了回答这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本书从经济学的角度切入,探讨了从第二圣殿被毁和大流散的开始到被西班牙驱逐的这段时期里,由于犹太教对儿童上学研读经文的独特的宗教规定,所塑造的犹太人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特性。儿童教育也同样可以有效解释这段时期里犹太人口的增减。
忠诚与反叛: 日本转型期的精神史状况
[日本] 丸山真男 / 路平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2021-8
· “最具丸山真男特色的著作”。
“思想史家的抱负和野心,对埋没在历史里的人来说过于傲慢了,对脱离历史的人来说又过于谦逊了。我们便是通过这样的辩证紧张再现过去的思想:一面是被历史所束缚,一面是对历史对象进行重新建构。这才是思想史的本来课题,同时也是其趣味所在。”
这本书是日本思想史家丸山真男生前亲自编纂的最后一部著作。丸山精心选取了从思想史角度切入分析日本近世近代转型期的6篇论文和2篇有关方法论的文章。最早的一篇问世于1949年,最晚的一篇发表于1977年,执笔时间横跨近30年。书中收录的论文都是独立的,但所涉的历史时期和关心的问题是一致的:从幕末到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期,面对日本被迫卷入国际社会、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的状况,日本的各种认识主体在思想上是如何认识、如何应对的。
丸山和竹内好等战后知识分子经常把1945年的战败看成日本的另一次开国,在这个意义上,他们在从战后出发审视近世近代的开国时,都在实践着爱德华·卡尔的那句“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对话”。从丸山身上,我们也不难看出,他总是立足于“当下”,亦即从他身处的战后社会出发,来把握过去的思想资源。不仅如此,他还引导作为认识主体的读者去思考,对生活在当下的我们而言,该如何从过去的思想资源里学有所得,如何从过去的历史过程里读取关于当下的问题与意义。
这是一部兼具战后知识分子精神气质,又充分展现学术研究者缜密分析能力的著作。用为本书写解说的川崎修的话说,是“最具丸山真男特色的著作”。
歧视与不平等
[美]托马斯·索威尔 / 刘军 / 中信出版社 / 2021-8
· 用事实和逻辑还原真实世界的运行机制。
个人、群体和国家在经济成果的取得等不同社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人们对这种差异提出了许多解释,一些人认为那些结果不太幸运的人是基因的受害者;另一些人认为这些不那么幸运的人是那些更幸运的人的受害者。
《歧视与不平等》搜集了大量的经验证据,挑战一种观点——不同的经济结果可以由任何一个因素来解释,无论是歧视、剥削还是基因。作者托马斯·索威尔分析了关于这些不平等问题的普遍社会观点以及基于这种观点的政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从教育灾难到广泛的犯罪和暴力,旨在用事实和逻辑还原真实世界的运行机制,冷静而有说服力地打破关于种族、经济、历史和文化的狭隘与偏见,重新审视每一种看似合理的社会谬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理智、平衡和有说服力的经济学新视角。
波拉尼奥的肖像: 口述与访谈
[阿根廷]莫妮卡·马里斯坦 / 鹿秀川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21-7
· “波拉尼奥在这儿就好了。”
无论读完或者没有读完罗贝托·波拉尼奥的作品,它们会都给读者打开一个谜一般的新世界。同样,对于读者,波拉尼奥的人生也是如此。在朋友的记忆中,波拉尼奥总是把自己人生中的亲身经历、所获讯息以某种转化过的面貌,吸纳到了由他所开拓的别样世界当中。波拉尼奥经常随身带着笔记簿,当朋友谈及一些逸闻趣事的时候,他便默不作声地将其记录簿中,将来有朝一日这些素材很可能就出现在他的小说里边。熟悉波拉尼奥小说的读者们,或许已经能够随手从书中粗略勾勒的波拉尼奥的生平中,筛选、钩沉出种种小说意象的来源和故事情节的线索。
这本口述访谈录,从波拉尼奥真正的朋友们,那些可以和他促膝长谈、心心相映的人的视角,追忆波拉尼奥。作者莫妮卡·马里斯坦指出,在叹息波拉尼奥早逝的众多声音之中,给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深受大家喜爱的已故智利作家罗德里戈・基哈达的话,“波拉尼奥是那类你生命中注定某一刻会认识的人,每当你想起他,内心总是充满幸福与爱意。认识他的人都会同意我的说法。他是每次聚会大家都会想起的人,尤其是当有谁开始令人无法忍受时,大家都会说:“波拉尼奥在这儿就好了。” 波拉尼奥最大的悲哀,并不是他已经走了,而是他如此深刻地热爱生活。
情感学习:儿童文学如何教我们感受情绪
[德] 乌特·弗雷弗特 等 / 黄怀庆 / 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 / 2021
· 儿童教育是成人社会的一种映射。
尽管人类从18世纪才开始儿童教育研究(这本书将卢梭的《爱弥儿》视为儿童教育的起点),但至今,给家长的教养手册和给孩子的儿童读物已经充斥各大书籍排行榜前列。给家长的育儿理论各不相同,给孩子的成长故事也层出不穷,是全盘接收还是跟随流行观点?在教育内卷的当下,似乎每个家长都会自觉学习各种育儿理论,努力让自己成为育儿专家。
而这本《情感学习:儿童文学如何教我们感受情绪》则提供了一种更新视角的儿童文学解读参考。这本书的作者群认为:大众情绪日趋多元化;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关系更趋向民主;性别、种族、阶级等社会性问题也影响着教育等——这些重大论题都是儿童情感学习背后的因素。
本书主要以世界经典儿童文学为研究文本,探讨了焦虑、信任、虔诚、同情心、同理心、爱、羞耻、痛苦、恐惧、勇敢、思乡病、无聊这十二种情感,并将其放在历史和社会背景下,分析这些情绪背后的社会动机——毕竟,儿童教育是成人社会的一种映射,而儿童学习也是对成人社会的一种模仿。因此本书更多地是对不同的教育流派追根溯源,并不探讨什么样的教育理论更“好”,这或许能为养育者们提供一些更客观的参考视角。
印度次大陆: 文明五千年
[美]托马斯·特劳特曼 / 林玉菁 译 / 当代世界出版社 / 2021
· 用最简练的语言讲清最复杂的文明脉络。
印度次大陆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孕育了领受河流滋养的大河文明,其独特的地缘强有力地塑造着次大陆文明。世世代代的印度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灿烂的文化。这里也是古代国际贸易的十字路口。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环绕着印度次大陆,见证着多元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早在公元1世纪,来自地中海和阿拉伯海的希腊商人已经学会利用季风的周期性,勇敢地驶向印度及更远的地方;同时,中国人也建造了可以航行于海洋进行国际贸易的巨大帆船。奢侈品海洋贸易快速发展起来,连接了罗马、希腊化中东、印度、东南亚与中国的港口。阿拉伯海上密密麻麻的大帆船将印度文明的智慧与富庶,载向了东亚、西亚、北非和欧洲。
作者摒弃繁复的专业术语和概念,用十分简洁通俗的文字和最短的篇幅,生动叙述了印度次大陆从古典文明的发祥到现代文明建构的历程,上至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兴起,下迄南亚民族国家的建立,涵盖印度次大陆从古至今的政治、经济、社会、科学和艺术等方面,展现了印度次大陆5000年丰厚的文明史全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