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泣(医学)
承泣
医学共2个含义
- 医学
- 缪晓俊所著作品
承泣 ST1 Chéng qì,足阳明胃经,足阳明经、阳跷、任脉交会穴。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主治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
基本内容
针法 直刺0.8-1.5寸或横刺透向内眦角处
针感 局部酸胀
【标准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取法】正坐位,两目正视,瞳孔之下0.7寸,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下睑板肌、下斜肌、下直肌。皮肤由上颌神经的眶下神经分布。针穿皮肤、皮下组织以后,可经下睑板肌入眶内的下斜肌和下直肌。前肌为平滑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后二肌是横纹肌,为动眼神经下支支配。
【特异性】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交会穴。
快速找承泣穴准确位置:
1.正坐位,直视前坊,瞳孔直下0.7寸,下眼眶边上。
2.正坐位,直视前坊,在面部,瞳孔正下坊,在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即为本穴。[1]
名解
(1)承泣。承,受也。泣,泪也、水液也。承泣名意指胃经体内经脉气血物质由本穴而出。胃经属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多气,即是多气态物,多血,血为受热后变为的红色液体,也就是既多液又多热。胃经的体表经脉气血运行是由头走足,为下行,与其构成无端循环的胃经体内经脉部分,气血物质的运行则为散热上行。本穴物质即为胃经体内经脉气血上行所化,在体内经脉中,气血物质是以气的形式而上行,由体内经脉出体表经脉后经气冷却液化为经水,经水位于胃经之最上部,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泪液之要滴下,故名承泣。
(2)鼷穴、面髎、溪穴。鼷穴,地部之小洞也。面髎,面部之孔隙也。溪穴,孔隙中流水的小溪也。鼷穴、面髎、溪穴名意皆指有地部孔隙沟通阳明胃经体内与体表经脉,气血物质内外相通。
(3)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本穴物质由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外出变化而来,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出体表后既有液化之水又有温热之气,气血物质的阴阳相济之性同于跷脉,故为跷脉足阳明之会。此外,本穴的地部经水其性又同于任脉,可循地部别走任脉的承浆穴,故其又为任脉足阳明之会。[2]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以及天部的温热之气。
〖运行规律〗 经水循地部层次下走任脉的承浆穴,温热之气的浊重部分循胃经下行,阳热之气交于阳跷脉。
〖功能作用〗 将体内胃经的物质营养及能源输送头面天部及任脉、阳跷脉等。
〖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无灸。
参考资料
- [1]承泣
- [2]承泣名解
更多